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巧家县包谷垴乡党委牛栏江畔压不弯的精神脊梁

05.07.2016  12:35

  日前,党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表彰了10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3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其中,云南有3名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表彰。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上台领奖,巧家县包谷垴乡党委书记何锡华结合抗震救灾经历,深情地说:“组织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把党组织的根深埋在人民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正如何锡华所说的那样,包谷垴乡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有党员601名。近年来,包谷垴乡党委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在鲁甸6.5级地震抢险救灾、恢复重建中,组织带领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美丽家园,展现了包谷垴乡党委是震不垮的坚强堡垒、党员有压不弯的精神脊梁。

   党旗飘扬在地震灾区

  包谷垴乡素有“巧家东大门”之称,隔牛栏江与鲁甸县龙头山镇相望。2014年8月3日发生的云南省鲁甸县6.5级地震,造成包谷垴乡26345人受灾,因灾死亡66人,失踪3人,受伤237人,经济损失80余亿元。包谷垴乡遭受了改革开放以来最紧急、最严重、生命财产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就在危急时刻,乡党委积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紧急行动、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攻坚战。

  在抗震救灾中,乡党委组织全乡600余名党员战斗在抢险救灾最前沿,带领灾区干部群众与各级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医务人员等各方救援力量并肩战斗。同时,及时成立6个“红旗社区”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运送伤员,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开展抢险救援、安置灾民生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做到受伤人员救治到位、群众生活保障到位、次生灾害防治到位、卫生防疫到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到位“五到位”。其中,也先后涌现出了连续6天6夜奋战救灾一线、疲劳过度晕倒,醒来后仍赶回灾区抢险的包谷垴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朝富;因运送伤员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去世、被云南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周清顺等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

  在恢复重建工作中,乡党委组织党员发挥党员作用,带领群众一同破解了建材供给难、施工用水难等问题,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如今的包谷垴,一幢幢新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一个个秀美乡村在大山中熠熠生辉。5644户民房拆除重建和2068户民房修复加固如期完成,灾民如期搬入新居。目前,建成的小营新区、周家坪、红石岩河边、长埂子等4个集中安置点、板房学校和板房医院也于2015年9月1日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4个村级活动场所、11个卫生项目、5个应急避难广场、8所学校,天老公路、坎碉公路及5条行政村硬化路建设、小海子水库等项目快速推进,恢复重建工作也走在全县前列。

   灾后重建特色产业发展快

  恢复重建工作后,如何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成为了包谷垴乡党委最迫切和最重点关注的工作。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包谷垴乡党委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契机,除了引领灾区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选好干部,健全完善村(社区)集体和个人考核办法等制度以外,如今包谷垴乡也建立了完善的决策程序,规范村级管理,实行村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阳光理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要致富先修路”,在包谷垴乡党委的领导下,包谷垴乡各村镇也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新建改扩建村组公路200余公里,村组公路通行率达99%。新建学校、卫生院、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水利、电力、通讯、教育、计生、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而围绕着“群众增收,产业富民”的目标,包谷垴乡也不断在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包谷垴乡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蚕桑等经济林果,壮大高原特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全乡累计种植核桃15000亩、花椒6000亩、蚕桑5000亩,发展核桃产业示范园2500亩,花椒产业示范园1000亩,蚕桑产业科技示范园300亩,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28元增加到4439元。随着“扶贫攻坚,全面发展”工作的开启,全乡成立了25名专职扶贫工作队员为主体的5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实施脱贫攻坚计划精准扶贫,推动和促进全乡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工作的协调发展。

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