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小碗红糖绣亮“美丽乡村”

20.04.2015  19:05

走进巧家县东坪镇新街村,伴随着“美丽乡村”的清鲜靓丽,数千亩坡改梯农田映入眼帘,绿油油的甘蔗青苗在春雨的沐浴下,欢快的成长。乡间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背上沉甸甸的小碗红糖赶往集市。“今年价格比去年好多了,每市斤卖上了9元……”从村民王兴贵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蔗农丰收的喜悦。

基地建设、辐射带动

新街村平均海拔990米,光热资源丰富,甘蔗一直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种植时间悠久,但长期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2000年,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村两委”一班人马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盯准甘蔗这一传统产业。在中寨、良子、马口、大坝等村民小组实施基本农田丰产改造工程1400亩,建设甘蔗种植基地,实行品种改良升级,优化田间管理,甘蔗种植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截止2014年,该村拥有甘蔗种植基地2130亩,实现甘蔗生产总量14780吨。种植出来的甘蔗大部分用于压榨红糖,也有部分甘蔗被送往毗邻的红山、大寨、茂租等乡镇集市当水果出售,由于蔗汁甘甜,深受群众青睐,售价达1.6元/公斤。

互帮互助、共同致富

小碗红糖生产在该村有着久远的历史,其中的生产工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改变的许多。在蔗汁压榨上,从最初的耕牛带动石磙,经历了柴油机带动小机榨,到如今的电动机带动先进榨机进行榨汁;原材料运输经历了人背马驮到现在的车辆运输;糖钵由笨重的石钵换成了小巧的钢钵,搅拌由原来的人工搅拌变成了今天的电动机带动。唯一不变的是蔗糖熬制工艺和原料成分上,始终坚持土法制作,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出来的红糖品质纯正,香醇味浓,被销往昭通、西昌、昆明、成都等地。在蔗糖加工上,为解决原材料收割、运输、压榨、熬制等环节需要的人手多、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加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突出,中寨小组成立了甘蔗压榨互助组,每30来户蔗农为一个互助组,每户出1至2个劳动力,根据个体特点,分成了甘蔗收割分队、运输队、压榨车间组、红糖熬制组,懂技术的出技术,没技术的出劳力。榨糖顺序抽签来定,相互之间你帮我、我帮你,老人、妇女负责较轻的活计,青壮年劳力负责繁重的任务,确保了蔗糖生产顺利进行,这样的互助模式延续了20多年。2015年,该村共生产红糖360吨,预计实现产值640万元,蔗区农民人均甘蔗收入在3100元以上。

转化思路、绘美蓝图

该村的甘蔗产业同全国大多数蔗区一样,也曾经历了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等困难,遭受过市场冲击。“蔗区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像样的机耕道,运输成本高、红糖厂房破旧……”,村委会副主任张保从向我们道出了目前该村蔗糖产业发展的软肋。

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大蔗区建设投入,将小碗红糖作为我村一项品牌来打造!”,党总支书记金富国向我们透露了“村三委”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机遇,发展培优壮大甘蔗产业,成立新街红糖专业合作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000亩以上甘蔗基地,改善生产加工车间,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甘蔗产业的品质和效益……”,从“村三委”的“美丽乡村”发展蓝图中,我们看到了小碗红糖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