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8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16.03.2018  10:52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

2018年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州、市农业(畜牧兽医)局,咖啡、茶叶、生物产业主管部门,厅属各单位:

为提高全省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水平,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健康、绿色发展。省农业厅组织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蚕桑、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水果、橡胶、咖啡、草、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禽蛋、淡水渔业、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20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编写了2018年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经专家论证,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推广应用。

 

附件:1.水稻绿色增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2.玉米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3.冬早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4.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5.甘蔗主要病害全程精准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6.小蚕共育技术指导意见

      7.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8.蔬菜穴盘育苗技术指导意见

      9.食用玫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10.芒果老果园改造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11.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采胶技术指导意见

      12.咖啡园绿色生态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13.象草优质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14.规模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意见

      15.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

      16.甘蔗稍青贮调制与肉牛饲喂技术指导意见

      17.肉用羔羊培育技术指导意见

      18.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意见

      19.罗非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20.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饲养技术指导意见

      21.规模猪场粪污异位发酵技术指导意见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3月14日

 

附件1

水稻绿色增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1日)

为提高水稻绿色发展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质增效,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选择品种

宜选用氮肥高效利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氮肥高效利用的品种:粳稻区可选用云粳39号、岫粳20、云光104、滇杂49、滇禾优34、玉粳19号、丽粳14号、凤稻11-55、云粳38号等;籼稻区可选用川优6203、隆两优1377、Y两优1号等。

抗逆性强的品种:粳稻区可选用云粳39号、楚粳40号、凤稻30号、玉粳19号、滇杂49、云光109、保粳杂2号等;籼稻区可选用文稻16号、临籼23号、德优16号、宜优673、川优6203、富优8217、宜香3003、内香优18号等。

二、壮秧培育

培肥苗床,达到壮秧的要求。

(一) 扣种稀播

大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35-40克,杂交稻25-30克;中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0-45克,杂交稻30-40克;小苗移栽,常规稻每平方米秧床播45-50克,杂交稻35-45克。

(二) 均匀播种

播种时,称种到墒,分2-3次播完,力求均匀。

(三) 适龄早栽

大苗移栽地区,秧龄50-55天;中苗移栽地区,秧龄40-50天;小苗移栽地区,秧龄30-40天。

三、合理移栽

(一) 秧苗带肥带药移栽

移栽前3-5天,亩施8-10千克尿素作送嫁肥,喷一次吡虫啉类、春雷霉素、碧护等作“送嫁药”,带肥药移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促进返青成活。

(二) 确定适宜基本苗

粳稻的基本苗在3.3-5.6万苗,移栽密度1.7-2.4万穴,每穴2-3苗,推荐株行距4×8寸;籼稻的基本苗1.6-2.0万苗,移栽密度1.5-1.8万穴,每穴1-2苗,推荐株行距4×9寸。

(三) 薄水栽插

移栽时大田水层保持2-3厘米,移栽的深度不超过4厘米。

四、精准施肥

(一) 肥料选择

宜采用缓释肥和尿素,增施有机肥。

(二) 肥料用量

选用农业部登记的高养分含量缓释肥,可采用氮磷钾比例为24:6:10,与有机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籼稻区可用20-30千克/亩。粳稻区可用40-50千克/亩,倒4叶抽出时,视苗情和叶色,每亩施用5-10千克尿素作穗肥。氮肥用量在降低施肥量20%左右的前提下,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肥用量,建议采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2.5:2.5:2.5:2.5或3:2:3:2的均衡施氮技术。

(三) 巧施穗肥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拔节期叶片落黄,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淡于顶3叶的田块,按照比例施用促花肥和保花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过多、高峰苗较多、倒4叶抽出时顶4叶叶色浓于顶3叶的田块,降低促花肥的用量,并推迟5-7天施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较少、高峰苗不足的田块,适当增施穗肥,并提前到倒5叶抽出时施用。

五、定量灌溉

返青期,保持2-3厘米浅水层。分蘖期,浅水湿润灌溉。当茎蘖数达预期有效穗数80%左右,开始撤水晒田,使群体高峰苗控制在穗数的1.1倍左右。拔节期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灌浆至成熟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至完全成熟。

六、绿色防控

在田埂插草耙、种植蜜源植物,田边种植芝麻和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如蜘蛛、寄生蜂、扑食性昆虫等天敌。应用杀虫灯、食诱剂、害虫天敌、生物制剂等农业、物理、生物措施,控制害虫。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病害。

七、生态种植

结合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技术,发展生态种植,促进养分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种稻效益。

 

附件2

玉米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1日)

玉米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根据玉米叶龄发育进程来决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期的一项新技术,可以节肥、省工,提高肥效,节约生产成本。

一、品种选择

针对气候特点、土壤情况、茬口安排、栽培管理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如云瑞62、路单8号、云瑞668、红单6号、曲辰9号、云瑞407等。

二、精细整地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耕晒垡。播前耕翻耙平,使土壤上松下紧,表土平细。

三、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种植方式、目标产量等情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一般4000-5000株/亩。

四、适时播种

根据节令,适时播种。滇东北地区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播种;滇中地区一般在谷雨至芒种播种;滇南地区根据实际适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播种。

五、精准施肥

(一) 施肥总量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一般总氮施用量15-20千克/亩,总磷施用量5-7千克/亩,总钾施用量6-8千克/亩,具体施用量应根据基础地力的实际情况酌量增减。

(二) 施足底肥

底肥应有机、无机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2000千克、玉米专用复合肥25-30千克、硫酸锌1千克。

(三) 穗肥施用时期

结合叶龄模式在大喇叭口期之前重施穗肥,穗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60%。一般总叶数为18叶品种在第8叶平展时施穗肥,19叶品种在第9叶平展时施穗肥,20叶品种在第9.5叶时施穗肥,21叶品种在第10叶平展时施穗肥。

六、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田间调查与监测预报,采取杀虫灯诱杀,释放天敌昆虫,喷洒绿色环保农药、微生物菌剂,防治病虫草害。

七、适期收获

籽粒变硬,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色层出现,苞叶松散时,及时收获。

 

附件3

冬早马铃薯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

技术指导意见

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冬早马铃薯是云南重要的蔬菜组成部分,为提升土壤温湿度,提前出苗,提早上市,增加农民收入,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区域选择

曲靖、昆明及气候条件相类似的冬早马铃薯适播区。

二、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中、早熟品种,可选用“丽薯6号”“宣薯2号”“会-2号”和“青薯9号”等。

三、种薯准备

播种前10-15天将种薯从仓库取出,剔除病、虫、烂薯,放置在室内催芽,播前2-3天将大于75克的薯块进行切块处理,每个切块应含2个芽眼,切块后的薯种用石膏粉:春雷霉素:多菌灵=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例为2:100,摊晾2天后播种。

四、施足底肥

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左右、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5:15)40千克、硼砂0.5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用。

五、适时播种

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完成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40厘米,垄上种植2行马铃薯,株距为30厘米。播种施肥后起25厘米左右的高垄,使垄面呈浅U形。

六、膜下滴灌

播种起垄后,铺设滴灌设备和地膜。输水主管设置在田边,分管分布于田间,滴灌带连接在分管上,滴灌带沿垄面中间铺设,每一滴头对应2个播种穴,拉直滴灌带,滴头朝下。整理滴灌带的同时在垄面上覆盖地膜,地膜选用100厘米幅宽的可回收塑料薄膜,做到膜面覆土严实。

七、田间管理

(一) 出苗前

一般播种后10-15天滴灌1次,滴头流速为3L/h为宜,每次滴灌2-3小时,至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0%即可,视土壤墒情适当增加滴灌量。

(二) 出苗后

1. 破膜引苗。 出苗后每天破膜引苗,直到幼苗出齐,避免幼苗被高温灼伤。

2. 适时滴灌。 根据土壤含水量进行滴灌,滴灌周期可控制在7-10天1次,全生育期滴灌8-10次,滴水量约为150-180 立方米/亩。 幼苗出土至团棵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65%;发棵期至结薯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80%;结薯后期,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60-65%。

(三) 病虫害防控

冬早马铃薯生长期是云南的低温干旱时间,天气条件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若早春遇雨水天气较多,早疫病是主要病害,用百菌清进行叶片喷雾,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害严重情况确定。

八、适时收获

地上部分植株略显黄色即可收获。

   

附件4

油菜“三精”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提高育苗移栽区域的油菜生产经济效益,增强产业竞争力,依据国家发明专利《油菜宽窄行小壮苗单株条栽方法》等,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精播育壮苗

(一)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适中、品质达到“双低”标准,通过国家品种登记且含油量高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种子质量符合《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标准》。可选择云油杂10号、云油杂12号等杂交品种。

(二)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高爽,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近两年来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的地(田)块。一般按苗床面积与大田面积1∶10配置。

提前做好苗床的翻耕、精细整地,做到表土细碎紧实。2.5米开厢,厢面平整,沟厢明晰。结合表土平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千克、NPK含量各10%的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为底肥。

(三)播种及苗床管理  

一般于9月20-30日播种。根肿病发生区建议使用早熟品种,播期可推迟到10月5-10日。播前晒种1-2天,每亩用种量控制在0.5千克,拌多菌灵播种。播后用1-2厘米细粪土覆盖。做好水分管理,确保苗齐苗全。

出苗时用辛硫磷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跳甲1次。齐苗后间苗1次,做到均匀整齐。1-2片真叶时(约出苗后15天),叶色若由绿转黄发红,应兑水酌施尿素2-3千克/亩提苗;3片真叶定苗、留苗密度150株/平方米;5片真叶后适当控制肥水,做到小壮苗移栽。

二、精栽增密度

(一)大田准备

移栽前1-2天,用小型旋耕机耙平。田块四周开围沟,中间开腰沟,再按厢宽2.5-3.0米开厢沟,做到三沟畅通。

(二)适时移栽

苗龄30-35天移栽。按宽行60-80厘米、窄行30-40厘米开移栽沟,单株或双株移栽。移栽密度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控制在0.8-1.0万株/亩,菌核病严重区域可降至0.5万株左右。移栽时每亩施农家肥1-1.5吨、尿素15-20千克、普钙30-35千克、硫酸钾8-12千克、硼砂2千克作为移栽肥。

(三)及时除草

移栽前3-5天,每亩用灭生性除草剂(如20%克芜踪150-200毫升)进行土壤表面除草;移栽后2-3天,每亩用选择性除草剂(如12.5%盖草能40-50毫升兑水50千克)封杀行间杂草。

三、精管促丰产

(一)查苗补苗

移栽后5-7天及时选用嫩壮苗添补和更换缺塘、损伤幼苗,确保移栽密度。

(二)打薹封顶

油菜薹高8-10厘米时人工中耕培土1次,抽薹至苗高30-40厘米打薹封顶,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单株角果数。花期可放蜂辅助授粉。

(三)适时追肥

移栽后10-12天,兑水浇施5-7千克/亩尿素提苗;移栽后25-28天,兑水浇施8-10千克/亩尿素二次提苗;移栽后45-50天,结合除草,追施15-20千克/亩尿素作为蕾薹肥。提苗肥、蕾薹肥也可用人粪尿或沼液替代。

缺硼严重土壤,在抽薹期、现蕾期、初花期可各用100倍硼液追施叶面肥。

花角期结合蚜虫的药物防治,可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2-3次。

(四)水分调控

视田间墒情,抽薹前后灌水1-2次,花角期灌水2-3次。花角期若遇气温突降,叶面喷施防冻剂预防。

(五)病虫害防控

根肿病防控: 油菜与小麦同季轮作;田间注意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加石灰覆盖深埋;发病田块用杀菌剂,如敌克松500倍液、TH88 3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复方多菌灵600倍液等灌根,每10天1次,连续2-4次。

蚜虫防控: 及时清除杂草及病株。苗期有蚜株率达10%、虫口密度每株1-2头,抽薹开花期有蚜茎枝达10%、每枝有蚜虫3-5头时,交替使用烯啶虫胺和吡虫啉进行药剂防治。

(六)适时收获

油菜终花后35-45天,全田有70%-80%的角果变黄,主花序中下部角果呈现枇杷黄色、种皮呈现固有颜色时,及时收获。

双低油菜应单收、单脱、单晒。油菜籽水分含量≦9%后入库贮藏。

   

附件5

甘蔗主要病害全程精准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甘蔗是我省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450多万亩。近年来,梢腐病、褐条病和锈病在主产蔗区流行危害成灾,造成农业减产,含糖分降低。为精准防控,科学用药,减量控害,促进甘蔗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结合我省生产实际,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通过农艺控制措施改善和提高甘蔗品种抗病性,减轻病原菌对甘蔗植株的侵染,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二、田间病情巡查

每年6-8月,根据主要病害症状特点,至少进行4-6次田间巡查,观察大田甘蔗病情动态,正确诊断,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

三、防控方法

(一)农艺控制

1. 选择抗病品种。 可选种云蔗05-51、柳城05-136、柳城03-182、云蔗08-1609、福农38号等抗病新良种,早中晚熟多品种搭配,抑制病害暴发流行。

2.科学种植。 深耕40厘米,深种25-35厘米,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千克作底肥,合理施用氮肥,适当多施磷钾肥,促使蔗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除蔗田积水、防除杂草;去除发病严重的病株病叶,促进蔗田通风透气,降低蔗田湿度,以减轻病害。

4.清洁蔗园。 甘蔗收获后及时清除销毁病株残叶,减少病源。

5.合理轮作。 加强甘蔗与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等作物轮作,间种套种蔬菜、绿肥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抗病能力。

(二) 药剂防控  

1. 使用农药按照GB 4285、GB/T 8321规定,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时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2. 锈病:6-7月发病初期,每亩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磷酸二氢钾160克+农用增效助剂20毫升,兑水60千克,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连喷2次。也可用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毫升+磷酸二氢钾160克+农用增效助剂20毫升,兑水60千克,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连喷2次。

3. 梢腐病、褐条病:7-8月发病初期,每亩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磷酸二氢钾160克+农用增效助剂20毫升,兑水60千克,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连喷2次。也可用25%吡唑醚菌脂悬浮剂40毫升+磷酸二氢钾160克+农用增效助剂20毫升,兑水60千克,每7-10天叶面喷施1次,连喷2次。

 

附件6

小蚕共育技术指导意见

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6日)

小蚕共育是指把小蚕批量集中在共育室里饲养到3龄或4龄第2次给桑后再分发饲养的技术。为规范小蚕共育技术,提升蚕桑产业竞争力,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专用桑园建设

选择肥力高、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的田块;选择发芽率高、成熟度齐、叶质优良的桑树品种;采用集中连片种植,株行距180厘米×40厘米,每亩800-1000株,养成中、低干树型。

二、共育室建设

选择无污染的与大蚕室和簇室隔离的地点建设。

共育室要有对流窗、硬质地面、天花板,能够保温保湿,清洗消毒方便,配备加温补湿、通风换气、遮光照明等设备和贮桑室、消毒池、蚕沙坑等专用设施。

一般共育10张蚕种需要共育室15-30平方米。

三、共育前的消毒

共育前7天,彻底清理共育室及周围环境,清洗蚕架、蚕箔、共育用具等。

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对蚕室地面、墙面、天花板和所有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喷洒消毒。蚕具在阳光下暴晒2-3天,再用漂白粉液进行浸渍消毒。

蚕室蚕具漂白粉消毒2-3天后用硫磺熏烟消毒。

四、饲养技术

蚕种凌晨5点感光,7点用黄中带绿偏嫩的去叶柄第2位叶收蚁。蚁蚕消毒1次后给桑。

1龄采用塑料薄膜上盖下垫防干育,食桑中温度26-27℃,相对湿度90%-95%;眠中温度26-26.5℃,相对湿度85%-90%。用叶要求黄中带绿的第2、3位叶,去叶柄。每张蚕种蚕座面积不小于0.7平方米。不除沙。

2龄采用塑料薄膜上盖下垫防干育,食桑中温度26-27℃,相对湿度90%-95%;眠中温度25-25.5℃, 相对湿度85%-90%。用叶要求绿中带黄的嫩绿色第3、4位叶,去叶柄。每张蚕种蚕座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起蚕蚕体消毒1次。起、眠各除沙1次。

3龄采用塑料薄膜上盖不垫防干育,食桑中温度25-26℃,相对湿度85%-90%;眠中温度24-24.5℃, 相对湿度80%-85%。用叶要求用三眼叶或浓绿色的第5、6位叶。每张蚕种蚕座面积不小于3.8平方米。起蚕蚕体消毒1次。起、中、眠各除沙1次。3龄分蚕的,给桑2次后分蚕。

4龄采用塑料薄膜上盖不垫防干育,食桑中温度25-26℃,相对湿度75%-80%。用叶要求用三眼叶或浓绿色的第5、6位叶。每张蚕种蚕座面积不小于3.8平方米。起蚕蚕体消毒1次。给桑2次后分蚕。

五、共育室管理

建立和完善饲育管理制度,记录饲育卡片,建立共育档案。

   

附件7

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加快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推进茶园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提高茶叶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茶园机械化建设

茶园应建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缓坡地带。茶园区块划分和道路建设,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的设置应适应机械作业。

选用挖掘机、铲车、装载机、深耕犁、深松机、轮式拖拉机配套圆盘耙、旋耕机等机械,进行初垦、复垦和开沟。初垦深度70-80厘米。复垦深度30厘米。开沟尺寸一般不低于:上口80厘米,底宽65厘米,沟深70厘米。

应选择适宜、适制和抗逆性强的无性系优良品种,以利于茶园机械化生产。

二、茶园管理

(一)茶树修剪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选用单人或双人修剪机、修边机、重修机等机械进行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经重修剪、台刈后的茶园,应注重培养适宜机采蓬面。

(二) 耕作与除草

依茶园土壤状况与杂草滋生情况,选用小型茶园除草机、中耕机、乘用型茶园多功能管理机进行合理耕作。

(三) 茶园施肥

选用开沟施肥一体机、旋耕机进行根际施肥。

选用背负式弥雾机、风送植保机、喷杆式植保机、无人机等机械进行叶面施肥。

(四) 茶园植保

选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吸虫机、捕虫机等机械进行茶园植保,同时在茶园安放频振式诱虫灯,也可采用无人机进行茶园植保作业。

(五)节水灌溉

选用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装备,适时灌溉,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三、茶叶机械化采收

选用单人采茶机、双人采茶机、改进型修剪机、乘用型采茶机等机型进行茶叶采摘。

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附件8

蔬菜穴盘育苗技术指导意见

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穴盘育苗根系发达,苗齐苗壮,移栽根系伤害极小,无缓苗期,成活率高,适用于远距离运输。为保证大面积生产需求,提供健康种苗,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穴盘的选择及处理

根据成苗植株的大小选用50、72、100、200孔穴盘,分别可育番茄、黄瓜、青花、大白菜、生菜苗等。

新苗盘可直接使用,重复使用的苗盘在使用之前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先清除前茬苗残留的少量根系和基质,并用500倍的农用高锰酸钾或优氯净等浸泡4小时以上,用清水清洗干净备用。

二、基质的选择与填充

可选择草炭、珍珠岩、蛭石、沙、椰糠、蔗渣等来源广、持水通气性好、经无害化处理的基质。根据育苗专用肥使用说明将肥料添加至基质中混匀。基质在填充前要充分润湿,以手握成团,无水分挤出,松手基质散开为宜,装满穴盘,抹平。

三、催芽播种   

选饱满无虫无霉的种子。包衣种子直接进行催芽;非包衣种子置于55℃水中浸泡20分钟,清水洗净,再置于温水中令种子吸饱水,去除漂浮种子及杂物,取出种子置于合适的温湿度下进行催芽。种子露白后播种,每穴播1粒种子,浇透水。

四、日常管理   

清水喷雾,保证基质见干见湿。同时保持设施通风降湿,控制空气湿度,避免湿度过大带来病害和形成弱苗。

温度应控制在15-28℃;保证光照充足,光照过强时可用透光率75%的遮阳网适度遮光。

出苗后针对不同蔬菜种类苗期易发病害提前喷药预防。有条件可安装防虫网,防控病虫传播。

五、适时移栽

茄果类蔬菜现蕾期移栽为宜,瓜类蔬菜在倒蔓前移栽为宜,叶菜类蔬菜5-6片真叶时移栽为宜。

   

附件9

食用玫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省花卉苗木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1日)

为推进食用玫瑰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玫瑰绿色发展水平,切实增强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产地选择

种植地块适宜于海拔1400-2400米,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忌迎风口,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交通运输和电力供应便捷。产地选择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要求。

二、品种选择

根据用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如 墨红 ,花朵重瓣,深红色,具浓香味,3月下旬-12月上旬多次开花,鲜花产量高,生长势强,抗病中等,花瓣可食用、薰茶、制酱、酿酒等。 滇红 ,花鲜红色,重瓣,具浓香味,生长性和适应性强,抗病中等,4月-9月下旬多次开花,花瓣可食用、薰茶、制酱、酿酒等。 紫枝 ,花紫红色,香气浓郁,4月下旬-10月上旬多次开花,花量集中在初花期,生长势和抗病性强,花瓣花蕾可食用,主要用于花茶、提取精油、制酱等。 金边 ,花桃红色,新鲜花蕾无香味,干燥花蕾具香味,3月下旬-12月上旬多次开花,一株多花,花量集中在初花期,产量高,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主要用于泡制花茶。

三、种苗选择

选择苗龄一致,植株生长旺盛,茎秆挺拔,叶色正常,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一般扦插苗苗高13-20厘米,嫁接苗接枝茎节数2-5个,分枝2-5个,新枝长约8厘米。

四、定植

整地理熵: 土地深耕、平整、爆晒7-10天,根据土壤肥力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4000千克或优质商品有机肥300-500千克。以每200厘米开墒,整理成南北朝向的墒面,墒宽80-100厘米,高15-40厘米,沟宽100-120厘米,高度根据坡度、雨季地下水位、排水系统等进行调整,墒面宜覆盖地膜。

定植时间: 一般在3月至9月定植,避开高温、强光照和低温时节。

定植密度: 根据品种、种植方式确定种植密度,如墨红和滇红采用梅花型双行种植,每亩密度900-1000株。

五、水分管理

苗期: 保持墒面湿润,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浇水间隔时间,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40%-80%为宜。

萌芽期: 开始萌芽前浇透水1次,萌芽后每10-15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40%-80%为宜。

孕蕾期: 初次现蕾期浇透水1次,往后每7-10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30%-70%为宜。

开花期: 开花后每10-15天浇透水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25%-50%为宜。

休眠期: 休眠后浇透水1次,随后每隔15-20天浇1次,以保持植株根部周边土壤含水量10%-30%为宜。

六、施肥管理

肥料以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为主,认证的矿质元素肥料为辅,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肥保水及排涝能力等。

食用玫瑰为一年多次抽枝开花多年生植物,对施肥管理的要求较高。每年追肥2-3次,追肥量视树体年限、树体大小及植株长势酌情调整。冬季清园后每亩施用优质有机肥1000-1500千克,钙镁磷肥10-20千克。

七、病虫害防治

食用玫瑰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黑斑病、枝枯病和根癌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和红蜘蛛等。

白粉病、黑斑病、枝枯病: 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剂,可消灭在芽鳞内的越冬病菌;在发病初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交替使用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复合剂200-500倍,喷洒2%嘧啶霉素或武夷霉素200倍,发病初期每7天喷一次。高脂膜乳剂200倍,发病初期喷洒叶面。

霜霉病: 在发病初期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施,或采用波尔多液100-200倍喷施。

根癌病: 对可疑植株、插穗可用1%硫酸铜液浸泡5分钟,用清水清净,在病瘤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及早刮除病瘤,刮后伤口用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硫酸铜100倍液,或外涂波尔多液浆保护。

使用杀虫灯诱杀多种趋光性强的害虫。按每30-4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高度1.8-2米,在3月上旬前开灯;以黄板诱杀蚜虫,以蓝板诱杀蓟马。亩挂20-25张粘虫板,挂放高度以高于生长期食用玫瑰30厘米左右为宜。

红蜘蛛: 采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向田间释放顿须螨控制红蜘蛛生长。在发生初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次喷施,连喷3次;或用苦参碱杀虫剂1000倍喷施,连喷3次。

蓟马: 在发生初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800-1000倍液于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次喷施,连喷3次;或采用Bt绿僵菌、白僵菌500倍喷雾。

蚜虫: 在发生初期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500-800倍液于早晚喷施,隔3天后,再次喷施1次,或用  3%天然除虫菊酯800-1200  倍液喷施,视虫情可再次喷施1次。

八、修剪管理

墨红玫瑰和金边玫瑰: 采花后剪除枝条上端3小叶和盲枝;冬季重剪,保留粗壮枝条4-10枝,长度为30-50厘米。

滇红玫瑰: 花后修剪,剪除细、弱、病;冬季短截修剪,保留粗壮枝条4-15枝,长度为30-50厘米。

紫枝玫瑰: 花后修剪,保留分枝条20-30厘米,冬季短截修剪,保留粗壮枝条3-6枝,长度为60-90厘米。

九、采收时期

滇红玫瑰和墨红玫瑰: 根据加工用途适时采收,制作干花瓣宜在花蕾绽放,花瓣刚好完全伸展,花蕊外露前采收;制作鲜花饼宜在花蕊外露时采收,制作玫瑰酱宜在花蕊外露后采收。采收宜在晴天的上午(天亮-10:00)或下午(16:00-19:00)进行。

紫枝和金边玫瑰: 花苞饱满且显色时采收,晴天采收。

十、采后处理

墨红玫瑰和滇红玫瑰的花朵采收后,及时摘下花瓣,去除花托和花蕊,清除病虫受损花瓣,在4-8小时内完成;紫枝玫瑰和金边玫瑰采后清除病虫受损花蕾,并及时干燥处理至含水量小于13%。

十一、包装储存及运输

花瓣宜采用食品包装专用塑料筐,避免按压;包装后及时置入温度为4-6℃,空气湿度为50%-60%的专用洁净冷库储存;采用温度为8-12℃的专用冷藏车运输。

   

附件10

芒果老果园改造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加速芒果良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宜于当地生产发展的优良品种。 红河流域 可选择台农1号、金煌、贵妃等早熟品种。 怒江流域、澜沧江流域 可选择景东晚芒、帕拉英达、南逗迈4号等中熟品种。 金沙江流域 可选择凯特、圣心、热农1号等晚熟品种。

二、嫁接技术

(一)时间

一般选择春秋两季。

(二) 截干

截干主干高度80-120厘米。截干要求截面平整,无撕皮。为防止流胶和病菌感染,伤口要涂抹专用涂抹剂或白乳胶。截干后立即嫁接。

(三) 方法

采用切接法。在距主干表面10-15厘米处,东西或南北两个方向各开一个长6-10厘米、宽5厘米的嫁接口,插入单芽或双芽接穗。用专用嫁接膜密封捆扎。选用向阳面的、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

三、嫁接后管理

(一)留芽

2个接穗成活,1个接穗作永久枝,另1个接穗作预备枝。1个接穗成活,则作永久枝。

(二) 摘心

接穗长至20厘米左右时,摘除顶芽,促发侧芽,利于后期矮化。

(三) 定型

摘心后长出的侧枝为一级侧枝,留3个芽;在一级侧枝抽梢后,留2-3个芽作为二级侧枝,再在二级侧枝上留2-3个分枝。树高控制在2.5米以下,剪除预备枝。树冠培养达到2×2×1.5(米)时进入投产期。

四、果园管理

(一)深翻断根

嫁接后中耕一次,断根。

(二) 施基肥

中耕后施肥,在离主干60厘米左右挖深 20-30厘米、宽30厘米、长150厘米左右的环状施肥沟施入基肥,每株15千克。

(三) 水肥管理

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水。有条件的果园,采用喷滴灌技术。每次抽梢追肥一次,每株施用腐熟有机肥3千克+尿素50克。花期、果实彭大期、采收前后增施磷钾肥。

(四) 生草覆盖

采用自然生草或间种大豆、紫花苜蓿及其它矮生豆科植物进行果园覆盖,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温能力。

(五) 病虫害防治

抽梢期防治横线尾夜蛾和切叶象甲。花期、幼果期防治细菌性黑斑病、白粉病和蓟马。果实成熟期防治芒果实蝇。采用杀虫灯、性诱剂等进行物理防治。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果实采收前30天停止用药。

   

附件11

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采胶技术指导意见

省橡胶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加强气刺微割高效采胶技术的推广应用,降低割胶劳动强度,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宜区域

一、二类型植胶区的中老割龄和即将更新胶园。三类型植胶区的更新胶园。

二、橡胶树及品种选择

主要用于PR107、GT1、RRIM600等品种。PR107和GT1适用15割龄以上的橡胶树。RRIM600仅限于更新前的胶园。

三、气室安装方法

开割前进行割面规划和气室安装,割线长度按S/8树围(约10-20厘米)开水线。割阴刀气室安装于割线右上方30-40厘米树皮平整处;割阳刀安装于割线左下方20-30厘米处。气室安装用橡胶锤把气室锚圈均匀的钉入树皮中,至合理深度,保持密封不漏气。

四、充气

气室安装次日,气室稳定后,经气嘴注入乙烯气体至气室铝箔袋,自然鼓起即可。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橡胶树充气周期及割胶刀数参见附表。

五、割胶时间

充气后24-48小时即可割胶。气刺微割的排胶时间比常规割法延长1倍以上,可提前在晚上8点后割胶,避免深夜割胶。次日收胶与常规割胶同步。

六、收胶

采用气刺微割时,胶乳和残留胶较多,需用大胶碗接胶乳,防止外溢,并注意收集残留胶。加装防雨帽、防雨帘,防止雨水冲胶。

七、注意事项

(一)首次加气,应在橡胶树第一蓬叶完全稳定并在第一场雨后。10月下旬气温降低停止加气。正常割胶需严格控制割线长度和加气量,增产幅度保持在10%-20%的安全范围内,确保树体正常生长,维持产量稳定。

(二)经常检查气室有无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每2-3个月更换一次气室位置。当产量、干胶含量明显下降时,及时更换气室位置,改善刺激效果。

(三)一个充气周期内每刀的产量呈梯度下降趋势,当最末前一刀胶乳较少时,不割最末一刀。

(四)采用气刺割胶技术的橡胶树需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

附表 : 气刺微割充气周期及割胶刀数参数

品种

不耐刺激品种(RRIM600)

耐刺激品种(PR107、GT1)

割龄

15-22割龄

23-30割龄

≥31割龄

15-22割龄

23-30割龄

≥31割龄

3天一刀

18天一周期

15天一周期

12天一周期

15天一周期

12天一周期

9天一周期

割6刀

割5刀

割4刀

割5刀

割4刀

割3刀

4天一刀

20天一周期

16天一周期

12天一周期

16天一周期

12天一周期

8天一周期

割5刀

割4刀

割3刀

割4刀

割3刀

割2刀

附件12

咖啡园绿色生态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省咖啡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加快咖啡园生态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咖啡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咖啡园开垦定植

1-7月选择无霜地块,按株行距1×2米通沟开垦,宽×深×底宽为60×50×40厘米;每株施有机底肥3-5千克、钙镁磷100克,定植后施复合肥100克/株,距离幼苗根部15-20厘米环状撒施盖土,用薄膜覆盖。有灌溉条件的,于2-3月抗旱定植;无灌溉条件的,进入雨季后7月中旬以前定植。按照5×12米或6×10米套种芒果、香樟、灯台叶、油梨等植物;行间空地套种黄豆、花生等作物。

二、肥水管理

有条件的咖啡园,2-4月灌溉3-5次,每次每株浇水不少于10千克。幼龄树每年3-4月、6-8月各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或三元复合肥80克/株,有机肥1千克/株;结果树施三元复合肥100-150克/株,有机肥1千克/株,每年2次。采用土壤沟施,深度15-20厘米。8月份结果树再沟施硫酸钾一次50克/株。

三、修枝整形

咖啡采收结束后,修除枯枝、病虫枝及多余枝条,保留1-3条直生枝为新杆。衰老树可在离地20-30厘米处锯杆,切口略倾斜,并用凡士林、油漆等涂抹切口。5月初和9月底根据情况再各修剪一次。

  四、病虫防治

幼龄咖啡园病虫害主要采用荫蔽种植、人工捕捉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虫害严重时,用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杆或淋杆,防治旋皮天牛的危害;灭字脊虎天牛用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绿色威雷500倍液药棉涂封害虫洞口防治。

采果结束后,在雨季来临前后,采用粉锈宁500-800倍液,或1%波尔多液防治病害,每隔7-10天,连续喷2-3次; 锈病发病中期,可采用肟菌·戊唑醇1000倍液,每隔7天,连续喷2次,喷施叶背面,挂果多的植株要重点喷施。

  

附件13

象草优质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省草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5日)

为加快象草优质生产技术推广,增加象草的产量和营养价值,提高肉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土地整理

(一) 深耕 深松

在雨季前,深翻土壤25厘米以上,将残茬和杂草翻犁到土壤深层,耙碎表土,使墒面平整精细。

施足 底肥

每亩用农家肥2-3吨、氮磷钾复合肥100千克混合后作底肥。

二、种茎准备

选择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侵害、生长粗壮的茎杆,去掉叶片,保留叶鞘。种植前将种茎切成带2-3个芽的茎段,切口用草木灰作防腐处理。

三、种植技术

时间

一般在5-7月种植较适宜,有灌溉条件的地区,3-10月均可种植。

密度

刈割利用每亩1200-1800株为宜;留种用的象草种植密度一般每亩800-1200株为宜。

方法

按行距80厘米开挖种植沟,沟深15-20厘米,沟底施入底肥后加盖5厘米左右的细土。种茎按30-45°角斜插入土中,留一个节在土外作为发芽节,株距60厘米左右。

四、田间管理

补苗

种植一个月左右,及时进行补苗,保证种植密度。

中耕 除杂

中耕深度,苗期宜浅,以后逐年加深。苗高20厘米左右开始除杂,一般在刈割前除杂2-3次,刈割后根据杂草生长状况适时除杂。

水肥管理

种植后适时灌水,确保全苗。当地表出现积水时,及时排涝,防止烂根死亡。每次刈割后,及时追肥灌溉,一般每亩施尿素6-10千克,采用条施或穴施。

病虫害防治

对发生病虫害的象草应及时刈割处理。

五、利用技术

青刈饲喂

饲喂肉牛,一般植株生长到1.2米左右时刈割,全年6-8次,每次留茬5厘米左右。根据每日需要量刈割,粉碎后及时饲喂。

青贮

象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容易青贮。一般在2米左右时刈割,青贮前必须切短,含水量控制在65%-75%,青贮时必须压紧和密封。青贮50天后即可利用。

   

附件14

规模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意见

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1日)

为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提高生猪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收集

(一)清粪工艺

宜采用干清粪工艺。采用水泡粪工艺的,要控制用水量,减少粪污产生量。鼓励水冲粪工艺改造为干清粪或水泡粪。

(二) 节水措施

应建设雨污分离设施,减少污水产生量。采取在饮水器上加装节水装置、高压水枪冲洗圈舍等措施,控制养殖过程中的用水量。

(三) 贮存设施

固体粪便按0.002立方米×发酵周期(天)×设计存栏量(头)的容积设置堆粪场;污水按0.01立方米×设计存栏量(头)的容积设置防渗、防雨、防溢流的污水池。

(四) 收集方法

固态或半固态猪粪直接运至堆粪场贮存,液态或半液态猪粪宜先贮存在专门的贮粪池中;污水采用暗沟或管道输送至污水池。

二、处理

采用水冲粪或水泡粪工艺的猪场,采用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

(一) 固体粪便

干清粪或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粪便可采用堆肥、异位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或饲养水虻、蚯蚓等进行处理。堆肥宜采用条垛式、槽式、箱式等方式。

1. 条垛式堆肥。 将秸秆等辅料与猪粪混匀,调节碳氮比至25:1左右。在水泥地面或覆盖塑料膜的地上,堆成宽1.5-3.0米、高1.5-2.0米的条垛,长度视场地和猪粪量而定。堆垛时,先疏松地堆积一层,均匀埋入秸秆或通气管,每层按20-30厘米层层堆至1.5-2.0米高。当中心温度达到60ºC时进行翻堆或倒堆,经2-3月完全腐熟即可。

2. 槽式堆肥。 将添加了微生物发酵菌剂及秸秆等辅料的猪粪置于堆肥槽中,堆肥深度为1.2-1.5米。当中心温度达到55-65ºC时,翻堆机搅拌。发酵3-5周即可。

3. 箱式堆肥。 将添加了微生物发酵菌剂及秸秆等辅料的猪粪置于密闭的箱式堆肥装置内,当中心温度达到60-70ºC时,通过翻抛或强制通风供氧。发酵2-3周即可。

(二)液态粪污

采用好氧、厌氧或生物处理方式。

1. 好氧处理。 液体或全量粪污可通过氧化塘、沉淀池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厌氧处理。 采用完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CST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等处理的,配套调节池、厌氧发酵罐、固液分离机、贮气设施、沼渣沼液储存池等设施设备。利用沼气发电或提纯生物天然气的,需要配套相应的沼气发电和沼气提纯等设施设备。

3. 生物处理。 采用干清粪工艺产生的污水可采用种植狐尾藻等水生植物进行处理。

三、利用

(一)肥料化利用

通过堆肥腐熟后的固体粪便可作为农家肥直接还田利用,或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通过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水可作为肥水还田利用;沼液作为肥水或作为生产液体肥原料。

(二) 能源化利用

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猪粪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用于燃料、发电等。

 

附件15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指导意见

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6日)

为推动种养业循环发展,促进玉米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畜牧产业的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青贮原料

青贮玉米一般在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籽粒乳线处于2/3至3/4,含水量在70%左右时收获。

二、建青贮窖

根据饲养规模,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一般按每头奶牛10立方米、肉牛6立方米的标准建设。窖体以长方体为宜,高度在3米左右。

建设时,做到窖壁和窖底结实、光滑、不漏气,能耐受重型机械压实。窖底需有一定的坡度,能够及时排水。

三、制作技术

(一)及时粉碎

新鲜青贮玉米应采用青贮机械及时粉粹,填充到青贮窖中,尽量使籽粒破碎。

(二) 逐层压实

填充时,高度在2米左右第一次压实,以后逐层压实。

(三) 密封发酵

压实后的青贮原料,应采用黑白双色复合塑料薄膜封严,并在薄膜上用沙袋等物体负重压实,创造厌氧环境,加速发酵。

四、科学取料

全株玉米青贮发酵45天后便可投入使用。取料时,要做到垂直取料。每天垂直取料面0.5米为宜。取料中,黑色青贮料及时清除,不能饲喂。

   

附件16

甘蔗稍青贮调制与肉牛饲喂技术指导意见

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为实现甘蔗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肉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青贮调制

选择新鲜青绿、水分含量在60%-70%甘蔗稍,切短为2-3厘米,用青贮窖(池)、青贮袋等容器,采取直接青贮、添加尿素青贮、微生物制剂青贮等方式及时青贮。

直接青贮: 密封30天即可。

添加尿素青贮: 按1000千克甘蔗稍均匀加入6-8千克尿素进行青贮,密封30天即可。

添加微生物 剂青贮: 选用EM菌剂或其它青贮调制剂,均匀喷洒在甘蔗稍上,密封40天即可。

二、饲喂技术

饲喂甘蔗稍青贮料实行自由采食,并补给适量精料。

饲喂直接青贮料时, 每天每头应按青年母牛和繁殖母牛0.5-1千克、种公牛2千克、育肥牛2-4千克的标准补给精料。

饲喂添加尿素 青贮 时, 每天每头应按青年母牛和繁殖母牛0.5千克、种公牛2千克、育肥牛2-3千克的标准补给精料。

饲喂添加微生物制剂的青贮料时, 每天每头应按青年母牛和繁殖母牛0.5-1.0千克、种公牛1.5-2千克、育肥牛2-4千克的标准补给精料。

三、精料要求

精料配方可根据当地饲料原料科学设计,但粗蛋白含量不低于16%,钙不低于0.5%,磷不低于0.2%。

   

附件17

肉用羔羊培育技术指导意见

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1日)

为提高羔羊成活率,保证肉羊正常生长发育,促进肉羊产业提质增效,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产前准备

母羊产前5-10天,对产房进行清扫,铺垫草,用3%来苏尔或10%-20%的石灰水消毒。控制产羔区温度在15-25℃,保持产房干燥。准备毛巾、剪刀、碘酊等接产用品。

二、羔羊接产

羔羊娩出后,用清洁的干毛巾及时擦干口鼻粘液。若遇难产,要及时人工助产。

脐带不能自然扯断的,用已消毒的剪刀距脐孔4-5厘米处剪断,并用5%碘酊涂抹或浸湿脐带断口。

母羊不舔食羔羊体表粘液时,及时用毛巾擦干,或在羔羊身上撒麸皮诱导母羊舔干。

三、饲养管理

(一)哺乳

用温湿毛巾擦洗母羊乳房,挤出并弃除最初几滴乳汁,保证初生羔羊在60分钟内吃上初乳。

母羊无奶或少奶的,采用人工哺乳或过母寄养。

1. 人工哺乳。 用奶瓶装35-40℃乳汁。软管一端插入奶瓶、另一端插入口中,奶瓶举至羔羊头部20厘米以上,自然吮吸。每天喂量0.6-1.2千克,分早中晚3次给喂。

2. 过母寄养。 羔羊较多时,可设领养圈,让羔羊自然吮吸其他母羊的乳汁。

2-10日龄实行母子同圈,自由吃奶,避免挤压羔羊。

(二)诱草诱料

10日龄后,用优质嫩草、青干草扎成捆悬于空中,供羔羊自由采食。20日龄后,将碎玉米等精料炒香,与适量胡萝卜、食盐、钙粉混匀为半干状,引导羔羊自由采食。

(三)补饲与管理

7日龄后,可在晴朗无风时让羔羊在运动场活动,最初为每天30-6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60日龄前饮用温开水,之后可随母羊一起饮水。15日龄开始补饲,每日补饲4-5次,每次给料量以20-30分钟吃完为宜。补饲参考喂量为:15-21日龄50-75克,22-45日龄75-150克,46-65日龄150-200克,66-90日龄200-250克。补饲料配方为:25%炒黄豆、55%玉米、18%-20%麸皮、1%食盐和2%矿物质添加剂。

(四)断奶

90日龄时一次性断奶。哺乳母羊断奶前7-10天减少精料喂量,以减少产奶。断奶时,移出母羊,羔羊留在原圈。

五、常见病预防与治疗

羔羊培育要注意便秘、感冒、肺炎、痢疾、胃肠炎、口膜炎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保证羊群健康。

 

附件18

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导意见

省淡水渔业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为提升山区稻田综合效益,提高水稻绿色生产水平,促进渔业健康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稻田选择

选择稻田相对集中,单块面积0.5亩以上,光照充足,无旱涝影响,保水能力强、肥力高的壤土和黏土田。稻田可根据需要调节进排水,能保持水深15-30厘米。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

二、养殖鱼类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有鲤、鲫、泥鳅及适宜的当地土著鱼等。

三、稻田改造

将田埂加固加高,不渗漏、不坍塌,水深保持在15-30厘米。

根据稻田形状和面积,开挖鱼沟、鱼凼 沟、凼(溜)面积占稻田面积的6%-10%。鱼沟离田埂1.5米,可挖成“”、“~”、“”等形状,沟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鱼凼(溜)面积一般为5-20平方米,深度为1.2-1.5米。溜埂高出稻田平面20-30厘米,并使沟、凼(溜)相通。

进、排水口开在稻田相对角的田埂上,宽度一般为30-60厘米。安装塑料网、金属网或竹篾编织的拦鱼栅,拦鱼栅呈“⌒”或“∧”形,入泥20厘米。

四、水稻种植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品种。水稻栽插时,根据不同田块肥力水平、不同品种生育特性、秧苗素质、秧龄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基本苗。秧龄控制在40-45天,叶龄5.5叶,单行条栽,行株距为8×4.5寸,亩栽1.4-1.7万丛。

五、鱼种投放

秧苗返青后7-10天投放鱼种。投放规格:鲫鱼5-10克/尾、鲤鱼25-40克/尾,每亩投放鱼种10-15千克。投放鱼种时用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六、综合管理

水稻定置返青期,水深保持3-5厘米;鱼种投放后,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水稻生长中后期,水深保持在15厘米以上。

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追施化肥时要求次多量少,化肥不能直接撒在鱼溜或鱼沟内。

养鱼稻田可有目的地栽植如浮萍、绿萍之类的水生植物,增加天然饵料;为了保障生态养殖和提高产量,可适量投喂饲料。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掌握农药的安全使用量,施放农药,尽量施放在水稻茎叶上,粉剂农药要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喷撒,水剂农药要在露水干后喷雾;施药前稻田水深要在15厘米以上。

稻谷收割时或收割后,疏通鱼沟、鱼凼,缓慢放水,使鱼集中在鱼沟、鱼凼内,出水口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一端,让鱼落网捕起。

   

附件19

罗非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省淡水渔业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为推广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提升罗非鱼质量,增加养殖效益,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养殖品种

可选择抗病性强、出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奥尼或吉富、新吉富等品种。

二、养殖条件

池塘应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埂无渗漏垮塌,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鱼苗培育池面积1-2亩,水深1.2-1.5米;鱼种培育池面积2-5亩,水深2.0-2.5米;成鱼养殖池面积5-10亩,水深2.0-2.5米。养殖水源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养殖池塘水质符合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 5051-2001。冬季最低水温15℃以上。配备必要的增氧设备。

三、苗种投放

鱼苗投放密度为2500尾/亩,规格4.5-5.5厘米。

为改善和充分利用养殖水环境,每亩套养平均尾重200克的鲢鱼200尾,平均尾重300克的草鱼20-30尾。

苗种投放前用食盐水按3%-5%浓度浸浴消毒5-10分钟。

四、养殖管理

投放苗种前,每亩用75—10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7天后加水。

饲料投喂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四定”原则,投喂的饲料要满足罗非鱼各个生长阶段营养需求。鱼苗阶段日投饲量占体重的5%-6%,成鱼养殖阶段日投饲占体重的2%-3%。

每十天检测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和氨氮指标。若氨氮或亚硝酸盐超标,应加注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五、鱼病预防

每10天拌饲投喂含维生素K 3 、维生素B 2 等有效成份的渔用肝胆保健药物,按商品说明书投喂。

每20天拌饲投喂含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效成份的渔用肠道保健药物,按商品说明书投喂。

链球菌病防控:高温季节控制养殖密度在每亩1吨以内,勤换水,降低20%-30%投饵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有条件的可采用疫苗预防。患链球菌病时可用规格为50%氟苯尼考预混剂拌饲投喂,每次每千克饲料20毫克,连用3~5天。

 

附件20

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饲养技术指导意见

省禽蛋产业技术体系

(2018年3月2日)

云岭红是云南省现代农业禽蛋产业技术体系选育的优质肉鸡配套系。为加快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推广应用,促进云南高原绿色肉鸡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 饲养方式

可进行舍饲圈养或放养。圈养可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密闭式鸡舍,可实行垫料平养、网上平养或笼养。放养场地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宽阔、安静、绿色植物较多,有一定量的草虫的荒地、林地、果园(有条件的可种植豆科、禾本科牧草),场地配备可遮风避雨栖息的棚舍,棚舍面积应满足放养鸡栖息需求,门口设10-20厘米沙浴池,内设栖息架。

二、饲养管理

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饲养过程分为雏鸡(0-42日龄)、肉中鸡(43-84日龄)和肉大鸡(85日龄-出栏)三个阶段,各阶段应选用满足云岭红配套系商品鸡营养需求的专用饲料进行饲喂。从出壳至出栏,圈养一般至120日龄,放养一般至140日龄,公鸡体重2.5千克、母鸡体重2千克即可出栏。饲养管理要求与普通肉鸡无异。

三、饲料要求

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饲喂的饲料,应选择优质饲料原料配制生产的专用颗粒状饲料。饲料营养水平应达到雏鸡能量12.56MJ/kg,粗蛋白20%,钙0.9%,总磷0.6%,有效磷0.45%,赖氨酸1.03%,蛋氨酸0.53%。肉中鸡能量12.77MJ/kg,粗蛋白18.5%,钙0.85%,总磷0.55%,有效磷0.4%,赖氨酸0.93%,蛋氨酸0.44%。肉大鸡能量12.98MJ/kg,粗蛋白17%,钙0.85%,总磷0.5%,有效磷0.35%,赖氨酸1%,蛋氨酸0.53%。

四、疫病防控

云岭红配套系商品肉鸡重点防治禽流感、鸡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法氏囊炎等疫病。免疫可参考以下程序:5-7日龄新支二联苗点眼;12-13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支流油苗、滴口法氏囊弱毒苗;18-20日龄刺种鸡痘、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H5;25-27日龄法氏囊中等毒力苗滴口;35-40日龄翅下肌肉注射新支流油苗、新支二联苗点眼或滴鼻;40日龄后每2个月新城疫疫苗饮水;140-150日龄肌肉注射新支减疫苗。  

 

附件21

规模猪场粪污异位发酵技术指导意见

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体系

(2018年3月1日)

为做好规模猪场粪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养殖的目的,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采用尿泡粪工艺的规模猪场。

二、设施建设

  (一)猪舍

根据养殖规模,采用全漏粪高床尿泡粪工艺修建猪舍。

(二)储液池

在场区下风向最低处修建3-5米深储液池,池底及四壁做防渗处理,地上部分砌0.5-0.8米墙体,建半封闭防雨设施。容积按60天的粪污量(0.012立方米/天×存栏量(头)×储存周期60天)修建。

(三) 发酵槽

发酵槽就近建在储液池附近,容积按每天30千克/立方米测算。宽与高按翻耙机型号参数确定,长度按6米柱距的整倍数设计。发酵槽壁为24墙,壁面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墙体顶端用10厘米的C15细石混凝土加固墙体,安装翻耙机运行轨道。槽底为混凝土结构,防渗性能要求满足GB18598相关规定。发酵棚用8-15s薄膜搭建,四面可升降通风,发酵槽四周设排水沟。根据养殖规模、养殖场地情况,可选用双列或多列。

二、发酵床制作与发酵

(一)选择和配比原料

选择木屑和稻壳(粉碎秸秆)作发酵原料,比例按照木屑:稻壳(粉碎秸秆)=2:1。

(二)制作发酵床

  在发酵槽内铺发酵原料,表层距离翻耙机转轴5-10厘米,翻耙混合均匀。

(三)上料

抽粪污上发酵床,翻耙均匀,含水率50%-60%(用手紧握出水但不滴落),表层距离翻耙机转轴1-2厘米。

(四)喷洒菌种

按菌种使用说明喷洒,翻耙均匀。

(五)静置

喷洒菌种后,封闭发酵棚,静置3-5天,定期检测发酵床物料中心温度,40℃以上为发酵成功。

(六) 翻耙 与发酵

静置结束,每天翻耙1-2次;定时监测发酵床物料中心温度,若高于65℃,翻耙降温。 

(七)添加粪污

当物料表层低于翻耙机转轴10厘米时添加粪污,添加至距离转轴1-2厘米,含水率50%-60% ,翻耙均匀。可多次添加粪污。

(八)补充菌种

每15-20天按5克/立方米物料补充一次菌种,翻耙均匀。

(九)出料

发酵槽满容,发酵物料表层距翻耙机转轴0.5-1厘米时,发酵结束。清空发酵床后二次启用。

三、注意事项

1.做好饮污分流和雨污分流,降低污水量。

2.注意发酵棚通风散热。

3.控制粪污消毒剂含量,确保发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