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嵩明县小街镇弘扬民间文化艺术 建设文明和谐小街

25.05.2015  12:08

小街镇位于云南省嵩明县境内东北部,药灵山南麓。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素有“嵩明粮仓”、“龙狮之乡”、“花灯之乡”的美誉。境内交通便利,“昆曲”和“嵩待”两条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是全国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示范区,面积120.5平方千米。全镇辖17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215人,居住着回、汉、苗、彝4个民族。2000年、2008年和2014年,小街镇先后三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敢为人先的小街人不仅用智慧与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繁荣的经济,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在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中,“龙狮”是朵最为亮丽的奇葩。“龙狮”在小街相传也有近200年历史。

在嵩明,活跃着一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舞龙队伍,她们就是小街镇“小脚老奶舞龙队”。“小脚老奶舞龙队”成立于30年代初期,现有24位成员,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有59岁。这群健硕的老人,在2006年央视《亿万农民的笑声》的“春晚”上,“劲舞龙狮”给全国人民拜年,从此声名大振。先后被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巴西,捷克斯洛法克等多家电视争相采访和跟踪报道。“阿古龙小脚老奶舞大龙”俨然成了世界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一页。

如今“裹小脚”的时代早已远去。但在 “小脚老奶奶舞龙队”的影响下,小街镇舞龙活动风生水起,十分活跃。全镇17个村,就拥有75支龙狮队伍。1997年8月,在嵩明县首届花灯艺术节开幕式上,小街镇组织17支舞龙队68对舞狮队进行表演,带动了全县民间龙狮活动的蓬勃开展。随后,小街舞龙队相继在1998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巡演、99昆明世博会开园仪式展演等国际盛会上亮相,并多次在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启动仪式上表演。农闲时节,他们以文化活动广场为依托,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演出活动,既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又丰富了群众生活。

正在崛起的“俏佳人”女子舞龙队,成了“小脚老奶奶舞龙队”的接班人, 2011年到2014年,连续三年荣获昆明市“龙腾狮跃闹元宵”全国龙狮大联动昆明市舞龙舞狮比赛一等奖。成为了云南省“女子舞龙”的精英和典范。

探寻小街近代的“舞龙”渊源,得从嵩明县特有的“灵云杯法界寺龙狮大赛”说起。由于嵩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嵩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96年在嵩明县法界寺开始举办“灵云杯法界寺龙狮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2011年,为响应“龙腾狮跃闹元宵”全国龙狮大联动昆明市舞龙舞狮比赛的号召,决定在嵩明县设立“分会场”,以小街镇为依托,举办整个昆明市的“龙狮”大赛,这一走已是3年。

在小街,“”的制作跟其他地方的“”,是绝然不同的。小街最早的“”是用“稻草”和“蒿枝”制成的。所谓“稻草龙”,就是全部用“水稻”的“秸秆”编制而成。“蒿枝龙”,顾名思义,就是用漫山遍野都生长着的落叶植物——蒿枝,制作而成。其中,又以青蒿制作最为多见。因为在民间青蒿寓于清洁平安、高高在上之意。为什么要舞蒿枝龙也是出于此意。

舞“蒿枝龙”时,跟其它的舞龙技巧并无二样。12个人分别握住12根龙杆,或游走,或翻腾,或跳跃,或行进,灵活自如。时而“苍龙出海”,时而“8字”行进,每一个招式有快有慢,有板有眼。诸如走场、扎当、龙吃水、龙翻身、龙盘柱等一系列动作套路,一气呵成,甚是好看。2012年,小街镇的“舞蒿枝龙”项目,被昆明市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

为继承和发扬嵩明独特的舞龙技艺,嵩明县每年都要举办“舞龙培训”,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每年正月初三,小街镇都要举行“龙狮巡游展演”活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与日俱增。不论是起房盖屋、婚嫁庆典、开业奠基、升职求学,幸福的人们都会邀请“龙狮”表演队进行表演,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深深扎根于民间的“龙狮”文化,俨然成为了人们精神和文化及表达喜悦的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在小街,无论你走到哪里,去到哪个村寨,每天你都能看到业余舞龙队表演的身影。“龙狮”表演,从当初的“稀缺”玩意儿,成了人们“见奇不奇,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普通技艺而也了。在小街,你只要从熙攘的人群中,随便拉出一个人,你不用问他“会不会舞龙”,只要你把“”交到他手里,他都能“有模有样”的为你舞出不同的花样和套路。让你叹为观止。   

小街龙狮,从历史的长遂中走来,走的沉稳,走的厚重;从晨曦中走来,走的欢快,走的豪迈。小街,这座古老而又崭新的小镇,正以激昂的雄姿向世人展示着厚重博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