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里的“科技经”

24.11.2022  09:31

来源: 昆明日报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昆明人口近850万。当各类要素越来越向城市聚集,市域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新建小区不缺新技术的应用,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昆明一些无物管的老旧小区,“智治”能否落地就成为衡量居民安全感、满意度的参数之一。建区11年的呈贡,正是典型代表。

到了自己家小区“刷脸”出入,朋友来访用手机就能帮其打开单元门,小区各类数据成为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参考……当科技与呈贡区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市域社会治理迸发出更多活力。

破题

一个新区的“进阶”之路

2011年5月,当呈贡一步跨入城市功能核心区,建设发展的新命题摆在了眼前,社会治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彼时的呈贡,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小区物联网、安防等设施与全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无交互,形成了信息孤岛。新老城区差距明显,社会治理受到“最后一公里”限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后,昆明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而被赋予“现代科教创新城”定位的呈贡,也开始了探索之路,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成为新区“进阶”的突破口。米兰园小区就是第一批试点之一。

刚搬过来的时候,我们这里还算是个高品质小区,但后来设施老化,外来的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就感觉没那么安全了。为了这件事,我们这些老住户没少向社区、物管提意见。”一名米兰园小区居民说。

为解决小区监控等设施老化、信息交互不畅的问题,米兰园小区按照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管理、入侵和紧急报警等七大系统的标准建设,各类数据采集汇聚之后通过互联网、呈贡视频专网进行后台数据的交互,“”入呈贡智慧“天网”。与之同步,老旧小区的改造也在进行。呈贡先后对9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高清监控探头、车辆闸道系统、智慧安防门禁系统等相继投用。

呈贡区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探索出“一小区一方案”的呈贡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路径,并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2021年6月,在惠景园、惠兰园两个小区建设了128台高空抛物监控摄像头,解决了“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智慧赋能让呈贡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呈贡160个居民小区实现智慧安防全覆盖,100个小区2021年实现侵财案件“零发案”。

延伸

多场景应用为市域社会治理

植入“智慧芯片

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初显成效,呈贡又进一步尝试,将智慧安防小区向“全域智+”延伸。

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斗南社区,按照“一户一门禁”的标准,开展出租房及流动人员管理建设。以斗南社区、洛龙社区为试点,人脸门禁一体机逐步推行。

房东通过出租房管理App自主录入租客信息,租客入住立即登记,离开迁出;社区实时掌握辖区楼栋、房间及外来人员数量,既提升了社区的治安管理能力,又能在减少人力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数据支撑进行疫情防控、社区管理,“以房管人”效果显著。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呈贡渔浦鲜生标准化集贸市场、惠景园智慧集贸市场、金龙农贸市场等改造后投入使用,以科技手段强化对市场经营秩序的管控,使服务管理更精准、市场经营更有序。呈贡一中、云南民族大学、云大医院安防系统已接入呈贡社会治理平台,智慧安防校园、智慧安防医院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这几年,我们将治理理念往‘智治’的方向靠,目前在人口普查、疫情防控、居民服务等方面,科技赋能的‘智治’手段成为我们强大的助力。”呈贡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解读

智治”的赋能“密码

治理需要脚踏实地的基层智慧,我们没少向全国一流的地区取经,回来之后更是经过大量调研。”呈贡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为记者解答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技术标准、“以奖代补”实施办法等,在这些陆续出台的文件中,明确了呈贡智慧安防建设的技术标准、建设标准、资金来源。

位于呈贡电信大楼,由呈贡公安分局与海康威视公司合作成立的智慧安防系统联合实验室,正是“智慧安防小区”应用平台的“诞生地”。“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社会治理平台,保障了数据安全,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海康威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呈贡共建成视频监控、人脸识别前端8000余路;依托“智慧呈贡”归集了市、区及POI数据80余万条,总体构建起一套基层互动联动的智慧服务体系,实现数据统一汇聚、开放、共享,打通了市域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社会治理做出了系统论述,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呈贡的探索,是昆明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缩影。而在市域社会治理的命题之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正发生着细微的改变。(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姚丹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