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念好“山”字经? 云岭山乡建起座座“绿色银行”

22.11.2015  11:16

只有把山区的产业做大,经济搞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省委、省政府把决策的目光放到了莽莽大山的密林深处,念好“”字经,做活“”文章,将木本油料作为支撑山区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来打造,仅仅一个“十二五”—— 云岭山乡建起座座“绿色银行

良果筛选 李建军 摄

精品加工 陈德荣 摄

装箱入市 本报记者 张彤 徐雁 李秋明 摄

深秋时节,得益于丰沛的雨水,云岭山区核桃、油茶、澳洲坚果、油橄榄葱茏勃发。从楚雄到大理,从临沧到德宏,全省木本油料的主产区,漫山遍野的绿色透出云岭山乡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云县幸福镇慢蔗村,村民鲁彪一家又迎来了丰收的一年。澳洲坚果已经挂果,丰收在望。“过去老百姓种甘蔗、玉米,亩产值1400元左右,现在种坚果+咖啡,两项相加,每亩收入上万,效益比以前提高了5倍。”幸福镇镇长唐雄说。像幸福镇一样,云岭山区木本油料所创造的财富故事比比皆是。

从点到面,从村到户,持续加温发展的木本油料产业板块,进一步放大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云南穷山变富山的活力与希望。截至目前,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4900万亩,产量90万吨,产值275亿元,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受益群众最多的经济林。云南已建成全国重要的木本油料基地,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跃居全国第一。

探索 资源优势如何变成产业优势

94%的面积是山区和半山区,26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和500多万低收入人口大多生活在山区。只要把山区的产业做大,经济搞活,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难题。”我省对加快发展山区经济作出这样的研判。

念好“”字经,做活“”文章,面对大山,如何把山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走出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的困境。省委、省政府在深思中寻找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山区面积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可选择发展的产业不少,但发展山区经济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的考量,决定了山区产业的培植要既能富山,也要绿山。循着既“”又“绿”的思路,决策的目光看到,我省广大山区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物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适应地域宽广、市场前景较好,又有相当的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的优势十分突出。据此,省委、省政府一手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林业生产力;同时把长远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掀起了把木本油料打造成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大产业的发展热潮。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全省加快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热潮在山乡涌动。做好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特色经济林、培植新兴后续产业的山区综合开发新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要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扶持推动,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扶持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为全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定调、指路。

紧接着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一项项利好政策措施,将全省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以来,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木本油料产业建设;同时,整合林业、扶贫、水利、交通等部门项目经费,统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陡坡地治理、石漠化治理、低效林改造以及四旁植树等林业项目资金支持发展木本油料;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以体制机制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为核桃等木本油料的大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省政府还与国家林业局签订《建设云南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区合作备忘录》,助推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走上了更大的平台。

短短几年,全省各地迅速掀起了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新高潮,在发展的热潮中以“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各地建设大批木本油料样板林、示范林,推广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等新品种新技术、改造低产核桃园,辐射带动基地建设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提高核桃、油茶、澳洲坚果等木本油料的单产和品质;组建多种形式的木本油料专业合作社,核桃等木本油料销售渠道更畅,售价更稳。

全产业链谋划发展,发展精深加工,全省核桃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发展到500多个,年加工产值超过30亿元。油茶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30多个,年加工产值达1亿元。澳洲坚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10多家,年加工产值达1.5亿元。摩尔农庄和信威食品两家企业的核桃产品年销售额已分别达到5亿元和3亿元。

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下的云南木本油料产业渐成气候。如今,广袤的云岭山区,核桃、油茶、澳洲坚果成为群众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成为农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木本油料产业总产值248亿元。在核桃主产区的楚雄州,人均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6亩,产区林农人均核桃收入900元;在被称为“坚果之乡”的永德县,全县进入挂果期的澳洲坚果1.2万亩,产量达399.9吨,为农民增收13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