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山:在2017年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13.04.2017  23:17

抓住“放管服”改革契机    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在2017年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4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好!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全面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际,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云南发展新定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刚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国际化等重点内容,作了交流发言。总体感觉是,全省高校大多做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不少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但是,对比评判一流本科教学的“五个观察点”——即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否有政策和制度保障一流师资队伍配置到本科教育中、是否把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研优势转化为本科教育优势、一流科研成果是否及时转化为本科教育内容、是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我省的本科教学与“一流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天,我们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就是要通过集中展示各高校的特色、亮点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相互交流经验,积极磋商对策,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推进全省本科教育面向“一流”、创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三五”开年云南本科教育教学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省高校紧盯“十三五”规划目标,紧扣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科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基于“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省教育厅坚持分类管理、创新突破的理念,支持各高校积极改革创新,形成了全省高校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一是 启动实施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高校专业建设计划,首批支持建设20个专业; 二是 继续支持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遴选第二批高校云岭教学名师33人; 三是 制定出台《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立项A类高峰学科12个、B类高峰学科24个、A类高原学科25个。目前,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相较2015年增加1个。高校“省部”共建工作不断推进,云南大学进入“一省一校建设”行列,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民航学院建设成为了云南民航强省战略的助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4所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红河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学院、普洱学院、曲靖师范学院5所高校已上报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建设项目。

(二)引导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我们召开了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再次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支持全省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各自领域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大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一是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对9所试点高校转型推进情况检查,启动“试点”转“示范”工作; 二是 支持建设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不断优化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 三是 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去筹工作,加快试点招生以及总部和特色学院建设,着力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独具云南特色的应用型示范高校。

(三)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中心任务,探索实施五项创新性工作。 一是 支持建设首批16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院系。以院系改革为基础,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实效,引领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 二是 合作开展双创教学资源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4期双创师资高端培训,培训种子教师800多名,并为35000名在校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双创课程辅导; 三是 成立首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资源共建共享方式,组织开发全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题研究; 四是 支持建设首批20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五是 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力度。2016年立项807个省级项目,比2015年增加1倍; 六是 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高校在全国大赛中荣获银奖1枚、铜奖13枚。

(四)稳步开展教学内涵建设。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一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云南重点产业布局,提前做好全省高校2016-2020年专业定位规划工作,并把专业定位规划作为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指导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人才培养支撑; 二是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继续开展“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培养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线教师; 三是 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建设“云南省高校慕课平台”的合作协议,并成功举办云南省慕课大会,慕课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 加强教学成果奖与相关研究工作。部署开展第八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0项,为在国家层面争取教学成果奖打下了一定基础。

(五)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 顺利启动审核评估。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5所省属公办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二是 实行质量检测和年报制度。充分利用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大数据管理,加强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监管。组织全省本科高校编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引导高校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等信息公开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 推动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支持高校成立质量评估中心,建立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制定校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高校开展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和评估。

(六)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格局。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战略推进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一是 推进国门大学建设。在9所边境州市高校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制定《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指导意见》,逐步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 加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措施,重点实施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班项目、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和小语种特聘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小语种应用能力考试改革,同步提升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三是 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坚持中国特色、强调中国规范,统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打开国门、省门、校门办教育,逐步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辐射中心”建设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

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要求

从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从当前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所有这些,都亟待高等教育紧握创新“利剑”,尽快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前几天,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放管服”),标志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此次改革,瞄准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面对“放管服”带来的一系列利好,我们必须正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 一)高等教育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 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2.7%,而我省只有32.6%,与全国还有10.1的差距。为与全国同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目标,我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5%,本科在校生将达到58.2万人,现有学校校均规模要达到1.88万人。然而,在硬件上,我们的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是否能满足规模扩张后的发展要求?在软件上,我们的教师、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是否能保障扩招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需要各高校根据教育厅的总体部署,提前规划、科学布局,综合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二)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有待深入推进。 当前我国每年有近700万大学毕业生,但一些用人单位仍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认为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问题突出。归根到底,这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出了问题。我省高校的总体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教学改革方面, 完全学分制实施进展缓慢,导师制、国际化、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推行不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效果不佳; 在培养机制方面 ,社会资源参与度不高,共建共享成效不明显。人才培养与产业规划结合不紧密,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 在教学管理方面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考试评价方式简单单一,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措施不够健全; 在经费保障方面 ,教学投入总体不足,高校经费支出结构未能体现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制约着我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向纵深推进。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求各高校紧紧抓住质量提升这一关键,全面推进系统性改革。

(三)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还要持续提高 。高等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目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周围往往聚集了一大批高新企业,英国牛津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创立(该地区的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美国耶鲁大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巨大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仅纽黑文地区就吸引投资20多亿美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8所高校环绕的科技创新氛围触发了“中国光谷”的迅速发展。陈豪书记指出:“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的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立足云南发展所急所需,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结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支持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持续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步伐。

(四)“成人”与“成才”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 本科教育注重的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即为“”与“”的统一。“成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才”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专门甚至精深的科学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在授业解惑中全面实现“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人努力成为栋梁之才”的育人目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大规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五)承接“放管服”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尽快完善。 近几年,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前提,我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完成全省公办高校大学章程核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民办高校制定完善章程等工作,指导督促全省高校依据章程自主管理,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但是,由于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建立、有利于监督管理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提升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预算委员会制度尚未成熟、激发高校师生积极性和活力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难度依旧不小。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求各高校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承接好七大办学自主权,确保经费、人才、设施、服务和评价等要素向人才培养环节倾斜,努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各类不合理束缚。

(六)保障内涵发展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亟待协同共建。 在明确“放管服”举措的同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方面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还要求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通过加强协调与指导,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鉴于“放管服”改革试点经验较少以及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关系尚未理顺,我省贯彻落实《意见》还需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从加强省级统筹的高度,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为重点,以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为抓手,由教育厅牵头,联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三、牢固树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地位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今年全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内涵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围绕“ 一个核心、两大重点、三个导向、六项任务” ,认真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委厅党组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一)一个核心——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全省高校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注重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对教育、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确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落实到提高教育质量之上。

(二)两项重点——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质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全省高校 坚持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的工作,真抓实干,聚力推进; 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从战略层面把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基调,定期开展专项研究,不断健全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2.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是质量、关键在创新,而创新服务能力,是评价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指标。全省高校 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提升创新服务能力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校自身条件,找准提升高等教育创新服务能力的着力点、突破口,打造一批试点,形成引领示范; 充分利用存量资产和现有资源,外引内联,协同创新,充分释放高校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活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三个导向——即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1. 坚持需求导向。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必须面对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等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的实力薄弱、动力缺乏、创新不足、支撑有限等条件制约,这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基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驱动力重要结合点的有利地位,积极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全省高校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动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2. 坚持目标导向。 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当前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示范和带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壮大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陈豪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把高等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树立雄心壮志,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要增强紧迫感,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推动云南科技创新发展……”这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总的前进方向。因此,全省高校 以总方向为统领,以学校发展规划为蓝本,进一步凝练改革发展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团结引领广大师生共同奋斗;教育厅 以“双一流”建设为支点,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要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驱动能力,科学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促使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各就其位、合理分工,努力打造公办与民办院校互补发展、互利合作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3. 坚持问题导向。 纵向比,我省高等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横向比,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既无“高原”也缺“高峰”以及高水平大学引领带动作用有限等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加之,高层次人才队伍缺乏、教师执教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还不能真正满足云南跨越式发展需求等现实,迫切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聚焦目标,直面困难,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另外,我省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与发达省份相比,高等教育投入相对欠缺。因此,全省高校 更加注重发展效率,争取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产出。

(四)六项任务——即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六大重点工作

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为指向,分类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基地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是 办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比赛,争取在全国总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不低于2学分(或不低于48学时),转型发展高校实践教学占专业总学分(学时)的比例不少于30%; 四是 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

2.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按照“放管服”改革意见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改革。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支持高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订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 围绕与“中国制造2025”和云南“八大产业”、“五网建设”发展相关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民生改善重点领域,继续实施高校专业建设计划,引导高校主动设置相关专业。并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 三是 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实施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计划、专业综合改革、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项目,优先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四是 加强专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加快调整结构性过剩学科专业,改造落伍陈旧学科专业,对培养规模供过于求、就业水平持续过低的学科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3. 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所在。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参照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二是 全面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项目建设,以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为主要内容,强化协同育人、实践育人; 三是 针对部分高校存在重立项轻建设、资金执行相对较慢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是 在我省实施“‘十一五’质量工程”和“‘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工程总结工作。把项目作为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助推剂”,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广改革成果等措施,切实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线开放教育是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若干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今年,我们将采用“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支持方式,继续建设50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是 筹建“云南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继续推动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支持学生学习慕课、教师实践慕课; 三是 鼓励学校建立教学云平台、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空间,鼓励高校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是 支持建设跨媒体、多维表达和提供针对性学习解决方案的“互联网+”教材体系,利用“互联网+”教学,支持高校实施课程、教材、教学三个核心点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5.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加强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心环节。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支持高校加强教师发展促进中心建设。我省将以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继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引导高校自主开展教师发展项目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其间,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做好师资培训的规划和方案,主动承担培训任务; 二是 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交流。我省将通过启动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为一线教师提供展示风采、交流经验的平台。并通过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和实务部门开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向交流,推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 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我省将依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领军人才与紧缺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6.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院校评估(合格评估或审核评估)、国际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导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2017年将有6所本科高校接受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有2所高校接受合格评估,相关高校要认真准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二是 开展高校分类评估,制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探索开展生均绩效改革,通过实施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管理,倒逼高校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并逐步建立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应用型高校评估模式; 三是 制定专业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引导高校注重个性发展,办好优势特色专业。教育厅将于今年启动专业评估试点工作; 四是 启动高等教育发展智库建设工作,通过成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先行、政策研究先导的作用; 五是 完善“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布局,不断提升云南高校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辐射能力; 六是 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制度,逐步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助推高校实施治理结构改革,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同志们,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月23日我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于2月份召开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今天,我们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就是要根据今年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实施细则、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以严谨的工作部署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各高校要坚持“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的办学理念,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营造领导重视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教师潜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组织机制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不忘初心,奋力前行,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谢谢大家!

抓住“放管服”改革契机    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   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在2017年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副厅长   朱华山

2017年4月13日

同志们:

大家好!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2015年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再次明确,高校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在全面实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之际,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是解决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地位不动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云南发展新定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刚才,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国际化等重点内容,作了交流发言。总体感觉是,全省高校大多做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不少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但是,对比评判一流本科教学的“五个观察点”——即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否有政策和制度保障一流师资队伍配置到本科教育中、是否把一流学科优势和一流科研优势转化为本科教育优势、一流科研成果是否及时转化为本科教育内容、是否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我省的本科教学与“一流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今天,我们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就是要通过集中展示各高校的特色、亮点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相互交流经验,积极磋商对策,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同推进全省本科教育面向“一流”、创新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三五”开年云南本科教育教学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省高校紧盯“十三五”规划目标,紧扣实现更高质量高等教育这一主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科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基于“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省教育厅坚持分类管理、创新突破的理念,支持各高校积极改革创新,形成了全省高校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一是 启动实施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引领高校专业建设计划,首批支持建设20个专业; 二是 继续支持高层次教学队伍建设,遴选第二批高校云岭教学名师33人; 三是 制定出台《云南省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立项A类高峰学科12个、B类高峰学科24个、A类高原学科25个。目前,云南大学化学、微生物学,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个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相较2015年增加1个。高校“省部”共建工作不断推进,云南大学进入“一省一校建设”行列,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民航学院建设成为了云南民航强省战略的助力,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4所高校进入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红河学院、云南中医学院、昆明学院、普洱学院、曲靖师范学院5所高校已上报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建设项目。

(二)引导更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按照教育部等3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今年1月我们召开了全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再次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支持全省高校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各自领域找准着力点和突破点,大力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 一是 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对9所试点高校转型推进情况检查,启动“试点”转“示范”工作; 二是 支持建设首批14个转型发展试点院系,不断优化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 三是 推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去筹工作,加快试点招生以及总部和特色学院建设,着力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独具云南特色的应用型示范高校。

(三)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这一中心任务,探索实施五项创新性工作。 一是 支持建设首批16所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院系。以院系改革为基础,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做出实效,引领推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 二是 合作开展双创教学资源建设。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协议,共同举办4期双创师资高端培训,培训种子教师800多名,并为35000名在校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双创课程辅导; 三是 成立首届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资源共建共享方式,组织开发全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开展创新创业相关课题研究; 四是 支持建设首批20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整合虚拟仿真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五是 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力度。2016年立项807个省级项目,比2015年增加1倍; 六是 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高校在全国大赛中荣获银奖1枚、铜奖13枚。

(四)稳步开展教学内涵建设。 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一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云南重点产业布局,提前做好全省高校2016-2020年专业定位规划工作,并把专业定位规划作为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参考,指导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完善专业结构布局,形成人才培养支撑; 二是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继续开展“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建立健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推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培养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线教师; 三是 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清华大学签署了建设“云南省高校慕课平台”的合作协议,并成功举办云南省慕课大会,慕课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四是 加强教学成果奖与相关研究工作。部署开展第八届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0项,为在国家层面争取教学成果奖打下了一定基础。

(五)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 一是 顺利启动审核评估。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5所省属公办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二是 实行质量检测和年报制度。充分利用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行大数据管理,加强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常态化监管。组织全省本科高校编制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引导高校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等信息公开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 推动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支持高校成立质量评估中心,建立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制定校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鼓励高校开展工程、医学等领域的专业认证和评估。

(六)探索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格局。 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积极构建有利于战略推进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一是 推进国门大学建设。在9所边境州市高校实施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制定《云南省国门大学建设指导意见》,逐步形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 加大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完善保障措施,重点实施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班项目、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和小语种特聘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小语种应用能力考试改革,同步提升南亚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三是 促进“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动。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坚持中国特色、强调中国规范,统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打开国门、省门、校门办教育,逐步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和支持“辐射中心”建设的基础人才培养体系。

二、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式新要求

从当前国际竞争形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从当前国内发展形势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所有这些,都亟待高等教育紧握创新“利剑”,尽快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前几天,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放管服”),标志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此次改革,瞄准学科专业、编制、岗位、进人用人、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面对“放管服”带来的一系列利好,我们必须正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

( 一)高等教育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 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2.7%,而我省只有32.6%,与全国还有10.1的差距。为与全国同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目标,我省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5%,本科在校生将达到58.2万人,现有学校校均规模要达到1.88万人。然而,在硬件上,我们的校舍面积、生均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是否能满足规模扩张后的发展要求?在软件上,我们的教师、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是否能保障扩招后的教学质量?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需要各高校根据教育厅的总体部署,提前规划、科学布局,综合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二)以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有待深入推进。 当前我国每年有近700万大学毕业生,但一些用人单位仍在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认为大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等问题突出。归根到底,这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出了问题。我省高校的总体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教学改革方面, 完全学分制实施进展缓慢,导师制、国际化、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推行不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效果不佳; 在培养机制方面 ,社会资源参与度不高,共建共享成效不明显。人才培养与产业规划结合不紧密,科教融合、产教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尚不完善; 在教学管理方面 ,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考试评价方式简单单一,学校内部质量监控措施不够健全; 在经费保障方面 ,教学投入总体不足,高校经费支出结构未能体现本科教学中心地位。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制约着我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向纵深推进。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求各高校紧紧抓住质量提升这一关键,全面推进系统性改革。

(三)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还要持续提高 。高等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目前,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周围往往聚集了一大批高新企业,英国牛津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创立(该地区的人均GDP高于全国水平),美国耶鲁大学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巨大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仅纽黑文地区就吸引投资20多亿美元),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8所高校环绕的科技创新氛围触发了“中国光谷”的迅速发展。陈豪书记指出:“大学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的基地、人才集聚的高地,要立足云南发展所急所需,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为跨越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结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支持昆明建设国家植物博物馆和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持续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步伐。

(四)“成人”与“成才”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 本科教育注重的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即为“”与“”的统一。“成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才”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专门甚至精深的科学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所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在授业解惑中全面实现“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使人努力成为栋梁之才”的育人目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大规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五)承接“放管服”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尽快完善。 近几年,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前提,我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完成全省公办高校大学章程核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民办高校制定完善章程等工作,指导督促全省高校依据章程自主管理,不断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但是,由于符合云南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建立、有利于监督管理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尚未形成、提升高等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预算委员会制度尚未成熟、激发高校师生积极性和活力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难度依旧不小。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求各高校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承接好七大办学自主权,确保经费、人才、设施、服务和评价等要素向人才培养环节倾斜,努力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各类不合理束缚。

(六)保障内涵发展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亟待协同共建。 在明确“放管服”举措的同时,《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对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作出了明确规定,一方面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另一方面还要求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通过加强协调与指导,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鉴于“放管服”改革试点经验较少以及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共治关系尚未理顺,我省贯彻落实《意见》还需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要从加强省级统筹的高度,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为重点,以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为抓手,由教育厅牵头,联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三、牢固树立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地位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今年全省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内涵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围绕“ 一个核心、两大重点、三个导向、六项任务” ,认真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委厅党组的决策部署,全面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一)一个核心——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全省高校 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全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注重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对教育、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确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本科教学水平、落实到提高教育质量之上。

(二)两项重点——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质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全省高校 坚持一切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的工作,真抓实干,聚力推进; 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从战略层面把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主基调,定期开展专项研究,不断健全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2.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是质量、关键在创新,而创新服务能力,是评价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的一大重要指标。全省高校 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提升创新服务能力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 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校自身条件,找准提升高等教育创新服务能力的着力点、突破口,打造一批试点,形成引领示范; 充分利用存量资产和现有资源,外引内联,协同创新,充分释放高校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活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三个导向——即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1. 坚持需求导向。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必须面对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等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必须面对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的实力薄弱、动力缺乏、创新不足、支撑有限等条件制约,这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基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驱动力重要结合点的有利地位,积极发挥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全省高校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深入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主动对接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人才培养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不断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2. 坚持目标导向。 李克强总理指出:“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高等教育要着力围绕服务国家创新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人才。当前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示范和带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壮大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陈豪书记在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落实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迫切需要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把高等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树立雄心壮志,强化责任担当,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要增强紧迫感,主动向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看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推动云南科技创新发展……”这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总的前进方向。因此,全省高校 以总方向为统领,以学校发展规划为蓝本,进一步凝练改革发展目标,找准自身定位,团结引领广大师生共同奋斗;教育厅 以“双一流”建设为支点,结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要求,引导高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驱动能力,科学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促使综合性大学、行业特色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各就其位、合理分工,努力打造公办与民办院校互补发展、互利合作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3. 坚持问题导向。 纵向比,我省高等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横向比,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既无“高原”也缺“高峰”以及高水平大学引领带动作用有限等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加之,高层次人才队伍缺乏、教师执教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还不能真正满足云南跨越式发展需求等现实,迫切要求各高校全面梳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聚焦目标,直面困难,提出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另外,我省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与发达省份相比,高等教育投入相对欠缺。因此,全省高校 更加注重发展效率,争取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产出。

(四)六项任务——即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六大重点工作

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以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为指向,分类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把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基地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是 办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比赛,争取在全国总决赛取得优异成绩; 三是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创业必修课程不低于2学分(或不低于48学时),转型发展高校实践教学占专业总学分(学时)的比例不少于30%; 四是 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

2.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按照“放管服”改革意见精神,深入推进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改革。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支持高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专业优势,制订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二是 围绕与“中国制造2025”和云南“八大产业”、“五网建设”发展相关的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民生改善重点领域,继续实施高校专业建设计划,引导高校主动设置相关专业。并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更新升级,努力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要求; 三是 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实施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计划、专业综合改革、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以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项目,优先支持特色学科专业建设; 四是 加强专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加快调整结构性过剩学科专业,改造落伍陈旧学科专业,对培养规模供过于求、就业水平持续过低的学科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

3. 实施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所在。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参照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十三五”期间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二是 全面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项目建设,以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为主要内容,强化协同育人、实践育人; 三是 针对部分高校存在重立项轻建设、资金执行相对较慢等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中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四是 在我省实施“‘十一五’质量工程”和“‘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工程总结工作。把项目作为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的“助推剂”,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广改革成果等措施,切实提升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线开放教育是解决教学资源不足、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是云南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相结合,集中力量支持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若干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今年,我们将采用“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支持方式,继续建设50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是 筹建“云南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继续推动高校慕课平台建设,支持学生学习慕课、教师实践慕课; 三是 鼓励学校建立教学云平台、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空间,鼓励高校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开发新的教学方式方法; 四是 支持建设跨媒体、多维表达和提供针对性学习解决方案的“互联网+”教材体系,利用“互联网+”教学,支持高校实施课程、教材、教学三个核心点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5.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完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加强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尤其是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心环节。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支持高校加强教师发展促进中心建设。我省将以提升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继续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引导高校自主开展教师发展项目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其间,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做好师资培训的规划和方案,主动承担培训任务; 二是 加强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交流。我省将通过启动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为一线教师提供展示风采、交流经验的平台。并通过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和实务部门开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双向交流,推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是 完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我省将依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领军人才与紧缺人才及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团队建设等项目,进一步推动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改革、质量评价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6. 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自我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院校评估(合格评估或审核评估)、国际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今年的主要任务: 一是 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引导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2017年将有6所本科高校接受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有2所高校接受合格评估,相关高校要认真准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二是 开展高校分类评估,制定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工作绩效评价指标,探索开展生均绩效改革,通过实施高等教育宏观调控管理,倒逼高校狠抓人才培养质量,并逐步建立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应用型高校评估模式; 三是 制定专业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引导高校注重个性发展,办好优势特色专业。教育厅将于今年启动专业评估试点工作; 四是 启动高等教育发展智库建设工作,通过成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重大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先行、政策研究先导的作用; 五是 完善“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布局,不断提升云南高校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辐射能力; 六是 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和“放管服”改革,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制度,逐步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助推高校实施治理结构改革,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同志们,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月23日我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于2月份召开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今年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今天,我们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就是要根据今年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实施细则、工作重点和方式方法,以严谨的工作部署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各高校要坚持“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服务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制度决定成败”的办学理念,以“质量与创新”为重点,营造领导重视教学、经费投入教学、教师潜心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组织机制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不忘初心,奋力前行,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

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机关妇工委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科技厅
云南省科技厅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完善科技厅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持续推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