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书文:国际油价陷“低平衡”中国可减产不能停工

08.07.2016  20:02

国内成品油调价再次搁浅,出现“两连停”。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油价在年初低点之后于4月份缓慢回升,至今已经站稳“地板价”上,并徘徊于50美元/桶附近,虽然短期内仍受到欧佩克产量增加、美国原油库存继续下降、全球需求增长及美元汇率变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有迹象表明,国际油价正在建立起新的平衡。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国家油价最近的向下波动,主要就是英国脱欧公投带来的影响,目前预期还是一旦脱欧会影响英国经济,进而会影响世界经济,短期一定会有影响。经济不好,原油的需求就下降,需求一下降,油价就跌,就是这么一个原理,所以短期油价下降其实是在预期之内的事情。目前看中国原油的生产成本大致是五六十块钱,全球看原油生产成本50块钱左右,基本上差不多,有一些个别的国家,好的区块成本会很低,全球看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水准,所以油价也不会跌到哪里去,能涨到哪里去的可能性也不大。”

有种说法是说现在油价那么低,中石油、中石化就别生产油了,全进口得了。但是崔书文认为,现在油价低是我们进口战略的储备好时机,但是完全进口肯定不行,因为原油石油这种生产,基本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重要的安排,现在有一些区块减产可以,如果停了不做,一旦国际原油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再想恢复就会变的很被动。在油价跌得厉害的时候,各产油国都不减产,不放弃自己的市场份额,都是着眼未来的安排,这其实也是导致目前国际油价低迷的主要因素,大家心不齐,如果心齐的话,油价不至于现在这样。所以现在油价不调整,基本上对炼油厂和加油站是比较有利的。(中国经济网记者项佳丽)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