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银行业应多渠道缓释和化解企业贷款风险

04.03.2016  12:21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经济面临转型和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现状,导致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控压力不断上升,与高速增长时期相比,银行业风险防控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不良贷款双升尤为突出。面对严峻的形势,银行作为发挥金融效用的中心,应把握服务经济实体的要求,树立与经济实体共同发展的理念,多措并举缓释和化解企业贷款风险,防控风险客户劣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质增效为目标的“新常态”。

  一是正确认识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做好缓释和化解企业贷款风险的重要性。现阶段实体经济遇到的风险到了相当的程度,需要释放,风险释放的核心就是要避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这就要求延长风险释放的时间窗口,即稳定经济增长,在发展中解决风险释放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风险缓释的必由之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是为了重振经济增长活力,解决经济增长动力和风险积累的问题。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和足够的时间,已有的风险才能够逐步释放,使经济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所以,银行业应责无旁贷做好企业贷款风

  险缓释和化解工作,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健康稳定,全力助推我国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是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有进有退的原则,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有一定盈利能力,能付息或能结清欠息的企业,在原担保不变或增强的情况下通过办理借新还旧、展期等办法来逐步化解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或停产,无盈利空间、无力还息,则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在融资总量不增加、担保不弱化的前提下,重组企业的不良贷款;对于已经出现欠息或逾期的贷款,在保障银行债权、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通过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要素调整来缓释风险,防止贷款劣变;对于能够找到符合条件债务承接人的,签订债务承接和转移协议,完成承债手续;对不良贷款及时核销,充分利用呆账核销条件放宽的政策便利,在确保账销、案存、权在的前提下,加大呆账自主核销力度,尽最大努力缓释和化解企业贷款风险。

  三是多方合力,加大信息沟通,共助企业走出困境。首先企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身健体,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产品等创新,立足主业,做好品牌,审时度势,借势发展,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其次,在企业贷款发生逾期及转入不良期间,银行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

  产经营情况及存在困难,与企业共同研究应对措施。第三,要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四是构建全面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应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全方位地界定风险管理主体,明确各类主体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流程和重点,实施全面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提高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行长 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