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抓好九个方面

06.02.2015  16:57
        2月5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临沧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报告指出,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建议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第一,强势推进“五网”建设,持续扩大投资总量

      ◆积极融入全省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强势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中开工建设玉溪至临沧高速公路、年内开工建设大理至临沧铁路。

      ◆抓好临翔至孟定高速公路、大理至临沧高速公路、临沧至清水河铁路、临沧至普洱铁路、凤庆至云县至临翔至双江轻轨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耿马至孟定、临翔至博尚快捷通道建设;推进龙镇桥至南伞、孟定至立新、勐省至小黑江桥沿边二级公路建设;新开工一批建制村通畅工程和县乡道改造项目等。

        ◆加快改扩建临沧机场,力争沧源得龙机场建成通航,扎实推进孟定机场和永德、凤庆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做好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向上游延伸及临沧港规划相关工作。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推进在建的9件中型水库、20件小(一)型水库建设,完成2万件以上“五小水利”工程、解决14.2万人以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启动实施500千伏博尚开关站扩建及220千伏接入系统工程,加快实施一批110千伏、35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项目,逐步启动各县(区)城市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
第二,以边合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抢抓国家“桥头堡”建设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略周边和一系列战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加快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认真落实好省政府支持临沧边合区建设的25条优惠政策,完善边合区管理体制机制,引进自由贸易区理念,力争在政策和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通关便利化体制机制建设,实施好清水河口岸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南伞、永和口岸升级步伐,提高通关、运输、贸易等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创新办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深化经贸合作。优化投资创业环境,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积极承接加工贸易订单和加工贸易企业转移,提高已签约项目履约率、落地率,确保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第三,扩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并重,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以庄园经济为载体的生态文化产业园,将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值和效益,每县至少重点建设1个生态文化产业园示范园。

      ◆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和新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100万亩。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达103万吨。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确保种植坚果28万亩、竹木73万亩;甘蔗产量660万吨、茶叶产量11万吨,收购烟叶95万担。

      ◆加快推进种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5%以上,渔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

      ◆大力推广“核桃+魔芋”、“坚果+咖啡”、“坚果+中草药+粮食”等模式,加快推进“三万”工程建设,新建“万元山”30万亩、“万元田”10万亩,新培育“万元人”10万人。

      ◆抓实南汀河流域“三带”建设,确保完成苗木产业带建设50万亩、林产品交易中心建设3个,打造临翔至清水河林荫大道、林荫河道。

      ◆抓工业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妥善解决资金、能源、原料、劳动力等保障问题,争取停产企业尽快复产,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确保科技创新园、烟叶复烤厂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工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园区基础及配套)增长25%以上。做好“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作,完成20户企业升规任务。

      ◆抓服务业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做强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做特百里边关旅游观光开放区、做大澜沧江百里长湖生态观光区、做精临沧生态养生旅游区。

      ◆做好佤文化、茶文化、影视文化、生态农业、森林生态等文化产业园建设。

      ◆加快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采购和销售,拓展产品的营销渠道。

      第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充分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确保转移农业人口2.4万人,力争城镇化率达38%。

      ◆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改善性商品住房、茶马古镇、临沧森林公园等在建城镇建设重大项目进度,确保新建9300套(户)保障性安居工程尽快全面开工,完成旧城改造100万平方米。

      ◆加大园林城市创建力度,着力实施好园林城镇建设。大力实施“洁净临沧”行动,突出“十大工程”。加快建设“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确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万户,重点打造100个美丽村庄。

      第五,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崛起

      ◆强化“森林临沧”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一批森林乡镇、森林社区、森林机关、森林学校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达67.5%。

      ◆突出抓好南汀河流域、澜沧江沿线、边境一线生态产业化建设,力争年内出台绿色产业、绿色企业入园标准和条件,加快发展绿色产业,确保年内完成20户以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年内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28万吨。

      第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着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边合区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等三大改革。统筹推进其他改革,深化价格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改革,争取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

      ◆全面完成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七,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提升保障能力

      ◆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优化收入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大对民生和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以上

      ◆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确保市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0亿元以上。

      第八,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优先实施“10.7”地震受灾住房、学校、医院等恢复重建工程。加快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以及通信、电力、交通、水利、民房重建、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高度重视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民房重建任务。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加强省级完全中学建设,年内建成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3所。支持临沧师专转型升本。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规范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院、市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和儿科门诊住院楼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建设投入使用。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完成20个市级文化惠民示范村、11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100个行政村“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100个行政村文化室和50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任务。抓好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十一届省残运会、第十一届省民运会、第九届省农运会各项筹备工作。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大病保障机制。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救灾、救助、救护、社会福利及优抚安置工作。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大力实施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革命老区、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项目,启动实施5个整乡推进项目,争取实施400个整村推进、20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

      第九,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描绘发展蓝图

      ◆认真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45个重大前期课题研究,为“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提供基础和支撑。抓实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注重重大项目研究论证,加强汇报衔接,争取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