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施甸县山邑村发展生态产业实现村美民富 千亩荷塘艳 真金白银来 去年全村种植养殖收入达117万元,人均纯收入实现7181元

17.07.2015  12:07

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的千亩荷塘荷花正艳。 蒋朝晖摄

◆本报记者蒋朝晖

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一个位于滇西、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村落,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既破解了长期困扰村民的水淹田难题,又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环境保护后劲增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破茧成蝶的美丽蜕变。

前不久,记者走进山邑村,欣赏湿地千亩荷塘美景,走街串巷与村民交流,探寻这个村打造生态水乡、走出绿色发展新道路的清晰轨迹。

□土地流转盘活生态好资源

■千亩红莲种出综合高效益

夏日晌午,骄阳高挂。汽车刚拐进山邑村的宽坦水泥道路,记者就远远看到村外一大片诱人绿色,那是让山邑村民最引以为豪的千亩荷塘。

车在荷塘边刚一停稳,记者拿起相机下去对准正在怒放的美艳荷花一阵猛拍。回身走到车边村里人家大门外的一把红色太阳伞下,只见一位满脸微笑的年轻妇女正在精心准备烧烤食材。在她旁边地上的一个塑料盆里,近百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挤成一团。

别小看那些举着两只大钳子耀武扬威的小龙虾,它可是村民这两年发家致富的一大依靠。”在山邑村新建小广场的廊道里,记者在63岁的村党总支书记杨绍武面前一提起刚才看到的小龙虾,他就禁不住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据杨绍武介绍,山邑村辖8个自然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1204户、4093人。因地处山区,一直以来当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村民生活并不富裕。近几年,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造成近1/4的土地撂荒。

山邑村水资源丰富、坝子宽、水田多、气候湿润,为什么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富不了民、留不住人?杨绍武一度十分困惑。

杨绍武认为,土地永远是村民的命根子。山邑坝地势低洼,有两平方公里的湿地,坝中山邑河边的1000多亩水田经常被淹,十种九难收,这是影响村民种植积极性的最大问题。

这1000多亩水淹田弃之可惜、种之难收,到底该怎么办?杨绍武好长时间也没有想明白。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山邑村党总支终于从部分农户种植莲藕取得好效益的实践中得到启示:水淹田非常适合种植本地红莲藕,荷叶可制茶,莲蓬可食用,藕塘能养鱼虾,规模种植莲藕还能展现荷塘景色,带动农业观光旅游,实现一举多得。

在认清自身优势后,山邑村党总支决定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动员农户广泛参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盘活土地资源。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2013年11月,经姚关镇政府担保,山邑村委会从459户村民手中顺利流转出1006亩连片的水田。

在此基础上,村里成立了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流转土地上规模化种植红莲藕,同时在藕池里发展养鱼、养小龙虾等特色水产。

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利用,山邑村由此走上了一条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产业的新道路。

2014年,山邑村在流转的1006亩水田里种红莲藕、养鱼和小龙虾等,实现收入117万元。

□村企携手打造美丽农村

■利益共享圆村民致富梦

事实上,山邑村并没有市场经营的实战经验,如此大刀阔斧地实行千亩土地流转,发展生态产业,底气何来?

杨绍武说,山邑村发生的变化,源于村干部立足实际带领村民大胆开创、大胆尝试,也离不开村里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康汇公司”)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据了解,山邑村党总支把流转的1006亩土地按每亩800元折资80.48万元,再加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资金,村干部又自筹50万元,入股成立了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推进土地流转的工作中,山邑村依托康汇公司对种植养殖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类等农产品进行开发销售。康汇公司这家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也利用当地良好条件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经过村企共同努力,逐步实现了山邑村农副产品与大市场的对接,促进了当地农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品牌化发展。

与此同时,山邑村还抓住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与康汇公司一起着力打造集“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一体的特色观光农业,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姚关镇副镇长蒋正龙告诉记者,山邑村千亩荷塘荷花盛开的季节,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赏荷观光,平均每天达2000多人。保守估计,2014年来山邑村的游客达15万人。这期间,新开发的山邑生态荷叶茶、莲子等特色旅游产品销量大增,农家乐十分火爆。

在康汇公司经营的农家乐“山邑人家”院内,食客满座,忙得不亦乐乎的公司总经理蒋菲告诉记者,公司2014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

村民刘建国也悟透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他以个人名义向其他村民流转20亩水田,种植红莲藕、养殖小龙虾,年收入20万元。

看到记者一脸疑惑,正在清理零星小龙虾的刘建国用两根手指一比划:就是20万元。

杨绍武说,刘建国说的是实话,小龙虾的市场销售行情一直看好。

村企合作发展生态产业,不仅让参与土地流转的山邑村民坐享红利,还让60多位村民就地当上了产业工人。

杨绍武说,2014年,山邑村按照“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合作社对收入的117万元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农户实现了土地租金、收益分红、劳务工资3份收益。当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6094元增加到7181元。

□集体经济增强治污凝聚力

■消除脏乱农村旧貌换新颜

随着生态产业的日益发展和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山邑村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打造“千亩荷塘、十里画廊、生态农业、休闲胜地”的生态村庄的底气也更足了。

在干干净净的山邑村活动广场,村党总支制作的一组“打造荷美山邑”的宣传展板上,几幅老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从照片上看,过去的山邑村,进村道路泥泞、民居老旧不堪、村内沟渠水流浑浊、房前屋后污水乱倒垃圾乱堆……这与记者几年前第一次到山邑村看到的情景十分吻合。

杨绍武说,当村党总支书记8年了,以前集体经济村里一穷二白,想改变村容村貌没有钱,干着急没有用。2013年底成立合作社后,通过采取混合入股、项目资金入股、资产出租这三种方式盘活了资源。随着种植养殖规模的扩大,山邑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2014年,山邑村利用发展千亩莲藕种植养殖基地组建的强基惠农“合作股份”,以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取得好成效,集体经济入账14.3万元。集体收入增加,为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增强了后劲。

据了解,在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山邑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组建环境卫生服务队和文艺宣传队,修改村规民约中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督促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杨绍武说,姚关镇在山邑村建设了垃圾热解处理站,实现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现在,村民不但主动按每年20元/户的标准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用,还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还统一建设了3个配套设施齐全的公厕,聘用了3名场地保洁员、3名护林员,在村里公共活动场地种植了一批风景树。2014年补贴1.6万元,组织人员对河道垃圾、集中垃圾堆放点进行了定期清理。

蒋正龙告诉记者,山邑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已获得上级部门批准建设,此项工作计划投入150万元,但项目资金只有100万元,资金还有50万元缺口。

对此,杨绍武信心满满地向镇政府表示,村民是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最大受益者,这50万元由村民投工投劳进行弥补。

据了解,在全力打造高原生态水乡的过程中,山邑村14平方公里林区未出现盗伐现象,村里山地石漠化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千亩荷塘水下立体养殖水产品不施化肥、农药,全村90%以上农户用上了电、沼气、太阳能。

记者看到,山邑村3000亩湿地保护良好,穿村而过、流淌千年的山邑河十分清澈,千亩荷塘里正在盛开的荷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娇艳。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