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地铁如何改变昆明

30.06.2022  10:37

来源: 昆明日报   

●10年间,昆明已开通6条地铁线路,运营总里程165.85公里,累计载客量超11.89亿乘次。

●10年间,昆明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昆明人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城市越来越“”。

●10年间,地铁的延伸不仅改变了昆明人的出行方式、置业半径,更丈量着品质春城的城市空间拓展。

被改变的线网

从1到6的“加速度

呜……”伴随着清脆的鸣笛,一辆车头印有蓝绿色“K”字的地铁列车,从世博园站载着首批乘客驶出。进入列车,飞舞的蝴蝶、生长的叶片,满眼清新的绿,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顿觉春融万物、浪漫锦绣。

2012年6月28日,昆明地铁6号线一期投入运营。首条线路的开通,宣告着昆明迈入地铁时代。昆明,也因此成为全国第17个地铁城市。

2022年6月29日,地铁5号线首期开通,标志着一条纵跨昆明西南至东北的便捷“大动脉”成功打通,昆明地铁运营总里程拓展至165.85公里。

10年间,昆明地铁建设“加速度”,从无到有、从1到6,背后有诸多挑战、创新与变革。

以5号线为例,全线通过8座特色艺术站,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多元、丰富、立体的春城。标准站一线一景,强调标准统一;重点站一站一景,彰显地域文化元素,尽显“昆明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线路特征。而在美丽的外衣下,克服了无数建设难题。

5号线为全地下敷设线路,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岩溶发育区、河道等,是昆明建成线路中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线路。

庄家塘立交桥站,车站用地极为有限,但周边居民较多,设站必要性大,昆明市首个“无柱车站”由此诞生。中国铁建铁四院昆明地铁5号线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站点开创性地在高地震烈度地区采用密肋横梁结构方案,将站台区域设置为无柱。

圆通山站至华山西路站区间穿越岩溶发育地层,5号线在全国轨道交通范围内,首次采用盾构洞内超前地质预报及岩溶处理技术,以确保工程实施安全。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昆明地铁建设遇难克难,持续“加速度”,步履铿锵。

被改变的出行

东南西北出行成本大幅降低

出门坐地铁吗?答案是:当然。

据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权威机构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60%的城市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同比上升,24%的城市基本持平,16%的城市下降。而在全国拥堵下降的城市中,昆明位列第三,拥堵指数大幅下降。

拥堵指数大幅下降,离不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构造,更离不开昆明地铁逐步从线成网的建设。

5号线首期开通后,昆明地铁总运营里程达到165.85公里,车站103座,其中换乘站10座。通过5号线,可与已运营的3、4号线换乘。

家住滇池卫城小区的李飒,在世博路低碳中心上班,每日上班单程通勤成本至少2小时。“我先坐A9路公交到福德地铁站,11站后在霖雨桥站下车,又再坐146路公交到低碳中心附近。”地铁5号线开通后,李飒只需步行到家门口的兴体路站上车,坐16个站后在世博园站下车,车程仅34分钟,至少能缩短1小时的通勤时间。

昆明地铁由线成网,不仅让南市区、北市区的市民深刻感受到便捷、高效,西市区、东市区的市民同样如此。“曾经需要穿越大半个城,换乘几次公交车才能到的地方,现在可以地铁一线到达。”赵芳每天要从眠山车场到金马寺上班,从此她7点45分左右出门,8点20分左右就能坐在办公桌前。

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而言,修建地铁是必需品。同时,逐步加密的线网,让地铁成为越来越多昆明人绿色出行的必需品。

被改变的城市

品质春城跃然纸上

一座城市的地铁建设史,浓缩了交通的进步、岁月的变迁,还有城市的华丽蝶变。

5号线开通后,连接主城与东北片区、西南片区,沿线市民可通过站点换乘,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南站、火车北站。经济、实惠、快捷、环保的“一小时”市内交通生活圈,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认为,作为昆明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交通工程之一,不仅扩张了市民出行半径,缩短了城市通勤时间,也为推进城市现代化、时尚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子强说:“一定还有很多人记得2012年6月28日,6号线一期开通时的盛况。虽然全程只有10多公里、4个站点,仍吸引了许多市民去‘尝鲜’。”他表示,10年前如果人们只是把地铁当作一种交通工具、一种出行方式,10年后的今天,地铁正成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悄悄改变着这座城市。

10年来,春城昆明以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基底,大力推动地铁建设等,让城市更具特色、更富魅力、更有温度,也成为更多人心向往之的生态宜人美丽家园。(昆明日报 记者彭诗淇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