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县:让农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02.11.2016  01:37

 
  眼下,正是菜豌豆、四季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峨山县小街街道由义村的蔬菜交易市场上车水马龙,一箱箱蔬菜从这里交易运出,秩序井然。

  由义村是小街坝区豆类蔬菜的主产区和蔬菜交易枢纽,旺季每天有40-50辆大车进出村里,过去因为没有固定的蔬菜交易场所,收购商只能在路边交易,造成道路拥堵,垃圾遍地,群众不满。去年,借着全市开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的东风,由义村利用市、县配套的10万元项目资金作为股本,整合各级配套资金,将村内废弃的篮球场扩建成了占地8000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市场。通过向进场车辆收取场地费,年收益达10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提升了村民福利,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如何让“空壳村”的集体经济强起来?2014年,在全省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试点的背景下,玉溪市投入项目资金1847万元,在87个村组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果。2015年1月,玉溪市委启动了“空壳村”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行动计划,在396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和59个收入1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中全面实施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在市委的高位推动下,市、县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对开展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的“空壳村”“薄弱村”每个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共补助5000余万元;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挂钩、县直单位“多对一”联系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若干县直部门分别联系2-3个项目,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在政策资金的支持下,玉溪的村村寨寨纷纷抓住机遇,盘活资源和产业优势,整合各方力量,探索出项目带动型、土地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合作服务型等多种集体经济壮大模式。截至2016年9月,玉溪市全市已全部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社区)558个,占79.5%,比2013年底增加318个;收入1-3万元的354个,占村(社区)总数的50.4%;还出现了21个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

  集体经济壮大以后,大部分村委会都把钱投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上,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了内生动力,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切实改变。

  走进红塔区赵桅社区,只见四五层的新房林立,水泥路笔直,路灯、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刚刚建设完成的供村民办红白喜事的1000平方米的公房尤其引人注意。

  社区党总支书记向士亮告诉记者:“这个公房是我们村委会投入250多万元,加上政府的配套项目资金盖好的,主要为了方便群众。”近年来,赵桅社区依托宏升专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庄园项目,成为集“粮、烟、果、蔬、药”种植和特色养殖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辐射带动1666户居民创业致富。去年,该社区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3000元。

  向士亮说,过去赵桅是个种植烤烟的传统农业社区,家家户户都是土坯房。股份合作经济让农民将土地流转出来,集中发展。“老百姓算算增收账,都会为股份合作经济点个赞!

  本报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