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云南省国资监管发展报告

06.10.2014  19:12
 

云南省国资监管发展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下,面对错综复杂的严峻经济形势,省国资委团结带领省属企业一道,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三年倍增、五年跨越”的战略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的要求,科学研判、凝心聚力,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抢抓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在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在强化创新提升管理、破解发展难题上求突破,在加强党建履行责任、夯实发展平台上求实效,国企发展再上新台阶,国资监管迈上新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2012年,云南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资产总额从2011年的5301亿元增长到6394亿元,同比增长21%。净资产从2011年的1652亿元增长到1806亿元,同比增长10%。有15户企业资产过百亿,占19户省属企业的79%,其中7户企业资产超过500亿元。涌现出一批竞争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云天化、昆钢、煤化工、建工、云锡、冶金等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国有企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台阶上。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推进国有资产和发展要素向关键环节、重点区域、战略要地集中,大力优化产业布局。同时,积极引导省属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加快钢铁、冶炼、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批新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发展相关多元产业,一批产业渐成规模;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形成。同时,深入推进省属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与滇中产业新区、沿边经济带建设,不断提高利用省外国外的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省属企业中非重化工企业资产占比上升到42%,比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收入占比上升到30%。

发展速度稳中求快。2012年,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坚持质量效益并重,省属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24%。收入过百亿企业发展到11户,其中3户企业超过400亿元。实现增加值420亿元,同比下降9.8%。五年来累计实现利税797亿元,连年完成保值增值目标,年均保值增值率达到105%。营业收入等指标处于全国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较好水平。

国资监管再上台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的要求,继续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明晰监管思路,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云南实际的国资监管道路,全省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2013年一档立法计划。积极探索国资监管全覆盖工作,逐步拓宽州市国资监管领域,全省8个州市实现单设国资委,一批县(市、区)设立了国资监管机构。昆明市率先实现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等各类国有资产的全覆盖监管,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

一年来,全省国资监管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坚定推进倍增跨越。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省属企业在倍增跨越发展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及时出台实施意见 。以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跨越,打造千亿企业、千亿产业为目标,研究出台了推动省属企业跨越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战略管控、转型升级、大项目带动、资本运作、改革重组、管理创新,努力推动省属企业实现倍增跨越。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面梳理省属企业在建及新开工建设项目,有保有压,借助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调研督查活动,及时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通过大项目实施、大资金投入,推进大发展。云南白药新区、昆明新机场、昆钢草铺新区、冶金文山氧化铝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煤化先锋褐煤洁净化试验基地、云投安宁新昆华医院、云南广西临港产业园等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城投新昆明会展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着力深化战略重组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省属企业战略重组,不断提升战略合作层次,拓宽战略合作领域。成功筹办国务院国资委、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暨央企入滇活动,与央企签署合作项目32个,共涉及投资金额约1808亿元。继续推动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重组,组建了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农垦集团改革重组,妥善解决农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 指导企业充分利用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在一些产业多年积累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积极走出省外和国外投资兴业,进行产能布局和资源掌控,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取得重大进展,融入全球经济步伐明显加快,省属企业在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南美及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超过30亿元,在内蒙古、新疆、东北、广东等省区的投资超过200亿元,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积极应对复杂形势。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严峻,给我省省属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状况。面对严峻形势,省国资委和省属企业一道积极应对,多措并举。 准确把握判断形势 。先后召开3次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并邀请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社会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预判形势、分析风险、把握趋势。主动向省委省政府请示汇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光荣书记、纪恒省长亲自带队赴省属企业深入调研了解情况,并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国有企业跨越发展调研座谈会,研判形势,提出措施,提振信心。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通过启动云天化集团整体上市,推进云南锡业、驰宏锌锗、贵研铂业等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再上新台阶。积极寻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私募投资基金等新型资本的支持,加快推进引进战略投资者,多渠道的融资以及融资模式的创新,较好的化解了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难题。探索提升集团资金管控能力,有效利用财务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等金融手段实现资金管理模式的创新。2012年完成直接融资近500亿元,是年度计划的2.5倍。 推动企业战略协同。 适时出台推进省属企业深化合作互助指导意见,建立互助机制,通过产品交换、融资支持、技术交流、项目互助、股权合作等方式相互帮扶,减少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的阶段性影响。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产品合作,开展股权合作并签署相关协议。 重视强化风险管控。 及时出台应对当前形势保持企业稳健发展的意见,加强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推动企业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试点,切实加强“三重一大”决策管理,建立完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全力调整产业结构。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从产品和业务结构入手,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夯实省属企业倍增跨越发展基础。 做大做久传统主业。 坚持战略引领,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断提高主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传统主业的规模和体量,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能力,云天化集团聚甲醛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五,玻璃纤维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昆明长水机场成为全国第四大门户枢纽机场。 做深做强相关产业。 在做强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相关多元产业。昆钢控股大力发展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建工集团积极开拓房地产业、建筑材料产业以及钢结构产业,冶金集团钛白粉和海绵钛等项目进展顺利,白药集团致力于打造大健康产业,逐渐从单一医药生产向综合医药经营服务企业转型。 做新做实新兴产业。 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发展钛、稀贵金属、新型环保、多晶硅、新能源、钢结构、新型环保等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创新增强实力。推动企业在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关键工艺、先进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普及和利用。煤化、昆钢、云天化、物流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云天化国际化工等一批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巩固扩大“管理水平提升年活动”成果,着力建立企业“重管理,强基础,助跨越”常态机制,完善国资委评价考核体系,实施分类考核并与薪酬挂钩,出台企业重点项目管理指导意见,推动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投资决策、项目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面风险管理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三率一新”工作,强化对标管理,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基础管理进一步巩固。 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白药将企业的核心价值、品牌和技术逐渐从传统中药企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昆钢、云天化等传统资源型工业企业通过由“制造商”逐步向“制造商+服务商”模式转型,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煤化集团建立原料和产品库存预警机制,实现产品市场前移的仓储式销售,有效减少库存资金占用。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省国资委首次与省属企业签订责任书,大力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千方百计吸纳就业。 充分发挥省属企业22个实习基地的作用,着力帮助大学生就业。2012年,省属企业在岗职工25万人,新增大学毕业生就业1.2万人,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13万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发挥省属企业带头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督查,省国资委被评为20个和谐单位之一。 大力推进扶贫攻坚。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推动省属企业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效果,坚持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省属企业启动挂钩扶贫项目95个,争取资金2.85亿元,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带头救灾,在抗旱救灾、彝良地震救灾、爱心水窑等活动中捐款达8400万元,有力支持了抗灾救灾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积极探索进一步把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省国资委党委系统企业有2名同志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省国资委和各企业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学习效果,认真开展“六个一”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工作并转入常态化长效化,3个企业党组织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企业党组织被评为省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大批企业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整改提高、晋位升级的目标 。深入推进“四群”教育。 实行挂钩企业基层、联系企业职工,挂钩农村扶贫、联系农村群众的“双挂双联”活动,组织省属企业12614名党员干部开展了“三深入”活动,发放民情联系卡14104张。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通过开展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完善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等方法,不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全力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坚持国资委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确保了全国、全省“两会”和党的十八大期间企业和谐稳定。 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组织开展省属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参与桥头堡建设、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三项检查”,把教育培训对象延伸至省属二三级企业领导人员,筑牢反腐倡廉工作基础。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建立基本制度、开展基本活动、提供基本保障,逐步推广企业建立党建质量管理贯标体系试点经验,逐步开展网络党建试点工作。

在认真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省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部分省属企业经济效益处于下滑状态,企业增收不增利,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一是 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二是 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 企业“走出去”工作力度不够,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四是 现有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国资监管的整体合力尚需增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实现“十二五”倍增跨越目标的关键之年,既是深化国资监管和省属企业改革的改革之年,更是省属企业应对挑战、转型突破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国资监管事业、国企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2013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和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桥头堡建设为重大契机,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着力推进省属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继续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进一步实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走出去、人才强企四大战略,不断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努力提升国有资本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实现省属企业规模、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全省国资系统必须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产权制度、薪酬分配改革,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企业的贯彻落实,提高决策的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管理提升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和信息化进程。

二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立足云南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深刻把握产业转移以及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层次,积极发展相关多元产业,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带动全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上和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三是聚合力量,寻求支持,提升国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积极争取中央各部委、国务院国资委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搭建与各级国有企业、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基金合作对接的平台,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资本金再投入机制,整合各方力量,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四是强化监管,改进服务,提升战略引导力。继续加强“忠诚、责任、能力”三大建设,打造研究型、创新型、服务型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着力加强国资委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管控能力,强化国资委的导向、激励、约束、协调、服务五大职能,确保省属企业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继续推进在监管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管的理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是围绕中心,发挥优势,提升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改进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打造适应企业发展的先进企业文化,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全面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2013年工作重点: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全省国资监管部门着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千方百计稳定增长。充分考虑2013年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谋划,沉着应对,指导省属企业研判经济形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扩大融资规模;着力降本增效,夯实发展基础。力争在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资本证券化率、提升管理效率、强化融资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强力深化国企改革。结合国资监管实际,按照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要求,谋划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推进国有企业多元化、市场化改革,用市场的手段实现资本、资金、资源、人才等要素的合理配置。继续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更多地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企业改制重组。继续加强董事会建设,继续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继续加大改革脱困工作力度,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健全完善监管体制。着力抓好《云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争取年内出台;继续加强州市国资监管机构建设,推进州市国资监管机构独立、职责明确;继续加强企业家和国资监管队伍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争取国务院国资委对云南国资监管工作的支持,继续加强与央企、各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的合作。

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认真总结近年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取得的成效,加强调研指导,建立项目支撑机制,加强检查考核,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明确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方向,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规模、人才、技术、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继续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省属企业参与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和支撑作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在省外、海外扩张资源、扩大市场的力度,积极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提高质量效益。把创新作为企业倍增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企业科技资源整合,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快培养创新人才,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强管理、助跨越”常态机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倍增跨越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规范决策程序,防控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强化集团管控,缩短管理链条,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继续推进融资创新,通过各种形式化解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继续与省属企业签订《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责任书》,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督促落实;开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研究,跟踪指导企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建立推行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积极引导企业热心参与公益事业,加大资金、项目扶持力度,着力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加强改进国企党建。用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紧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重点围绕“融入中心,参与决策,主导用人,实施监督”四项职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抓好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十八大精神和党章学习培训全覆盖。深化和拓展“四群”教育,有效推进即将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对内“挂企联户”,推广云铜集团“四个不让”的做法;对外“挂县包乡联户”,推广“插甸经验”,确保省属企业领导班子“双挂双联”活动向纵深发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各项监督制度,进一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企业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