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80岁绣娘手工精品飘洋过海

20.02.2016  13:28

  记者获悉,云南晋宁大西村土生土长的张翠仙老大娘今年已经80高龄,但她仍然坚持手工刺绣,栩栩如生的汉绣作品是老人一生的追求,她随手绣出的虎头帽、绣花鞋造型独特、惟妙惟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客商纷纷托亲戚到晋宁购买、收藏她的刺绣精品。

  近日,记者前往大西村采访。才进屋,就见一个老人坐在草敦上穿针引线,白里透红的皮肤,天真如顽童的笑脸,让人不能相信眼前的老人张翠仙已经80岁了。

  张翠仙从十几岁学刺绣,描龙绣凤,一绣绣了60多年,现在这把年纪仍每天绣4到5个小时,茶余饭后,一有空就绣。梅花、桃花、牡丹花,虎头帽、鲤鱼帽、十八罗汉帽,五毒争宝、黛玉葬花、猫捉蝴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她以开朗乐观的心境,用勤劳的“女人之手”,表现出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装饰才华,形成了令人赞叹的民间汉绣文化。

  张翠仙家族祖上一直有刺绣和做服装的传统,记得自己十多岁那年,母亲买回几尺布让小翠仙学着拼接成衣服,年幼的小翠仙不知从何下手,母亲性急出手打了她,父亲赶忙来“救援”,手把手教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拼成一件衣服。完成了母亲的任务后,自尊心比别人都强的小翠仙从此下决心一定要做好针线活。小翠仙慢慢跟着嫂嫂学了一手好手工,全家的衣服、裤子、鞋子都由她包了,撒花、绣花成了她的爱好,同伴的夸赞和嫂嫂的鼓励,让小翠仙越绣越好,村里虽有很多绣花的,但方圆几十里都赶不上她绣得真、绣得细、绣得艳,绣得让人想伸手去触摸方寸间的花草鱼虫。

  张翠仙的刺绣,可谓五彩斑斓,一幅作品,少则数十种彩线,多则上百种,层层叠叠,花团锦簇,材料工序复杂,品种繁多、形式多样,色彩搭配鲜明,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针法、工艺变化多端,挑花、堆花、平绣、滚绣,细致入微,让人感觉是画上去的。邻居李宁凤是张翠仙家的常客,她说,这几十里地就数她绣得好,外面的人都找着来买,城里的小媳妇、俏姑娘还来找她传授技艺,鞋子、帽子、围腰配上玉和银,好看得不得了!

  后来,张翠仙的孙女把她的作品拍成照片发到网上,美国华侨都来买,还有从澳大利亚托亲戚来晋宁买了带到海外的,张大娘的刺绣成了远近闻名的绝活。

  她说,刺绣给她带来了另一个世界,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心情好时刺绣是兴奋剂,烦恼时可以消磨时光,所以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两年身体也挺好,没有什么大病。刺绣不仅是文化,也成为张翠仙老人身体健康长寿的根本。

  县文化馆负责人介绍,民间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的产生和发展完全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并是在民间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在祖祖辈辈的刺绣基础上发展起来,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中国民族气派。劳动妇女们只用一根纤细的绣花针和色彩缤纷的彩线,就能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和情操表达在许多的日常生活用具和衣帽服饰中,并使之庄重朴实而又华丽多姿,色彩璀璨而又和谐雅致,在群众生活中既起到了美育的作用又抒发了情感,既陶冶情操又传播文化,既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又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晋宁的农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帽鞋袜很多都是由刺绣来装饰,这些精美的民间刺绣工艺品,是汉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凡小孩满月、周岁,老辈们都时兴送上虎头帽等装饰精美的物品表示庆贺,其寓意为长命百岁、消灾避邪、富贵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