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采取七条措施扎实抓好2016年农资打假工作

24.02.2016  18:47

为确保全县粮食生产安全和春耕备耕工作有序开展,严厉打击各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麻栗坡县农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抓好2016年农资打假工作。 一是 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麻栗坡县2016年农资打假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农资监管责任,严格市场检查、严抓农资质量、严肃案件查处,全面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扎实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共治,着力创新农资监管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 二是 明确重点,加强监管。2016年农资打假工作主要以种子(含种畜禽)、农药、肥料、农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等主要农资产品为重点加强监管。依法把好农资市场主体和农资产品的准入关,强化许可信息公开,及时依法发布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全面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资质清查,加强行政许可事后监督检查,摸清生产经营主体状况,依法清理已丧失许可条件的主体,依法吊销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许可证。 三是 深化农资市场整顿。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谁许可,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农资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强化市场监管,重点整顿规范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经营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加大对问题突出的区域、市场、企业和产品的管控力度,集中整顿一些群众投诉强烈、市场秩序混乱的区域。结合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清理整顿,组织执法人员对县内农资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严厉查处。 四是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要根据本县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加大对全县重点农资产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督抽查,突出重点来源、重点对象和重点产品,把连续两年抽检不合格或一年内多批抽检不合格、农资进货来源渠道不明、群众投诉举报多、市场检查中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产品作为重点对象,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真实性、农药、肥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是否添加其他成分为检测重点,扩大抽检范围,提高抽检覆盖面,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 严肃查处违法案件。突出打击整治重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出重拳、下重手,加大执法查案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农民投诉的、企业举报的每一起案件,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查生产源头和销售网络。对拒不配合提供进销货台帐和供货来源的,将其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假售假案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案件,彻查到底。 六是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完善信用评价规则,综合利用监督抽查、执法检查、投诉举报、群众调查等信息,开展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实行分类监管。继续完善落实不合格产品及企业的重点监控制度。 七是 推进放心农资下乡。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宣传农资法律法规,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积极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资营销方式转变的新形势,调整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方式,进一步下沉监管重心,延伸农资监管工作触角。截止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车辆5车次,执法人员2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