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市民河长”活动:“市民河长”是滇池治理的“酵母”

09.10.2015  11:21

9月9日,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昆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保护母亲河——‘市民河长’在行动”活动正式启动,向全市征集35个“市民河长团”并颁发聘书。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社会团体、机构、企业和个人纷纷打进电话咨询和报名,并对滇池治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活动也受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可。近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吴玲从滇池治理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对“市民河长”活动提出看法和建议。

近年来,滇池蓝藻少了,水质也明显好转,滇池治理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这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更离不开广泛的社会参与。”吴玲说。无论是作为普通市民还是一名学者,吴玲和身边人都非常关注滇池治理工作,并经常参与滇池治理的各类专题活动,对滇池治理工作的推进有深入研究。吴玲介绍,早在2008年,“河长制”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出现在滇池治理措施中,此后,滇池流域全面禁养畜禽,河道截污清污条条观摩检查,两岸环境加强整治,全面进行绿化,通过努力,禽畜转移了,排污工厂没有了,滇池流域河道环境总体改善,随着滇池治理工作的推进,昆明已逐步形成“以政府责任为主,加强市场环保规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的工作方式。

2009年,昆明推出‘市民河长’活动,成为滇池治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市民在其中发挥了酵母作用,其力量难以估量,‘市民河长’与‘领导河长’同样重要。”吴玲认为,滇池治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市民河长”创新了群众参与滇池治理的渠道,是群众参与滇池治理的代表和领头人,作为市民和政府联系的桥梁,“市民河长”将及时把市民意见和建议向有关部门反映,让市民更多地参与具体的城市管理活动,“随着‘河长制’的层层推进,社会力量也随之被带动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在吴玲看来,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对滇池治理工作至关重要,而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我们每一个生活在昆明的人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雨水综合利用、节水防污、低碳经济、绿色出行、无磷洗衣等,注意培养环保意识。此外,政府可积极落实相关的奖励与约束机制,如举报企业排污行为的奖励制度,市民在湖边、河边洗车等行为的处罚制度等,让群众参与成为一种长效机制,真正为“滇池清”作出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