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的公示

16.05.2016  07:02

云农公示〔2016〕10号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2016年度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的公示

 

 

  根据《关于201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2016﹞3号)精神,我厅向全省下发了推荐工作通知,共收到报奖项目9项,全部通过审核。依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现在云南省农业厅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xxgk.yn.gov.cn)、云南农业信息网( www.ynagvi.gov.cn )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6年5月10日至5月18日,共7天,任何单位或个人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农业厅反映。

 

联系人:吴湘云    0871-65749405

     张路成    0871-65749473

            

 

                 云南省农业厅

              2016年5月10日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排序按材料报送时间)

  一、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与农民参与式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 李永川    杨普云    李亚红    傅  杨  

          朱晓明    屈天尧    刘永昌    刘  萍      

      杜永均    周文文    孙宇杰

    主要完成单位: 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农业大学

          世科姆作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昭通市植保植检站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景洪市植保植检站

          楚雄市植保植检站

  (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03年初至今,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实施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开展的“东南亚国家之间蔬菜可持续综合防治技术(IPM)培训”项目。项目在中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和泰国湄公河流域5个国家间执行,主要是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开办农民田间学校。2008年至今,实施开展“降低农药风险培训项目”,主要是通过社区教育和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试验和示范,以生态调控为基础,集成一批农作物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防控技术,实现降低农药风险目标。

   (二)项目简介

经过13年持续攻关,一是建立了农药风险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评估了农药使用对云南农特产品、人文、环境的综合风险,优化了以生物多样性保育利用为核心的趋避植物、Push-pull技术、Banker plant技术等生态调控技术,研发了云南立体生态区域病虫监测技术、农药替代、精准用药、天敌利用、生态调控、滇池湖滨带农田农残降解等核心技术,研究制定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番茄、豌豆、大白菜生态病虫管理技术规程,建立了降低农药风险的技术配套体系。二是引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TOT/FFS”(辅导员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推广模式,探索出具有云南特色的“导向引领,农民参与”的培训模式,完善了TOT(全生长季节辅导员)、RTOT(辅导员提高培训班)、LTOT(区域辅导员培训)培训核心课程,编写了FFS培训、辅导员培训、社区农民培训、团队活动的手册和教材,研发的蔬菜农民田间学校质量控制体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采纳,从2009年起开始东南亚国家推广应用,建成了FAO在中国和亚洲推行的中国云南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培训技术体系模式。三是以“TOT/FFS为培训平台,在全省推广应用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建立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82个、培训辅导员3132个,开办农民田间学校6302所、培训农民195822人,突破了降低农药风险的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2013 -2015年在全省1300万亩应用面积,经济效益10.42亿元。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人李永川,项目主持人。完成项目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资金的使用管理,主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技术总结,督促各州市示范任务落实,组织全省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编写《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与农民参与式推广应用》、《云南省农业害虫性诱监控技术的应用》。

第2候选人杨普云,负责引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TOT/FFS(辅导员/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推广模式,制定TOT(全生长季节辅导员)、RTOT(辅导员提高培训班)、LTOT(区域辅导员培训)培训核心课程及有关培训教材,研发蔬菜农民田间学校质量控制体系,编写《农民田间学校概论》,研究制定FAO番茄、大白菜、菜豌豆生态病虫管理技术规程,研发云南立体生态区域病虫监测技术、天敌利用、生态调控等技术及推广。

第3候选人李亚红,协调相关州市、县区按质、按期完成项目实施,完成项目管理、质量评估,总结提交各类工作报告,参加核心辅导员、区域辅导员培训班、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研究应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方法和技术,开展各项降低农药风险技术开发、集成试验与示范,编写操作手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第4候选人傅杨,研发集成运用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主持完成滇池面源污染治理农药控制,研发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毒性╳接触风险的降低农药及农药风险调查评估方法,制定FAO番茄、大白菜、菜豌豆生态病虫管理技术规程。

第5候选人朱晓明,协助制定该项目中的TOT(全生长季节辅导员)、RTOT(辅导员提高培训班)、LTOT(区域辅导员培训)培训核心课程,参与编写有关培训教材、《降低农药使用风险培训指南》,收集整理部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案例,对云南省开展辅导员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

第6候选人屈天尧,研究降低农药风险技术的开发、集成,制定降低农药风险调查方案,研究分析农药风险影响因子、提出降低农药风险的方法,完成农药使用质量安全评价和评估。

第7候选人刘永昌,参与研制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毒性╳接触风险的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制定农药风险调查评估方法,负责普洱市降低农药风险技术的应用。

第8候选人刘萍,推广应用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建立昆明市辅导员培训班2个、培训辅导员70人,举办FFS 49所、建立IPM示范村,研制农药的使用风险=农药毒性╳接触风险的降低农药,农药风险调查评估方法,负责普洱市降低农药风险技术的应用实践,编写有关手册、教材。

第9候选人杜永均,开发高效的研究一类害虫的诱捕器、实蝇诱捕器和长持效期的引诱剂,筛选、优化了适应云南高海拔地区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甘蔗螟虫、水稻的二化螟和三化螟等害虫的性诱剂配比、诱芯的持效期等难题,完成全国首家斜纹夜蛾的性诱剂登记。

第10候选人周文文,推广降低农药风险技术,参与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质量监控,协助项目管理。

第11人孙宇杰,推广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完成降低农药风险技术项目实施。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组织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技术集成、新技术推广应用及开展试验示范,完成FAO资助的辅导员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任务,对全省各地实施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进行质量监控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项目发展方向进行调整,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第2候选单位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高效的研究一类害虫的诱捕器、实蝇诱捕器和长持效期的引诱剂,筛选、优化了适应云南高海拔地区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的性诱剂配比、诱芯的持效期,并完成全国首家斜纹夜蛾的性诱剂登记。

第3候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研发集成降低农药风险技术,提供适应云南省制定FAO番茄、大白菜、菜豌豆生态病虫管理技术。

第4候选单位世科姆作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完成高原葡萄、番茄精准农药的筛选、示范和推广,充分利用高原特殊气候环境和有利的光热资源,筛选出高校低毒、经济环保的产品诺凡(50%霜脲氰+10%嘧菌脂)和泛泰(75%白菌清),防病治病的试验研究。

第5候选单位昆明市植保植检站,推广应用循环农民田间学校发展模式、社区农民培训,研究全省参与式调查方法并形成典型培训效果案列、典型课程表供全省交流学习。

第6候选单位昭通市植保植检站。实践应用TOT/FFS(辅导员/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培训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总结推广应用经验。

第7候选单位景洪市植保植检站,推广应用降低农药风险技术体系、农药风险调查评估方法,实践应用TOT/FFS培训推广模式,开展质量控制体系培训等。

第8候选单位楚雄市植保植检站,实践应用了TOT/FFS(辅导员/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培训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典型培训效果案例、典型课程表供全省交流学习。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发表论文20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2项,获得农药登记证3个。

      二、 规模养禽场重要传染病防控和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人:张富强    张文东    张应国    宋建领

      范泉水    赵焕云    有兆骏    段博芳

      胡挺松    朱晓兵    许  琳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2年至2014年省科技厅下达,由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持,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参加,实施的省级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规模养禽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防控和净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2CH002)”。

(二) 项目简介

针对当前养禽场重要传染病防控和净化的关键环节和急需解决的核心技术,一是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二是建立了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三是建立了禽流感H5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四是系统揭示了云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分布、流行、变异及进化特征;五是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及主要免疫抑制病病原是引起规模养禽场重要传染病的主要病原;六是系统分析了规模养殖场重要传染病疫情发生、扩散、流行的具体原因和防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构建了针对不同养殖条件和管理水平、不同地域、不同饲养规模、不同家禽种类的重要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七是构建和完善了云南省16个州市动物疫病诊断、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平台。成果应用期间,12个规模示范场(企业)新增产值8251.20万元,新增利润2475.36万元;全省13个州市新增产值10.81亿元,新增利润3.24亿元;

(三)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张富强,项目主持人。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创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2候选人张文东,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揭示禽流感等传染病病原分布、流行、变异及进化特征,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第3候选人张应国,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揭示禽流感等传染病病原分布、流行、变异及进化特征,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第4候选人宋建领,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5候选人范泉水,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6候选人赵焕云,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7候选人有兆骏,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第8候选人段博芳,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

第9候选人胡挺松,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10候选人朱晓兵,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第11候选人许琳,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揭示禽流感等传染病病原分布、流行、变异及进化特征,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第2候选单位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3候选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建立基于共有表位甲型流感病毒抗体通用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建立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病毒不同进化分支毒株抗原性评价及疫苗毒株筛查技术,建立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多信息高通量分析鉴定技术。

第4候选单位昆明华曦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规模养殖场禽流感及相关传染病个性化、区域化防控和净化技术体系。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研究性论文12篇,制订禽流感、新城疫防控和净化技术规范3项,提交机密级监测预警报告13份。项目组成员中3人晋升为研究员、3人晋升为副高职称、项目主持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评选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

      三、主要农作物精准施肥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李洪文    杨国平    李春莲    叶和生 

      周晓波    施文发    郭家军     李保华

          尹久付   

主要完成单位:双柏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双柏县农业局鄂嘉镇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

          双柏县种子管理站

          双柏县农业局爱尼山乡农业技术推广

          服务中心

          双柏县农业局大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

(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08年5月以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系列野外调查、农户调查、田间肥效试验等工作,摸清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农作物土壤养分吸收规律,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氮磷钾肥料效应数学模型,开发“频率分析与施肥决策技术”软件,创建精准施肥技术体系,解决以往田间肥效试验推荐施肥量与当地生产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为开展精准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撑。

( 二)项目简介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农户调查、田间肥效试验等工作,对搜集到的县域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管理、气候条件、土壤理化性状、施肥管理水平等基础数据,借助数学模型集成技术,按照行业规范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揭示了近三十年来耕地土壤养分地域空间演变规律;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值与作物吸收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原理,应用土壤肥料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田间肥效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创建了主要农作物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农作物土壤丰缺指标、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利用率指标体系、农作物肥力分区施肥指标体系、肥料配方体系;建立了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氮磷钾肥料效应数学模型,开发了“频率分析与施肥决策技术”软件,创建了精准施肥技术体系,解决了以往田间肥效试验推荐施肥量与当地生产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为开展精准施肥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建立完善“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项目运行机制,与两家肥料经销商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农企合作,建立以肥料生产企业、营销业主为主,农业技术部门配合,将肥料营销连锁店铺网络延伸到交通便利的村(居)委会,配方肥料直供到户到田,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各乡镇、村农民文化基础和个性化需求,因地因人制宜,分别构建和应用了宣传培训模式,发放技术资料指导用肥模式,按卡施肥模式,企业和肥料经销商参与模式,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蹲点包片负责服务模式,科技示范户带动推进模式,抓点示范促推广模式和项目带动模式等。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李洪文,项目主持人,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和组织项目实施,主持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负责项目验收、成果材料的编写。主编出版重要著作1册,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学术论文6篇。

第2候选人杨国平,参与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项目组织实施,编写出版重要著作1册。

第3候选人李春莲,参与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收集归档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编写项目实施、验收、成果鉴定材料,参与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有关学术论文9篇。

第4候选人叶和生,参与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负责本项目在鄂嘉镇的实施,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项目实施、验收,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学术论文4篇。

第5候选人周晓波,参与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负责编写项目实施、验收、成果鉴定材料,参与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学术论文3篇。

第6候选人施文发,主要完成人员,负责田间肥效试验实施、撰写试验报告,参与编写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学术论文8篇。

第7候选人郭家军,主要完成人员,负责项目技术资料统计、汇总报送,参与田间肥效试验实施、撰写试验报告,参与编写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学术论文5篇。

第8候选人李保华,主要完成人员,负责田间肥效试验实施,试验报告等技术资料撰写,参与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编写出版重要著作1册,发表学术论文5篇。

第9候选人尹久付,负责项目在鄂嘉镇的组织实施,参与项目验收材料编写。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双柏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制定项目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了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氮磷钾肥料效应数学模型,开发了“频率分析与施肥决策技术”软件,创建了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农作物土壤丰缺指标、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利用率、农作物肥力分区施肥指标体系,构建了主要作物精准施肥技术。

  第2候选单位双柏县农业局鄂嘉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参与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组织实施水稻等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20组,示范样板累计面积0.35万亩,累计示范推广精准施肥技术面积13.1万亩。

第3候选单位双柏县种子管理站。参与制定项目总体路线、技术方案,参与项目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协调组织农作物精准施肥技术推广应用。

第4候选单位双柏县农业局爱尼山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水稻等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30组,示范样板累计1.2万亩。

第5候选单位双柏县农业局大庄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水稻等农作物田间肥效试验15组,示范样板累计面积2.14万亩。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出版了专著1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英文1篇、核心期刊3篇;编制成果图件1册(26幅),编制发放技术手册1册,编制发放技术挂历、宣传挂图各1幅,开发了“频率分析与施肥决策技术”软件,创建了精准施肥技术体系。2008到2015年,全县累计推广应用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精准施肥技术面积170.3万亩,增产粮油7177.8万公斤,减少化肥不合理施肥量(纯量)482.32万公斤,增收节支21286.87万元。

四、 绥江半边红李的选育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钟德卫    林辉云    李坤明    陈乾昭

      陈  伟    严仕元    赵旭香    蒋仕香

      方成根   

主要完成单位:绥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针对当地地方李树品种存在品种不纯、采种混乱、种植管理粗放等问题,绥江县农业局提出开展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课题研究,项目执行年限为1999年12月~2015年12月。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二)项目简介

针对绥江县地方李种植存在品种不纯、采种混乱、管理粗放等问题,项目历经13年研究,一是选育出早熟、优质、稳产、丰产、耐贮、抗病性强的李子新品种“绥江半边红李”,并通过了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李子品种。二是创建了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和“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和果园利用”的配套丰产栽培技术,加速了绥江半边红李的产业化进程,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果种。三是获得品种鉴定证书1项,起草申报标准6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8篇,培训1万余人次,为发展壮大绥江半边红李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累计在省内外推广10余万亩,总产量9.6万吨,总产值5亿元。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钟德卫,项目负责人,负责立项、设计、研究和组织,主持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主持撰写《选育技术报告》、《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绥江半边红李栽培管理》,发表论文6篇,起草地方规范6项。

第2候选人林辉云,协助负责项目立项、设计、组织,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参与撰写《选育技术报告》、《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绥江半边红李栽培管理》,起草地方规范6项。

第3候选人李坤明,参与项目设计和研究,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撰写《选育技术报告》和《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绥江半边红李栽培管理》,发表论文4篇,起草地方规范6项。

第4候选人陈乾昭,参与项目研究立项、设计、研究,项目试验示范和推广,参与撰写《选育技术报告》、《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绥江半边红李栽培管理》,起草地方规范6项。

第5候选人陈伟,参与项目设计和研究,负责研究栽培适宜树形、耐贮性和果实分级标准,参与撰写《选育技术报告》、《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绥江半边红李栽培管理》。

第6候选人严仕元,负责绥江县新滩镇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独立发表论文1篇。

第7候选人赵旭香,负责绥江县南岸镇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

第8候选人蒋仕香,负责绥江县会仪镇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

第9候选人方成根,参与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全县技术推广,独立发表论文1篇。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绥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项目主持单位。负责项目立项、设计和研究,完成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和推广,撰写《选育技术报告》、编写《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推广工作总结》等有关技术资料,发表成果论文6篇,出版著作1部,起草申报地方规范6项。

  第2候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参与项目设计和研究,完成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及推广,研究配套栽培适宜树形、耐贮性和果实分级标准,撰写《选育技术报告》、《栽培管理技术手册》、《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和《推广工作总结》等有关技术资料,发表成果论文4篇、出版著作1部、起草申报地方规范6项。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得品种鉴定证书1项,起草申报地方规范6项,出版著作1部,发表论文8篇,荣获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五、澜沧江巨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及流域增殖

主要完成人:薛晨江    郑爱武    罗永新    王烈恩

      李光华    欧阳习斌 孙  昳    张文学

      王文玉     王海龙    雷春云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为解决澜沧江中下游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针对澜沧江的土著鱼类―巨魾,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与华能澜沧江水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巨魾人工增殖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采捕野生巨魾并驯化养殖,解决人工繁殖、人工孵化的关键技术;通过改进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巨魾苗种规模化生产和培育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通过研究人工增殖放流技术进行流域增殖放流,达到增加自然水体中巨魾种群数量的目的。

(二)项目简介

2010年5月起,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在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糯扎渡鱼类增殖站,开展巨魾人工增殖技术研究,并逐步形成澜沧江下游土著鱼类保护及利用科研团队。科研团队通过在澜沧江采捕野生亲鱼,进行驯化养殖,开展人工繁殖、人工孵化技术研究;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培育巨魾苗种,研究人工增殖放流技术,增加自然水体中巨魾的生物种群数量。2012年巨魾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当年开始进行增殖放流,2013至2015年,研发了巨魾人工繁殖和人工增殖过程中的一批关键技术。截止2015年,累计生产巨魾苗种500多万尾,连续4年在澜沧江流域实施增殖放流。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薛晨江,主持项目工作,研究突破巨魾人工繁殖技术关键技术。

第2候选人郑爱武,负责巨魾人工增殖技术的总体协调管理。

第3候选人罗永新,负责苗种病害防治工作、参与人工繁殖研究。

第4候选人王烈恩,负责巨魾增殖技术进度管理。

第5候选人李光华,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参与人工繁殖研究。

第6候选人欧阳习斌,负责设备管理,参与生物学研究。

第7候选人孙昳,负责水质检测、参与人工繁殖研究。

第8候选人张文学,负责科研项目现场协调,参与部分生物学研究。

第9候选人王文玉,负责水质检测。

第10候选人王海龙,负责协助巨魾人工增殖技术研究。

第11候选人雷春云,负责巨魾生物学研究、协助病害防治。

(四) 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渔业科学研究院,项目主持单位,负责巨魾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第2候选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经费与设施支持,参与组织开展巨魾流域增殖放流工作。

(五) 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

   六、香蕉茎叶生产高档牛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主要完成人:黄必志    刘建勇    张继才    李乔仙

      王安奎    高月娥    王  馨    亐开兴

        杨世平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香蕉茎叶生产高档牛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饲料与营养研究室粗饲料开发与利用岗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项目编号:CARS-38)。项目执行年限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对农业废弃物“香蕉茎叶”进行肉牛饲料化开发利用,开展了香蕉茎叶营养价值及安全性评价,加工、调制、贮存、脱单宁及肉牛配套饲喂技术研究,形成了香蕉茎叶饲料化产品加工技术体系、饲养肉牛配套技术体系和育肥肉牛生产高档牛肉技术体系,建立了多个示范推广基地,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延伸香蕉产业链,提升肉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云南香蕉副产物开发利用和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项目简介

针对香蕉茎叶资源丰富、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的现状,项目对香蕉茎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开展了香蕉茎叶青贮技术和饲喂肉牛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香蕉茎叶饲用技术体系及饲喂肉牛生产高档牛肉技术体系。应用该技术育肥云南黄牛,生产的牛肉脂肪含量8.26%,蛋白质21.76%,剪切力3.91kg,脂肪色泽乳白、肌肉组织色泽粉红、肌内脂肪沉积分布细密、肉质细嫩、气味纯正,达到高档牛肉水平,部分达到雪花牛肉标准,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3—2015年,试验示范及推广香蕉茎叶青贮110.75万吨,育肥云南黄牛16978头。目前香蕉茎叶的收购价格已达200元/吨,亩产值近2000元,参与项目的蕉农增加收入2215万元,企业新增产值56513.8万元,新增利润13475.5万元。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黄必志,项目主持人,主要负责项目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和项目的组织实施。以第一完成人申报发明专利3件,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篇。

第2候选人刘建勇,主要完成人员,负责试验方案设计和具体研究工作的实施,负责专利、技术和工作总结、成果鉴定等材料的撰写,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以第二或第三完成人申报发明专利3件,其中授权1件。

第3候选人张继才,主要完成人员,负责香蕉茎叶青贮技术及饲喂肉牛配套技术研究,参与示范推广。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1篇。

第4候选人李乔仙,主要完成人员,参与香蕉茎叶青贮技术及饲喂肉牛配套技术研究,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参与示范推广。

第5候选人王安奎,主要完成人员,参与项目总体路线、技术方案的制订和项目的组织实施,参与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研究。

第6候选人高月娥,主要完成人员,负责香蕉茎叶和牛肉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第7候选人王馨,主要完成人员,具体负责香蕉茎叶脱单宁技术研究,参与香蕉茎叶青贮技术研究。

第8候选人亐开兴,主要完成人员,参与香蕉茎叶青贮技术及饲喂肉牛配套技术研究。

第9候选人杨世平,主要完成人员,参与香蕉茎叶育肥肉牛技术研究。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完成香蕉茎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开展香蕉茎叶青贮技术和饲喂肉牛配套技术研究,形成香蕉茎叶饲用技术体系及饲喂肉牛生产高档牛肉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及推广香蕉茎叶青贮110.75万吨,育肥云南黄牛16978头。参与项目的蕉农增加收入2215万元,企业新增产值56513.8万元,新增利润13475.5万元。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申报发明专利3件,其中授权1件,发表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4人。

   七、云南人工草地承载力及家畜配置应用与研究

主要完成人:黄必志    万里强    孙   娟    金显栋

      吴文荣    李向林    袁福锦    杨   凯

      杨国荣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青岛农业大学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云南人工草地承载力及家畜配置应用与研究”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方草地承载力与家畜配置(200903060) 形成的技术成果。项目执行年限为2009年1月-2013年12月,围绕解决云南草地植物和家畜协同进化中匹配过程的科学和技术难题,从草地家畜承载力监测技术、草地家畜生产结构优化技术、草地家畜营养平衡技术、控制放牧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着重解决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云南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简介

项目围绕草-畜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人工草地控制放牧利用技术以及草地畜牧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建立了草-畜平衡控制放牧系统,促进了草业科学与畜牧科学的融合发展,为草地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一研究揭示了亚热带人工草地在不同载畜量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变化动态、家畜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提出了季节载畜量调控与区域饲料资源合理搭配,建立了“全年放牧”、“季节放牧+青贮玉米”、“季节放牧+青贮玉米或干草(舍饲)”等3套肉牛-饲草平衡技术模式和“夏秋高密度轮牧、牧草盈余刈贮、冬春适量补饲、精粗合理搭配”山羊-饲草平衡技术模式;二是研究发现山羊喜食禾本科牧草,适宜载畜量可明显缩短山羊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速率并延长反刍时间的云南人工草地山羊牧食行为变化规律;三是研制出的促免疫植物添加剂和促生长植物添加剂,增强山羊免疫功能和提高山羊生产性能;四是推广技术面积2.83万公顷,新增经济效益11.9亿元。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人黄必志,项目主持,制定实施方案及技术路线,组织实施肉牛系统研究。

第2候选人万里强,设计项目方案,研究山羊放牧系统,编写项目验收材料、鉴定材料等。

第3候选人孙娟,研制草地植物饲料添加剂。

第4候选人金显栋,研究季节载畜量调控技术,监测试验肉牛生产力及补饲研究等。

第5候选人吴文荣,设计肉牛试验方案,研究草地、肉牛动态监测及放牧肉牛草畜平衡模式,编写项目验收材料、鉴定材料等。

第6候选人李向林,制定技术路线及实施总方案。

第7候选人袁福锦,研究肉牛放牧系统优化,监测草地、肉牛动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第8候选人杨凯,负责肉牛补饲研究及肉牛放牧管理。

第9候选人杨国荣,推广草畜平衡技术模式。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云南人工草地肉牛放牧系统,揭示不同载畜量下的草地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变化动态、家畜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提出季节载畜量调控与区域饲料资源合理搭配,建立3套肉牛-饲草平衡技术模式。累计推广2.8万公顷,新增产值11.9亿元。

第2候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人工草地放牧山羊系统,提出了季节载畜量调控与区域饲料资源合理搭配的山羊-饲草平衡技术模式1个,发现宜载畜量可明显缩短山羊采食时间,延长反刍时间的山羊牧食行为变化规律。

第3候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研制出的促免疫植物添加剂和促生长植物添加剂,对增强山羊免疫功能和提高山羊生产性能作用明显。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

   八、 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

      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研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许  琳    范根成    常志顺    程增青

              王传禹    杨  斌    马  爽    姚  艳

              郭玉广    王锐丽    王云良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项目基本情况

“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研制与应用”项目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城疫等禽用新型疫苗的研制与开发”子课题。2006年1月,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现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与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主要针对我国鸭产业危害严重的鸭传染性浆膜炎开展防疫疫苗开发研究与应用。

      (二)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危害养鸭业的鸭传染性浆膜炎研究,一是开发出“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并获得2015年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填补了国内鸭传染性浆膜炎1、2、4型三价灭活疫苗研发和生产的空白。二是确定RA1、2、4型为优势血清型,筛选出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为制苗用疫苗毒株,建立1、2、4型制苗用菌种种子批,完成灭活疫苗生产技术、产品试制、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的研究。三是改良了RA培养基,创新研发出增菌良好的P-L培养基及成分配比,制定出规模化RA增菌培养参数;研发了RA的抗原纯化技术;改良了RA的灭活工艺;制定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和《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兽药产品质量标准》。四是在山东、云南、福建、浙江、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15年对9家单位的901.07万羽鸭只进行免疫接种,结果显示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率平均降低7.89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5.82个百分点,新增经济效益1063万元。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人许琳,项目主持人,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制订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制定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和《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兽药产品质量标准》,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发表论文2篇。

第2候选人范根成,负责项目组织协调与实施,制定总体技术路线,参与制定了《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和《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兽药产品质量标准》,负责新兽药注册申报等工作。

第3候选人常志顺,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研究及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研究,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生产技术、产品试制、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的研究及相关材料的编制等。

第4候选人程增青,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研究及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疫苗组方与工艺研究(原辅料选择、配方、灭活剂选择、灭活方法、灭活时间和灭活检验方法的研究),参与完成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材料的编制、新兽药注册申报等。

第5候选人王传禹,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研究及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研究,完成主要流行菌株收集、分离、鉴定、疫苗株选育及种子批建立,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实验室研制工作及相关材料的编制等。

第6候选人杨斌,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研究,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的临床试验、应用示范,组织协调,数据整理和相关材料的审核。

第7候选人马爽,承担完成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研究及基础种子、生产用种子鉴定;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工艺研究。

第8候选人姚艳,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研究,完成菌株分离鉴定、特性研究、菌种保存等工作。

第9候选人郭玉广,承担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中间试制、临床试验等工作。

第10候选人王锐丽,承担完成主要流行菌株收集、分离、鉴定、菌株特性研究、菌种保存等工作。

第11候选人王云良,承担完成菌株特性研究,细菌鉴定、检测方法研究、应用示范及临床试验等。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确定RA1、2、4型为优势血清型,筛选出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为制苗用疫苗毒株,建立1、2、4型制苗用菌种种子批,改良了RA培养基,创新研发出增菌良好的P-L培养基及成分配比,制定出规模化RA增菌培养参数;研发了RA的抗原纯化技术;改良RA的灭活工艺;完成灭活疫苗生产技术、产品试制、安全性试验和效力检验的研究。制定《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和《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兽药产品质量标准》。

第2候选单位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完成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病学及鸭疫里默氏杆菌(RA)的研究,完成疫苗组方与工艺(原辅料选择、配方、灭活剂选择、灭活方法、灭活时间和灭活检验方法)的研究,参与制定《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制造与检验试行规程》和《鸭传染性浆膜炎三价灭活疫苗(1型YBRA01株+2型YBRA02株+4型YBRA04株)兽药产品质量标准》,完成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中间试制、临床试验等工作,负责完成新兽药注册申报。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制定了1个规程1个标准,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新兽药证书1个,发表专题研究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名,1人晋升研究员, 1人晋升副研究员, 1人获云南省创新人才称号,1人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九、 项目名称:适度规模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人:金卫华    何晓辉    张莉萍    杨  斌

      王苏云    吴茂竹     任正平    杨  品

          王志祥     钟  俊    陈万高

主要完成单位: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西南天佑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项目基本情况

  昆明市财政局于2013年1月下达2012年中央科技推广项目,由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云南西南天佑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合作单位。昆明的寻甸、宜良、石林、禄劝、嵩明、安宁、富民等七个县(市)为项目主要实施区,项目实施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二)项目简介

  项目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以稳定生猪饲养总量,着力提高种猪繁育性能、商品猪生产性能及强化兽药饲料质量控制和规范使用为主要目标,突出创建生猪保健示范场,完善村级推广服务体系和创新生产经营主体;实行三个三结合,三个一齐抓;全面实施了 “品种良种化、设施标准化、疫病防疫制度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商品猪规格化”为重点的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 2013至2015年全市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覆盖昆明的7个县56个乡镇,覆盖率100%,共创建了62个生猪保健示范场和93个村兽医室,培育了356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75649户示范户。累计出栏优质商品肉猪799.5万头,全部达绿色食品标准。总经济效益253269万元,新增纯收入44667万元。

(三)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第1候选人金卫华,项目主持人。主持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项目实施的指导、督促、检查、经费落实及县级兽医室考核等工作,审定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技术报告及工作报告。

第2候选人何晓辉,项目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项目的建设和项目成果的推广工作;负责项目各成员单位的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生猪保健及示范场建设技术负责人。

第3候选人张莉萍,项目实施组办公室主任。负责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和技术指导及项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参与县级兽医室考核指导等工作。

第4候选人杨斌,负责项目县生猪主要疫病的监测预警和生猪疫病实验室诊断工作,撰写2013-2015年项目县生猪主要疫病监测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负责县级兽医室考核指导工作。

第5候选人王苏云,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工作。负责科技示范户、规模化猪场的技术推广、指导、培训及流调、采样等工作。

第6候选人吴茂竹,负责项目区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及检测等工作;负责饲料质量安全示范创建的指导工作。

第7候选人任正平,宜良县项目的负责人,制定本县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主持宜良县兽医实验室建设与考核工作,并于2014年1月13日通过省厅考核。

第8候选人杨品,富民县项目的负责人,制定本县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主持富民县兽医实验室建设与考核工作,并于2013年11月20日,在全市县级兽医实验室中首家通过省厅考核。

第9候选人王志祥,禄劝县项目的负责人,制定本县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主持禄劝县兽医实验室建设与考核工作,并于2015年1月28日-29日通过省厅现场考核。

第10候选人钟俊,安宁市项目的负责人,制定本市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11候选人陈万高,寻甸县项目的负责人,制定本县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1候选单位昆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主持单位。研究制定了总体技术方案和具体技术方案,组织项目县开展示范研究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2名人员饲养30头母猪、年出栏500头以上优质商品猪自繁自养“235”标准化家庭养殖模式,集成了“品种良种化、设施标准化、疫病防疫制度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商品猪规格化”为重点的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了生猪疫病监测体系,强化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控,建设了一批标准化“五有”村兽医室,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了生猪生产和产品安全,示范场猪肉各项指标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第2候选单位云南西南天佑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全市第一家生猪保健示范场,组织现场观摩会和技术培训工作。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曾获2013年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4年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人被评为昆明市第二届春城人才奖、1人被评为第八届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晋升为推广研究员、1人晋升为高级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