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房改善记得住乡愁——大理州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报道之四

12.12.2018  15:03
 

□ 通讯员 张斌

暖风吹来满眼春。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视察。在洱海边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说:“古生村是古村落,保持古朴、形态整洁,依山傍水、得天独厚,你们很重视生态,把环境和生活结合得很好、人与自然结合得很好、污水垃圾处理得很好,符合遵循自然的生活方式。”在李德昌家,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的房子很有样子!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这是总书记对白族古村落的肯定,是对白族人家住房的赞扬,是对大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居民住房改善的认可,更是对今后发展的殷切希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大理州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2017年,大理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6.5亿元,比1978年增长240倍;全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为31779元、比1978年增长91倍,农村居民为10525元、比1978年增长198倍。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从拥挤的住房搬入宽敞的住房,告别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子住进砖混结构的单元房,少数人家还住上别墅,住房设施完备,水、电、路、网络一应俱全,大多数农村家庭实现一户一宅新民居,家家养花、户户流水。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6平方米,比1980年的8.89平方米增长3.68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7平方米,比1984年的18.95平方米增长1.1倍。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改革开放以前,在城市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1988年大理率先在云南省进行住房改革,以出售公房为重点,售、租、建并举,从部分产权到全产权,再到终结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货币化改革。从以租为主到以买房为主,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一条条宽敞的新街道不断建成,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旅游地产、养老地产风生水起。2017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120.3亿元,不少外地人、外省人纷纷到大理置业购房、工作生活。

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农村白族民居犹如美丽的艺术品,是大理州房屋建筑的亮点和农村住房改善的缩影。白族民居多为独特的组合式院落,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改革开放四十年,大理州农村居民住房得到喜人变化,房屋结构从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或钢混结构,从一宅几户到一宅一户或一院一户,从无住房设施到设施基本齐全,通水、通电、通网络,从人均建筑面积十几平方米到39.7平方米,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不变的是大青树旁白族民居的魂,不变的是青瓦白墙、照壁、堂屋木雕格子门、石刻粉画,不变的是养花养鸟、流水绘画。放眼望去,在苍山和洱海之间,白族村寨、白族民居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天上人间、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