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星火”点亮昆明

13.09.2022  08:13

来源: 昆明日报   

日前,位于五华区护国街道的威远大厦挂上了一面金灿灿的牌子——“平安小区”。“我们小区邻里和睦、治安也好,门口保安24小时值守,街面上有人巡逻,住在这里很安心。”住户张建说。

星火成炬,涓滴成海。近年来,昆明市做实平安创建,不断推动基层力量整合、功能融合、效能聚合,以民安护民生,不断激活各行各业的“小平安”基因,用“小平安”撬动社会经济发展“大平安”。

基层积极主动创平安

昆明市着力提高平安创建达标覆盖率,构建“目标具体、责任明确、综合督导”的考核体系,实现从“要我创”向“我要创”转变。

2022年1月,昆明市出台《关于开展市级平安家庭、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平安乡镇(街道)及平安单位创建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市开展“五零”平安小区、“七无”平安村(社区)、“九个不发生”平安乡镇(街道)和“八无”平安单位创建。

方案》设置了每年创建的达标率,其中,2022年达标50%,2023年达标75%,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90%的小区、村(社区)、乡镇(街道)达到平安创建的标准。与此同时,明确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由社区民警具体负责平安创建工作。

在平安创建工作中,盘龙区东华街道小龙路社区推动辖区民警、辅警加入93个微信网格群,推动各方关注并参与平安创建活动。辖区群众积极报名,共有50个家庭符合条件,获得“平安家庭”称号。“‘平安家庭’称号对小家庭来说意义非凡,可以教育引导孩子学法用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崇尚科学、依法维权等。”居民郭思彤说。

动态管理更重结果

昆明市把“五零”  “七无”  “九个不发生”  “八无”等作为创建标准,构建“自下而上、应挂尽挂、动态摘牌”的运行体系,从“重程序”向“重结果”转变。

以此次挂牌“平安小区”的威远大厦为例,达到了“五个零”标准,即:刑事案件“零发案”、涉邪教类“零人员”、非法传销“零发生”、吸毒人员“零新增”、到市赴省进京“零上访”,且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每个居民都是受益者,也会成为参与者。”威远大厦的8名居民加入“红袖标”治安志愿者队伍,成为“护小侠”。市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还对被授牌的平安小区、平安村(社区)、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单位实施动态跟踪督导,对发生负面清单情形的进行摘牌,责令限期整改,形成平安创建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创建成效群众说了算

昆明市设立“评判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关注”的治安问题,由群众评判平安创建成效,实现从“宽要求”向“群众评”转变。

昆明市依托公安“问计于民大走访”、12345热线、信访渠道等,查找梳理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之后,对查找的问题实施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整改销号。

此外,昆明市还建立“需求群众提、成效群众评”的反馈机制,按照“好、中、差”等级建立群众意见反馈清单,及时公示问题的化解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评价。

今年2月,西山区船房社区在走访调研、梳理掌握辖区内群众关心关注的治安问题时,有群众反映电动车“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飞线充电”就是指部分租户私接电线,插线板从楼上窗户垂到楼下,给停在路边的电动车充电。

船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陆云祥介绍,社区疏堵结合,一方面,在辖区再建4个充电点位,扫码即可智能充电,可同时供400多辆电动车充电;另一方面,社区安排工作人员不定时在辖区巡逻,劝阻“飞线”充电的住户。就这样,船房社区以3个月为时限,逐项解决电动车“飞线充电”、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辖区线路老化和强弱电混合、广场舞噪音扰民、液化气使用安全等五类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集中挂牌提升宣传效果

今年7月底,昆明市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统一挂牌活动,变“点对点”为“面对面”,成为平安创建“扩音器”。

以往,平安创建都是采用授牌方式,今年,全市上下创新开展现场挂牌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挂牌活动中,有效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宣传效果。

盘龙区东华街道小龙路社区依托“七色愿景亭”融入“微调解”,减少辖区不和谐因素,让社区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今年5月,盘龙区昆明嘉和集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后投入使用,市场内监控探头无死角覆盖,出入口智慧探头还能测人流量、测体温……在平安创建挂牌活动中,全市涌现出一批基层平安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县区级平安乡镇(街道)91个,县区级平安村(社区)1013个,县区级平安小区1355个,县区级平安单位2260个。平安创建工作在各行各业、各基层单位开花结果,以“小平安”汇聚全市的“大平安”。(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