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科学发展之路奋力迈进

02.02.2018  10:31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7.6亿元,增长9.7%左右,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均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3%和9.1%,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随着产业“西进”,中国发展格局迎来新变化,站在新一轮发展的枢纽点,立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交汇处,昆明新的历史方位在哪里?中央和省委赋予我们的使命应该如何去完成?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和期盼应该如何去实现?这是全市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历史交给昆明决策者必须认真考量和实践的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落实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顺应发展形势最新变化以及群众最新期待,昆明决策者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治昆兴昆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略——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在昆明的决策者看来,这是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这是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和火车头的客观要求,这是昆明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这一决定,让一直勇立潮头的昆明,再次站到深化改革的前沿。

基于昆明发展的深厚土壤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从何而来?这样的发展思路本身,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基于昆明发展的深厚土壤。

打开世界地图可以发现,偏居西南一隅的云南,其实拥有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而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昆明,又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

从地缘区位上看,昆明处于亚洲的地理中心和五小时航空圈中心,处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三圈”交汇点,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近30亿人口的陆路大通道枢纽。

同时,昆明也对自身特质有清醒洞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城市创新活力大幅提高、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国际对外交往更加频繁、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深化……不难发现,昆明近年的奋斗历程,为今天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良好局面。

昆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标志是国际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就表示,找准在国家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主动接轨国际、融入国内、联动周边,深化交流与合作,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昆明聚集,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

要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打响生态名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环境服务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要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昆明多民族和睦相处、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注重彰显内涵、打响品牌,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昆明特点、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化品牌,切实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推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交相辉映。

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教授甘立勇认为,昆明提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以全球范围谋篇布局,在对内引领的同时校准国际坐标,体现了昆明打造更高竞争能级的不懈追求。

受访专家一致表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延续昆明的来路,又指向昆明的去路。这是科学发展的昆明路径,它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2016年9月11日,程连元在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会上,对昆明未来作出了设问与回应,他道出昆明未来的发展愿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确立这一目标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对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昆明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

2017年1月16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抓住工作重点,实施六大行动,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的坚强号召。

随后,在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议案》,并由大会作出决议,以此更广泛动员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发挥首创精神和主人翁作用,积极投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形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2017年8月30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出《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决议》,这也意味着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通过法律程序将党委的意图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保证了目标的延续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的明确,意味着要“建设什么样的昆明”已经眉清目晰;然而“怎样建设昆明”,是另一个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

之后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在面向社会公示之后,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作了修改完善,于2017年9月29日正式印发实施。

实施纲要》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确定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明确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方向和路径,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昆明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

越是处于后发态势越要谋求领先发展

实施纲要》为何能够成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有效路径?因为它们总结过去,并且指向未来。

总结过去,在高度肯定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指向未来,这五年的奋斗历程,又留下很多宝贵的启示。

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是科学发展之路上战胜这些困难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又集中吸纳和体现了这些宝贵的启示。

比如,发展不足仍是昆明最大的实际,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程度不高,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所以,我们首先要成为产业发达的经济繁荣之城,形成一批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综合实力进入我国中西部城市第一方阵,发展层次比肩国际同类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

比如,昆明人才资源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金融、外语、外贸、科技等高端人才不足。所以我们要成为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让高端人才在这里汇聚,前沿科学在这里传播,创新资源在这里聚集,广大海内外青年在这里追逐梦想,一批引领世界的研究成果在这里产生,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企业家从这里走向世界,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又比如,昆明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功能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够精细,形象品质不佳,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有待提升。因此,昆明需要建成开放包容的现代大气之城,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集聚,更多的国际组织在这里落户,更多的重大活动在这里开展,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这些奋斗历程的宝贵启示,已融入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精髓之中。后发是劣势也是优势,越是处于后发态势,越要谋求领先发展;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越是面对困难,越要强调砥砺奋进。

有近年来城市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沿着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科学发展之路,昆明一定能够不辱使命,在这段重要航程中成功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为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贡献。(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娴)

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王喜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程连元出席 王喜良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云南网
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