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云南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向好

17.07.2015  16:35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困难,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

初步核算,上半年云南生产总值(GDP)完成5417.5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26亿元,增长5.6%,增速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96.59亿元,增长7.8%,增速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94.65亿元,增长8.8%,增速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1847.87亿元,增长6.2%;建筑业增加值551.92亿元,增长15.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

上半年,得益于全省各项助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气候条件适宜,科技增粮措施和中低产田改造,小春粮食单产有所提高,夏粮将实现丰收。与此同时,全省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高原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蔬菜、水果、马铃薯、糖料、茶叶、咖啡、橡胶、蚕桑均比上年有所增长。全省农业总产值完成1000.3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工业增速逐月回升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29.70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1-5月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2个百分点。一季度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逐月回升,分别为5.2%、5.3%、5.5%和6.1%。

(一)采矿业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生产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省采矿业完成增加值142.52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4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20.02亿元,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67.16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4.5个百分点。

  (二)烟草、有色及电力三大传统产业拉动云南上半年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上半年,全省烟草、电力和有色3个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064.24亿元,同比增长9.4%,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3.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增长的贡献率达92.3%。上半年,全省共生产卷烟392.31万箱,同比下降1.5%,由于今年以来全省卷烟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一、二类烟比重进一步提升,同比分别提高5.83个和0.74个百分点,全省烟草工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烟草制品业完成增加值670.49亿元,同比增长7.9%,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53.90亿元,同比增长9.2%,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9.84亿元,同比增长17.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医药制造业增速回升,完成增加值40.43亿元,增长4.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1.96亿元,下降25.2%,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及选洗业完成增加值53.64亿元,下降5.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1.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7.83亿元,同比增长9.3%,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加快10.9个百分点。

      (三)一半的工业产品产量下降。上半年,全省重点监测的100种工业产品中,有50种工业产品产量同比下降,3种停产,47种增长。其中,十种有色金属生产147.19万吨,增长7.1%;化肥生产152.58万吨,增长3.6%;粗钢生产723.2万吨,下降18.2%;钢材生产834.38万吨,下降13.7%;水泥生产4548.08万吨,下降5.2%;汽车生产46904辆,下降15.5%。

(四)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438.2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一季度和1-5月份分别收窄0.9个和0.6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电行业用电量382.1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26%,降幅比一季度和1-5月份分别收窄0.54个和0.4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的比重为87.2%,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五)工业经济效益有待提高。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6.86亿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达38.7%,同比扩大5.1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个数逐步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5422.5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1-5月回升2.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首次超过全国。

        (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03.39亿元,增长10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55.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364.72亿元,增长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854.42亿元,增长11.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1个百分点。

        (二)新开工项目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施工项目16729个,同比增长22.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9254个,增长26.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双双回落。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2520.84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6.5%,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省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6.4%,比一季度回落17.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1364.49亿元,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5.2%,比重与一季度持平,对全省投资增长贡献率为18.4%,比一季度回落13.5个百分点。

(四)六大重点行业投资冷热不均。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227.48亿元,同比下降4.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电力工业投资420.9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比1-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非电力工业投资943.58亿元,增长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比1-5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21.35亿元,增长27.6%,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份均加快7.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634.83亿元,下降4.5%,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比1-5月扩大3.6个百分点;教育行业实现投资122.61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提高28.3个和5.2个百分点。

(五)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上半年,全省房地产新开工项目不足,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全省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为4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8%;土地成交价款64.11亿元,下降40.7%。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1307.3亿元,下降9.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比1-5月扩大0.6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8462.08万平方米,增长10%,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回落0.9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面积为1883.78万平方米,下降29.2%,降幅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收窄34.8个和4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为878.53万平方米,下降1%,降幅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收窄8.6个和3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292.09万平方米,增长1.3%,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回升2.5个和1.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684.10亿元,增长3.9%,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回落8.7个和5.2个百分点;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516.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

四、消费增速稳步回升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79.31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低2.1个百分点。由于6月端午小长假、商家年中促销活动及南博会、车展等消费的拉动,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速均有所回升。 

      (一)乡村消费增长较快。从城乡市场看,上半年,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49.56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1.4%;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29.7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8.6%。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市场增速3.7个百分点

      (二)餐饮收入增速有所提高。按消费形态看,上半年,全省商品零售额完2025.65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加快1个和0.6个百分点。全省餐饮收入累计完成353.67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提高0.3个和0.1个百分点。

      (三)多数商品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6.5%;饮料类增长20.1%;日用品类增长7.3%;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6.8%;化妆品类增长3.3%;金银珠宝类增长10.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6%;家具类增长5.4%;中西药品类增长15.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1.7%;汽车类增长1.5%;石油及制品类下降2.5%。 

五、出口仍保持增长,进口大幅下降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104.4亿美元,同比下降1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73.8亿美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1.3个百分点;进口完成30.6亿美元,同比下降48.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4.1个百分点。

按出口产品看,上半年全省化肥出口9.10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倍;有色金属出口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机电产品出口22.9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农产品出口11.82亿美元,增长13.7%;纺织品及服装出口6.36亿美元,增长29.6%;电力出口0.67亿美元,下降20.4%。

按进口产品看,全省机电产品进口4.76亿美元,同比下降63.2%;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1.59亿美元,同比下降74.2%;运输工具进口1.54亿美元,同比下降54.7%;金属矿砂进口8.77亿美元,下降19.7%,农产品进口3.87亿美元,下降60.5%。

六、财政收支增速均有加快

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35.58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比1-5月回升1.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6.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42.33亿元,同比下降7.6%;非税收入完成293.25亿元,同比增长26%。三大税种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97.05亿元、167.52亿元和83.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下降14.5%和下降10.4%。

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45.80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一季度和1-5月分别回升0.7个和16.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7.24亿元,增长5.9%;教育支出335.72亿元,增长15.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42.64亿元,增长2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9.75亿元,增长32.4%;交通运输支出283.03亿元,下降3.0%;农林水支出241.81亿元,增长1.3%,上述六大重点领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77.4%。

七、金融机构贷款平稳较快增长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782.4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3月末回落1个百分点,较5月末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10300.74亿元,比年初增加429.87亿元,同比增长5.3%;非金融企业存款6522.47亿元,比年初增加291.69亿元,同比下降5.8%。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9775.74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5月末和3月末均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6054.68亿元,比年初增加395.96亿元,同比增长13.2%;中长期贷款12653.85亿元,比年初增加834.13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个人消费贷款2485.23亿元,比年初增加163.98亿元,同比增长14.2%。

  八、客货运周转量增势平稳

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客货运周转量为802.5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货运周转量为722.72亿吨公里,增长5.7%;客运周转量为301.2亿吨公里,增长5.2%。从运输方式看,公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543.9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升2.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244.50亿吨公里,增长5.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5.7个百分点;水路运输客货运周转量6.61亿吨公里,增长12.9%,增速比一季度回升2.7个百分点;民航运输客货运周转量7.48亿吨公里,增长4.8%。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后,在省委、省政府稳增长政策的有力作用下,各项经济指标从二季度开始回归到平稳增长的轨道,并呈现企稳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经济回升的基础仍有待夯实,全省上下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不动摇,用“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的总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提振精神,奋发有为,狠抓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以调结构促进稳增长,在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增强实体产业,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第三季度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势头,第四季度向着全年预期发展目标攻坚冲刺,努力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统计局 发布人: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