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开始 云南纤维检验局实现质量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记者 王永刚
云南网讯 养蚕缫丝,云南自古有之。不久前,云南蚕种与神舟11号飞船一起升空进行太空试验,云南茧丝品牌又一次蜚声全国。
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实施,云南茧丝产业大规模发展,目前茧丝产量稳居全国前三。围绕促进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云南省纤维检验局立足云南实际,将纤检工作的开展与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获得了种植户、纤维纺织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好评。
监管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茧丝产业能吸引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与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融合发展,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从去年开始,商务部取消了干茧收购许可证制度。这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一些茧贩子为了牟取暴利以劣充好,极容易造成毛脚茧、劣质茧泛滥。”省纤检局局长王从强介绍,为规范市场秩序,实现对茧丝质量更有效监管,今年以来,纤检局专门成立3个督查组,由正、副局长带队,深入田间地头和大小干茧收购点,对茧丝质量进行无死角监督,在茧丝主产区实行全覆盖质量监管,并将这一做法形成常态化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茧丝产业的发展,将很多年轻人从东南沿海吸引回当地务工的同时,也缓解了日趋严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守护好这一方产业,不但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民生账。”昌宁县副县长杨朝强对纤检做好“最后一公里”带来的成效十分认可。
云南纤检通过守护茧丝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当地就业,实实在在的做到了惠民为民。今年,省纤检局还将联合农业、科技、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牵头制定云南桑蚕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和产业规划,推动茧丝产业做大做强。
“亲清”关系护航产业发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产业转移,从茧丝到纺织产业在云南蓬勃发展。保山市轻纺园区建成第一年,就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并当年见效。省纤检局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对企业进行质量监督,提供标准服务,切磋工艺手段,帮助进行品牌培育,竭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同,使纤检部门与纺织企业之间形成了融洽良性的“亲清”关系。
企业只有置身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不让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发生。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后,云南纺织企业建议,希望纤检机构在实施过程中更多地以产品质量为主线,从原料、加工工艺、检验到市场供给,提供全链条的监管。
针对企业需求,云南纤检对絮用纤维制品采取二维码监管,对通过批次检验合格的产品,发放企业二维码标识。普通消费者可以在每一件产品上扫描二维码,上网了解检验报告、原料信息等。目前,云南纤检正在将二维码监管运用到服装制品上,让这项创新举措更加完善。
主动有为推进协同监管
有效开展工作,实现对纤维及其制品的全面监督,离不开多部门联动配合。
目前,我省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已经形成了由纤检主导,教育、工商、民政、公安等多部门协作配合的良好机制。今年,省纤检局联合省政府“双打办”开展系列活动,掀起打假高潮,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云南本地“校服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拓展纤维及其制品管理领域,在主动作为中不断推进协同监管向纵深发展。
从严治理、强化队伍,建设一支高效的团队,是提高监管服务水平的根本保证。省纤检局建立了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努力做到上情下达、统一思想、提升素质。学习中,开展了什么工作,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其他部门怎么配合,下一步准备怎么做等,都切实进行交流。同时,结合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建立了“一表一卡”(即发放给行政相对人进行评价反馈的“云南纤检执法情况登记表”和“廉政监督卡”)等规章制度,工作成效和社会评价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