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建档立卡人口医疗救助100%全覆盖

21.10.2020  09:32

2018年10月,全国出台《医疗保障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专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等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工作提出解决方案。

昆明市以实现建档立卡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为目标,全市建档立卡人口100%参保缴费、医保扶贫政策待遇100%落实、县域内就医100%“一站式”结算。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市350562名脱贫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100%全覆盖。据统计,建档立卡人口住院待遇享受3.31万人次,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达到80.31%;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兜底保障报销比例达到93.15%。慢病患者办理慢病门诊卡100%落实到位,通过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手工结算实施门诊救助2.02万人次,住院救助1.48万人次,有效防止建档立卡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大病能报销    解除百姓后顾之忧

一家三口笑靥如花的照片,定格在东川区人民医院大厅的展示墙上。由于患有先心病,家住东川拖布卡镇达朵村的郭浮在2018年2月实施了手术,4万余元的手术费让这个贫困家庭一筹莫展。就在这时,健康扶贫救助政策帮了大忙,通过层层报销,自付了不到5%的费用。郭浮治疗出院时,一家三口在医院合了张影。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之一,是脱贫攻坚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问题,就要立足长远,加强制度衔接,将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实际补偿比例提高。

腰摔伤后,刘傅聪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出院时结账单上3万余元医药费并没有让她苦恼,这份“安心”源自那张“治疗救助确认单”,通过报销,自己只花了不到2000元;王官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费用2600元,报销后自己花了不到100元,用她的话来说:“生病并没有让人感到绝望。

从2016年4月起,东川主动承担起探索和建立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机制重任,在云南省率先逐步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设立扶贫医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措施和“四全四免”“四重保障”健康扶贫救助政策,有效减轻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支出。

全区建档贫困人口个人医疗费用,经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医疗救助后,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门诊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有效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费用个人实际支出。

数据跑路”群众家门口看病

林芝珍是东川区铜源社区的一名易地搬迁贫困户,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操作导致腰椎神经受损,丧失大部分劳动力,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提起过往的看病经历,林芝珍把一摞厚厚的检查单放在家里的小餐桌上,她用“跑断腿”来形容以前“看病难”的问题。

林芝珍之前住东川区舍块乡九龙村委会,腰受伤后,由于道路不通,家里人只能用马把她驮着去乡卫生院看病。一趟需要2小时,有时候甚至需要在乡上住一晚。后来腰伤稍微缓解,林芝珍和家里人决定去昆明市就医。

铜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后,她在门口就能看病,还有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一些群众年龄较大,出门看病很不方便,我们以贫困人口重点人群为主,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25个,成员710人,进村入户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把优质的服务送到贫困人口家中。”东川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铜都街道中心卫生院,整装待发的救护车、摆放整齐的数字化X线摄影仪、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等设备一应俱全。2019年9月,东西部扶贫沪滇协作项目——铜都街道对门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地方病”诊疗功能提升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完善了铜源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设施,让对门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018户7981名群众更好地在家门口看病。

2016年5月以来,东川区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朝阳区卫生计生委、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签订了对口医疗帮扶协议。对口帮扶工作开展4年多来,上海市肺科医院已累计派出8批援滇医疗专家团队40名专家到东川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驻点团体的帮扶下,东川区人民医院实现了多个东川医疗零突破。同时,区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省外知名医院建立了5条远程会诊网络,健康扶贫智慧分级诊疗平台也于2019年12月7日正式开通运行,让贫困人口及其他困难群体,大病不出东川就可以免费享受到来自北京、上海等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2018年10月10日,东川区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区,2019年2月2日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东川的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卫健委在全国推广,健康扶贫经验做法多次在国家、省、市会议上进行交流。2019年8月13日,东川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办公室获得“健康春城·最美医者”称号。(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  通讯员梁波  潘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