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可以放心吃滇池银鱼和虾

26.10.2014  12:28
春城晚报记者 刘筱庆 摄 - 云南频道
来源: www.ccwb.cn

  春城晚报记者 刘筱庆 摄

  从本月9日至11月7日滇池开捕银鱼和虾,现在半个月过去了,那么,目前银鱼和虾捕捞情况如何?昆明市场售价如何?也有不少市民质疑,滇池水质还不很好,银鱼和虾能吃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发现,滇池银鱼和虾在昆明市场上卖得比较便宜。有监测结果表明,市民可放心食用滇池银鱼和虾。

  捕捞情况 一公司收上百吨银鱼和虾

  日前,记者一大早就来到晋宁沙堤村,只见众多渔民纷纷扬起帆,朝着滇池深水区驶去,场面很是壮观。

  渔民张成卫介绍,按规定,他们每天早上6时才能进入滇池捕捞银鱼和虾。出去打鱼,一天拖不了几网,所以要带着午饭去,到晚上6时才回家。晚上,人们纷纷把打回的银鱼和虾出售给岸上收购的老板。“运气好,一天能打五六十公斤,尤其是开湖第一周,最多一天可打捞上百公斤。但运气不好时,一天只有10多公斤。”

  半个月过去了,渔民捕捞的鱼慢慢地变少。最近几天,有的渔民一天只能打捞到几公斤,有的渔民干脆不出海了。

  在滇池边收购银鱼和虾的昆明盛达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祥介绍,滇池中一共有800多条船,他们有300余条,占了一小半。在沙堤村收了10多天,收到银鱼和虾约有上百吨,其中银鱼只有10余吨,虾有80余吨。从最近几天的捕捞情况看,今年估计只能收到200吨左右,银鱼和虾的捕捞量和去年相比略有减少。去年两次开捕银鱼和虾,他们共收到500余吨。

  市场售价 滇池银鱼和虾卖得较便宜

  张永祥说,他们收的银鱼和虾,只对中间商、餐厅和大型市场。目前,他们的银鱼和虾估计已有三四十吨流向昆明市场,更多的是经烘干、冷冻等加工后,销往广东、广州、湖北、湖南等地。

  连续几天,记者在早上10时许走进篆新农贸市场,均可看到出售滇池银鱼和虾的小贩,有的拿桶装着银鱼或虾摆在地上叫卖,有的则端着盆在市场中走来走去叫卖“10元一盆或一小桶”,约有二三两。虾的售价30~40元/公斤,银鱼则是40~50元/公斤。

  记者在篆新农贸市场、昆明和平村海鲜市场、昆明福保路六甲综合批发市场等地走访发现,总体来讲,滇池银鱼和虾个头较小,相比其他产地的银鱼和虾市场售价偏低,每公斤大概低了10到20元,也正因为售价低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大多认为滇池银鱼和虾较为便宜,能吃上是一种福气,有的则表示尝尝鲜可以,但不会长期食用。吃滇池银鱼和虾也成了“季节性”产品。

  安全检测 滇池银鱼和虾符合国家要求

  滇池水质为劣五类,滇池银鱼和虾能吃吗?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彭军说,云南省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上个月进行了检测,包括重金属、磷、孔雀石绿、有机物等5个项目。现相关数据已经出来,结果表明,所有项目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其中,孔雀石绿是一个重要指标,代表有没有毒,滇池水产品近几年检测中,均符合标准。

  “一般情况下,水至清则无鱼,脏水好养鱼,富营养化重或氮较高无大碍。”彭军说,按照规定,他们每年都会对滇池中的水产品,进行2~3次抽检。前几年滇池水质特别差时,水产品中有个别指标接近超标线,而随着滇池水质变好,近几年没发现超标情况。市民担心更多的是重金属超标,现在滇池上游的化工厂已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市民可放心食用滇池水产品。

  4问滇池捕鱼

  Q1:今年为何要封湖禁渔?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今年和明年,是“滇池内源污染生物治理(以鱼控藻)”项目实施的关键之年。“以鱼控藻”项目今年计划投放1436吨鲢鳙鱼和3622万尾滇池高背鲫鱼。这些鱼类个体偏小,若今年开湖,刚放下去的小鱼便会被捕捞,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就达不到“以鱼控藻”的效果,而且鱼也没有长大,达不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今年进行了封湖禁渔。

  Q2:今年滇池银鱼和虾可捕捞多少?

  王勇:现在,滇池中银鱼和虾已经很少,降到了历史的一个较低点。今年滇池银鱼可捕资源量约650吨,虾可捕资源量2000吨左右。

  Q3:银鱼和虾的营养价值如何?如何食用银鱼?

  昆明盛达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永祥:滇池虾口感香糯,色泽和亮度好,很多昆明人都喜欢吃,做成虾饼和腌制成了滇池沿岸地区的一大特色食 品。滇池银鱼体形纤细,肉质细嫩,头骨细软,五脏俱小,口感比长江下游的味道还好。最具特色者莫过于炸、炒、煎、蒸和做汤羹,还可制成银鱼干。多吃银鱼利于肾,健胃益肺,增强免疫功能,营养不良、消化不良者吃银鱼有助于症状缓解。

  Q4:怎样辨别是否是滇池银鱼和虾?

  农贸市场商贩:滇池银鱼较难辨别,只有凭经验进行区分。而滇池虾较好分辨,滇池虾个体较小,价格较为便宜,和其他地方的相比偏红。

  17位市民

  “当了”一天滇池护桩员

  昨日,“我为滇池发声、我为滇池出力”活动邀请17位市民,对滇池边的5棵界桩进行巡查,体验了“护桩员”一天的岗位生活。据了解,滇池现在共有352棵界桩,每天都有巡护人员守护着界桩,进行管理、巡查和保护。

  昨日一大早,晚报记者随同活动人员来到西山区海口街道办事处高海路旁边,在“滇池水体保护界桩”第205棵界桩处,开始了一天巡查工作。巡查人员拿着镰刀,一边割去周边杂草,一边清理着周边的垃圾。在第206棵界桩处,巡查人员看着界桩上的字体因长期雨淋失去光泽,便立即用油漆一笔一画地涂描着,一会儿字体就变得红艳艳的。

  体验后,63岁的朱云志说,风里来雨里去,护桩员在滇池周边穿梭,守护着滇池,守护着滇池不受侵害,十分不易,通过体验也激发了他保护滇池的热情。

  巡桩员夏忠宝说,他守护3棵界桩,每棵之间约有六七百米,每天在杂草中走2~3遍,看到垃圾及时清理,看到有损坏界桩的行为及时劝阻,同时,如发现有偷排污水等行为,也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他从事护桩员7年多,举报了3次偷排污水行为。

  西山区滇池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山区共有界桩148棵,护桩员83名,一般情况下,滇池的界桩约500米至1000米有一棵。在界桩外100米均为一级保护区,禁止有损害滇池的行为发生。界桩员就像是滇池的眼睛,是最先知道界桩周边发生了什么的,负责巡查、发现甚至是阻止有损滇池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护着滇池。“现在每棵界桩上都有GPS定位系统,可准确找到界桩具体位置,可有效预防有损害移动界桩的行为发生。”

  滇池水体保护界桩

  共计352棵

  官渡区 51棵

  呈贡区 41棵

  晋宁县 112棵

  西山区 148棵

  (含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