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帅镇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综述

14.03.2016  22:37
      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沧源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配合,市县相关部门参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于2015年11月22日至26日在沧源自治县岩帅镇(团结工委)开展,活动以“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为主题,内容丰富、各级各相关单位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

    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县委、政府、人大高度重视,成立了沧源自治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对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要求县乡(镇)各相关部门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狠抓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协作互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机制。

    (二)加强沟通协调,落实工作措施

    为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市、县两级人大及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统一步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涛先后主持召开了市、县、乡(镇)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筹备协调会,并深入沧源自治县岩帅镇、团结工委部分村委会、学校、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法规、农村科普知识的诉求愿望,广泛听取相关意见建议,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召开三次专题协调会议,并组织相关部门领导深入实地调研,完善活动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到点到人,为宣传教育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立足实际,精心组织

    1.部门协作、成效明显。此次活动牵涉的部门多,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活动操作性强,对参与活动的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期间,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领导下,市县乡(镇)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明确分工、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形成了上下左右整体联动,齐抓共管资源互补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2.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岩帅镇(团结工委)干部群众的诉求愿望,重点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突出宪法、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人民调解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婚姻法、法律援助条例、农村实用技术、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在岩帅镇召开了由教育宣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各村“两委”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参加的动员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工作要求,以此拉开了岩帅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序幕,为推进依法治县和构建和谐沧源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精心组织“法治宣传一条街”活动。充分发挥部门协调联动的作用,组织市、县、乡18个部门在岩帅镇、团结工委两个街天开展了“法治宣传一条街”宣传活动,采用摆设宣传展板、设置法律咨询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法治广播视频等方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与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活动共设置法律咨询服务台6个,解答法律咨询24人次;发放法治、科普宣传资料27870余份,法治宣传购物袋1000余份,法制宣传扑克300副;展出法治、科普宣传展板、挂图206块,展示非法枪支、毒品样品24份,张贴横幅标语15条,受宣传教育人数达6000多人次。

    三是创新丰富宣传形式内容,认真组织法治专场文艺巡回演出。分别在岩帅镇岩帅村、来龙茶厂和团结工委开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法治专场文艺演出,采取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乡镇干部和乡村群众文艺队互动的方式组织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族方言歌舞、小品、快板等形式编创法制类节目20多个,累计观看演出干部群众达5000多人。

    节目紧扣法律知识宣传主题,内容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实际,用群众身边的人编演群众身边的故事,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达到了娱乐、学习、反思、教育的良好效果。

    演出活动中还穿插了法律知识问答环节,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并提供了鼓励奖品,将普法宣传与文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普法、守法的氛围。

    四是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法治讲座。针对机关、乡村、企业和中学、小学的实际需求,开展了11场法治讲座,宣讲教员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以案说法、你问我答等互动形式,为学校师生、企业员工、村民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法治宣传教育课,让村民懂得如何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青少年慎交友,立大志,敢维权,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人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和素养。

    以真实案例,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并现场解答了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五是开展赠送法律书籍活动,充实丰富基层法律图书角。宣传活动期间,为岩帅镇、团结工委22个村民委员会、4所学校、2个制茶企业赠送了相关法律、科普图书资料20000多册,充实了乡村、校园图书室,基本解决了农村基层及学校法律书籍、资料相对短缺的现状,为群众、学生查阅、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作用,及时广泛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情况。活动采取多种媒体全程跟进,多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宣传格局,有效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了浓厚的学法、知法、守法的社会舆论氛围。活动开展情况先后在临沧市电视台、市人大网站、佤山电视台、《阿佤山报》、《佤山手机报》、政府信息网、长安网、司法微博等媒体和报刊上播出、刊发,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个别成员单位在宣传活动中态度不够认真,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三是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增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充分认识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紧紧围绕全县启动“七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县目标任务,根据普法工作的特点和农村基层群众需求统筹安排,制作印发通俗易懂的法律宣传资料,把枯燥的法律条文简化为通俗易懂的法律小知识、小故事,编印成法律文化教材,编排演艺成地方民族歌舞法治文艺节目,增加基层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趣味性。

    要突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综合性与针对性、趣味娱乐与科普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机关、企业、校园、乡村、社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氛围。
 
    (二)要突出职能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实现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能量的最大化

     
公检法司、县乡村社区各级各部门,要整合有效资源,突出职能发挥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互动联动、要做到普法宣传教育与服务基层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庭内庭外办案等工作相结合,发挥“调解一起,教育一片”,“服务一案,温暖一片”,“办案一件,警醒一片”的作用,共同推进全县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三)要坚持法治宣传和民族文化相融合

     
继续创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群众喜歌好舞、能歌善舞的特点优势,发挥民族群众在法治宣传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传承保护民族文化与开展科普文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歌舞、台剧、小品节目有机融合的新方法、新途经,与时俱进的组织开展科普、文化、法制宣传文艺巡回演出活动,用群众身边的人编演群众身边的故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切实提高基层群众自觉参与活动的广泛度。

    (四)要广泛动员,创新开展普法宣传“七进”活动

     
通过集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支持和自觉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全方位推动全县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建设法制社会,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县规划,人大常委会要继续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普法工作持续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