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力争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23.02.2016  11:47

   ——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双拥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市委书记为组长,党政军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核定行政编制3名,实行军地合署办公。驻临部队及全市8县(区)77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和服务站,构建起全市三级双拥工作体系。坚持做到“五个纳入”(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军领导的政绩考评内容,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把双拥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目标责任分解的通知》,进一步分解创建任务,明确具体要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任务指标,逐项逐条进行分解,狠抓落实到位,动员全市力量投入到争创工作中。同时,按照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不定期对基层创建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完善制度,巩固双拥成果。健全完善了党委议军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委议军会,首创人武部第一书记述职制度)、双拥工作会议制度(坚持召开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主任办公会和双拥表彰大会)、挂钩联系制度(创新实行一个县区挂钩一个边防连队的制度,实现部队和地方双促双赢的效果)、双拥工作细化制度(将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走访慰问制度(市委、市政府坚持重大节日和部队野外驻训时,实地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等五项制度。

  ——强化宣传,营造双拥氛围。一是注重环境熏陶。把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注重环境熏陶、文化引领和媒体宣传。在市政建设、新农村建设中融入双拥共建的元素,在市中心繁华地带设置了“双拥一条街”,在公路主干道和主大街等地段建立了永久性大型双拥标志牌,全市共有标志牌15块29面,小双拥宣传牌46块92面,并在服务场所设立了军人优先、军人免费标牌,在公共收费停车场所设立了军车免费停放标志,让军民在耳濡目染中根植双拥共建的意识。二是注重文化引领。把先进文化、军营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军营特色、边疆特点的“边防文化长廊”,依托班老抗英纪念碑、滇缅铁路遗址等红色资源建立国防教育基地,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官兵和干部群众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怀念革命先烈、“忠诚卫士”宣誓和敬献花篮等活动,烈士纪念日组织开展公祭活动;在“五四”青年节和建党节期间,组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红土地之歌”等演讲比赛,在建军节组织开展“国防动员”知识竞赛等;大中专新生开学时坚持开展军事训练和国防知识教育。三是注重媒体宣传。开办融报纸、杂志、电视、电台、网络、手机报“六大媒体”联动的《佤山子弟兵》军事栏目,全时段、全领域、全媒体同频共振,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普及国防知识、宣扬先进典型和双拥共建成果,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的良好氛围。

  ——落实政策,全力解决急难。一是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不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等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确保了全市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不断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结算,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医疗难、生活难问题,持续推进优抚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把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优抚对象3380人全部纳入低保,对102户住房困难和重点优抚对象给予建房补助,全市18510名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待遇全面落实。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和《云南省退役士兵安置规定》等法规政策,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临沧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机构,认真落实军转干部指导性安置计划,采取送岗位、送信息、送培训等形式,协调优势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以满足退役士兵的需求,进一步拓宽退役士兵的就业渠道,促进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尽最大努力帮助退役士兵实现就业,确保及时妥善安置。2012年以来,共完成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1778人,接收安置退役军人1666人,安置率100%。共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转干部12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54名,办理随迁随调家属5名,创下了连续1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军转干部安置接收任务的佳绩,市军转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全心解决官兵后顾之忧。结合临沧实际制定了《临沧市人民政府 临沧军分区关于进一步做好驻临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和《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实施细则》,最大限度地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让驻地官兵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4年来,将符合优待政策条件的163名军人子女优先安排了入托入学;每年在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划出5%的专项名额,定向招录驻临部队干部未就业随军家属,2012年来,先后有127名军嫂走上工作岗位。今年,各县(区)又拿出30个专项名额用于解决随军家属就业,被《解放军报》称为“临沧样本”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机制不断拓展。

  ——军民鱼水,情谊日益深厚。一是拥军优属,用心用情。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安排资金4200万元,积极支持部队营区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县连挂钩制度,每年定期不定期到所挂钩的边防一线连队,帮助解决建设难题和官兵实际困难,为部队配发工作用车12辆,赠送计算机360台,赠送家电70台,建图书室22个,捐赠图书、字典和宣传小册子6万多册,修建完善连队训练场11个,建蔬菜大棚22个,划拨营房搬迁和训练基地用地200多亩,划拨1000余亩荒山作农副生产用地,有力保障了部队建设需要。落实领导干部定期走访驻军单位、重大节日慰问看望军烈属等机制,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电脑进军营”、“服务进军营”等活动,共组织拥军慰问团300余个,慰问驻军530余场次,发放慰问金700余万元。二是拥政爱民,情真意切。真情开展捐资助学和扶贫帮困等活动,建立结对助学和校内支教机制,义诊义医、义务抢收抢种、美化绿化故乡、修桥补路等系列为民活动,累计出动兵官兵24850人次,车辆3564台(次),捐赠救灾、扶贫资金780万元、捐赠助学基金210万元,减免群众医疗费90余万元。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危难救援工作,四年来,共出动官兵5万多人次,车辆机械7千台次,转移遇险群众2.2万余人,挽回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通过开展共建活动,让军地军民更加团结和谐,增进了军地交流,深化了军民鱼水情。(云南省临沧市民政局双拥科 杨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