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者参加2014年中国南亚学会年会

15.12.2014  22:06

  2014年12月4~6日,2014年中国南亚学会年会在四川首府成都新华宾馆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南亚学会、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主办,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研究、关心南亚问题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学者合影

会议代表致辞

  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利君研究员、《东南亚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王国平研究员等1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5日上午的开幕式及主旨发言在主会场举行,5日下午及6日上午,与会人员分为三个组,在三个分会场分别举行研讨。此次年会围绕转型中的南亚:新形势、新机遇、新思考,南亚的政治、外交、区域经济合作、文化等议题展开,与会专家对议题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会议起得了良好的成效。

会议主会场

会议分会场

  陈利君研究员在会上作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贸易合作》的演讲。他指出,对外贸易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孟中印缅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互补,开展贸易合作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中国同孟印缅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化,贸易增长迅速。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推进,将为本区域的贸易合作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当前,四国要紧紧抓住机遇,相互扩大开放,加强贸易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陈利君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郭穗彦副研究员在会上谈了《孟中印缅合作的印度参与者和他们的利益关切》。她指出,孟中印缅合作历经15年的发展,其参与者的覆盖面也逐步扩大。就印度而言,参与者从最初的学者,逐步扩大到了政府和商界,尤其是一些原先态度暧昧政府部门,现在也在逐渐转变态度。但是印度的这些参与者在对孟中印缅的态度和关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郭穗彦副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李敏副研究员谈了2014后的阿富汗局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她谈到,2014年后,美国将完全从阿富汗撤军。如果美阿达成双边安全协议,2014后美国也只将在阿富汗保留少量驻军,任务是执行训练、援助和反恐任务。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与中国有着重大安全利益关联的邻国,中国必须在2014后的巴阿局势上扮演更加积极的负责任大国角色。

  胡娟博士在会上谈了“莫迪时代”印度内政外交走向。她认为,时隔十年印度人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充满争议和传奇色彩的纳伦德拉·莫迪成为了印度独立以来的第十五任总理。对内,中国色彩浓郁的“古邦模式”能否在莫迪的领导下推广到全国是印度举国新的期待;对外,人民党一贯奉行的“大国战略”结合“经济优先”、“务实主义”会演绎怎样的外交政策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李丽博士在会上谈了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恐怖主义及其对中巴关系的影响,她选取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伊朗相邻的俾路支省的恐怖主义作为研究对象,以跨境恐怖主义的研究视角,结合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境内的宗教、民族问题以及巴基斯坦与周边国家关系等因素,分析其对中巴合作以及中国边疆安全的影响。

  林延明博士在会议上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地区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向。他认为,新世纪以来,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总体上朝着民族矛盾趋于缓解、暴力冲突趋于下降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该地区民族矛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向,值得持续跟踪关注。印度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虽然呈现出总体趋于好转的形势,但在一定条件下仍有恶化的风险和可能。

  庄弘泰博士在会上谈了印度的城市贫困问题与治理,并对印度政府的贫困治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他认为,贫困一直是困扰印度政府的重大问题。在国家层面上,印度农村的贫困程度要大于城市的贫困程度。但近几十年来,在GDP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印度城镇也出现了大批贫困人口,城乡的贫困差距在减小。

  和红梅助理研究员在会上谈了当前印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她认为,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的强劲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即环境形势严重恶化,出现了难以控制的状态。目前,就印度而言,如何在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着重大挑战。事实上,印度第二代环境问题已悄然来临,其性质、规模和影响超乎人们预料,对人类和生态健康造成新的危害,解决难度加大。如不扭转这个趋势,环境恶化的威胁将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孙喜勤助理研究员在会上谈了孟加拉国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她认为,孟加拉国地处世界十大农业区域之一的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发展农业的历史悠久,农业在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当前孟加拉国农业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近年来,孟加拉国经济增长逐渐快速,国际社会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孟政府对农业发展寄予了深切厚望,出台各方面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与各国的交往寻求农业合作,加上孟加拉国独特的自然条件,孟加拉国农业发展的前景良好。

  • 关键字:南亚、政治、外交、区域经济合作、文化
  •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