八年一瞬惊鸿影千秋遗泽联大魂——西南联大精神的守望与弘扬

08.11.2015  14:5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新校舍远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阅览室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现存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室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设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办学理念、办学实践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社会改革依旧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认真保护西南联大旧址、传承西南联大精神,努力实施西南联大传统弘扬工程。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建设,西南联大旧址已经拥有6个“国字头”品牌:全国首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免费开放纪念馆、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云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西南联大综合楼、西南联大文化园、西南联大博物馆“一楼一园一馆”建设。最近,“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研讨会、“重走西南联大路,践行核心价值观”等活动相继开展,来自全国及海外各地的人们,再次审视这历史的辉煌之地,思考西南联大的精神遗产。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唯一血脉,云南师范大学努力实践,积极探索,传承西南联大精神并运用它推动近代大学发展,书写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的新篇章。

中华民族精神之——

爱国·情

千秋耻,终当雪”。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高校,历经数千里辗转跋涉来到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师生心怀家国破亡之痛,身受颠沛流离之苦,爱国情深,报国情切,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当年西南联大留下的校舍等珍贵遗物,成为云南师范大学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和阵地。“学生穿行于校园中,仿佛穿梭于历史之中。”致力于西南联大历史研究的云南师大教授朱曦说,“回望先烈立志雪耻、争当人杰、驱除仇寇的情怀,学生的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除了校园建设外,学校以“云岭大讲堂”、“文聚论坛”等学术平台为依托,邀请多位学养深厚的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向学生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民主·志

西南联大被誉为“民主堡垒”,其民主精神曾激励着人们前进。云南师范大学在校务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民主管理理念,设“三会三处”负责校务管理工作,在全国率先推出“新民主管理机制”,设立各类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校的专项工作,各学术委员会仅由教授和学术人员组成,校领导不得参加,各院院长、系主任中担任行政职务的教授限额参加。学术委员会可以面向全校发文,监督学术发展。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治校的发展,维护了学术的权威。同时,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科学、民主、高效、完备的校内治理体系,学校从学生中遴选校长特别助理、学术委员会学生特邀委员等,参与学校管理,最大程度实施民主治校。

科学·梦

中业兴,须人杰”。西南联大师生们把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周培源的湍流理论研究、许宝 在统计学中多元分析数学理论……一大批处于世界前沿的科研成果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诞生。西南联大对学术的崇尚、对科技的追求,成为激励当代大学发展的力量源泉。

云南师范大学延续西南联大的精神,在发展中将对学术的崇尚视为重中之重,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建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积极支持各专业协会、学术团体以及老教授协会等开展学术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研究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学术道德意识。

在学生层面,学校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作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以学校传统的“学生科技节”等学术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连续多年取得佳绩。

近代大学精神之——

独立·风

独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的追求,是西南联大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冯友兰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这样写道:“违千夫之诺诺,做一世之谔谔”,这正是对西南联大独立精神最好的概括。

云南师范大学在发展中秉承西南联大传统,在学校下设若干学院,实行学院二级管理体制,学院领导对学院许多工作拥有决策权。这不仅赋予了学院独立发展的权力,也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以毕业资格审核为例,过去需要全校统一审核,现在由各学院学术委员会提出意见,报学校审批即可。自从学校推行起独立治校的各项措施后,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管理主体的作用。同时,学校也有更多精力从宏观上思考学校发展。

包容·范

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在西南联大,学者们自由地探索人类未知领域,不畏权威,探讨争鸣,“容百家学术、纳百家之言、集天地大成”。

西南联大“兼容并包”的胸襟深刻影响着云南师范大学,它将“包容和合,君子风范”作为学校的办学文化,倡导培育谦谦君子,让学子在科学、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养成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的气度。

校园内,各类社团、文学活动、学术论坛蓬勃发展,师生们交流观点、碰撞思想,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西南联大讲坛”是云南师范大学最具特色的一张名片,它主要邀请西南联大校友、国内外著名学者、“两院”院士、政界及企业界杰出精英等国内外顶级学术大师和人才作为主讲嘉宾。目前,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西南联大校友杨振宁、许渊冲,经济学家林毅夫、文化学者余秋雨、经济学家吴敬琏、“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章金莱等登坛主讲。

学校还把“包容”从学术领域延伸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鼓励教师和同学做朋友,加强沟通和理解,建设“最关爱学生的大学”。

合作·魂

西南联大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真正实现了联合办学,且坚持了八年之久。当时国内顶尖的三所大学合并在一起,如果没有合作精神,也就没有联大的辉煌。三校校长把大批优秀教授团结起来,延续了中国教育的命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在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云南师范大学传承联大精神,担负起为云南各民族培养师资人才的使命与责任。学校牵头组建教师教育联盟,各学校通过合作开展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课程开发、技能培养等工作,同时也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咨询和服务;学校还把优质学科资源、教师资源、办学经验等,通过研讨会、编制教材、教师培训等形式,与各州市师范类院校共享,从而推动全省基层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成立了云南省基层教育集团,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与省内各所学校联合办学,不断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各地区、各学校。同时,大力开展各类对外交流合作活动,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结为姊妹学校,联合成立了生物实验室,互派学生实习实践,参加交流活动。目前,已与台湾26个学校及机构开展合作。2015年6月,云南师大西南联大博物馆也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构建起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

(图片提供:云南师范大学)

记者 李沙青 陈鑫龙 实习生 吴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