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万尾金线鲃流回滇池 一度濒临灭绝

10.12.2014  09:36

人工培育的金线鲃鱼苗 记者 周明佳 摄

昨日上午,滇池湖畔的西华湿地公园,25.6万尾滇池金线鲃游回滇池水体,在波浪的帮助下游到更深的水中。就在人们往滇池里放金线鲃时,红嘴鸥也闻到了鱼苗的味道,从远处飞来了几十只,不停地落到水面上,叼起一尾鱼苗又飞起;捕鱼技巧好的,瞧准了喙往水里一蘸,就叼起了一条。

金线鲃一度濒临灭绝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是滇池特有鱼类,和抗浪鱼、大头鲤、大理弓鱼同为云南四大名鱼,同时也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为中国珍稀濒危特有鱼类。

这种鱼在阳光下游动时褶褶闪光,金线鲃的名称由此而来。体长可达23厘米。它居住在湖泊深水处,喜欢清泉流水,过着半穴居生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滇池金线鲃还是滇池里的主要经济鱼类。后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水质恶化、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使得滇池水生生物,尤其是像滇池金线鲃这样的土著鱼类在湖体中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

25.6万尾鱼苗流回滇池

昨天上午,在滇池边西华湿地公园,一袋一袋装好的滇池金线鲃鱼苗,在密封袋里游来游去,有的聚成一团,有的分散开。

活动由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等单位组织。10点多,公证处公证人员开始对育苗数量进行计数。同一个地点,鱼苗摆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一个地方的鱼苗是由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繁育的,共有17.6万尾;另一处的鱼苗是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繁育的,有8万尾。

早在2003年,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保育研究基地就开始进行滇池金线鲃的人工繁殖研究,2007年首次实现人工繁殖。中科院昆明分院副院长、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说,金线鲃放流到滇池水体后,它们会吃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从而减少水藻的数量。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在鱼塘里培育出来的鱼苗在滇池中能存活吗?对此,杨君兴研究员说,前几年他们做过实验,在西华湿地和梁王湾的滇池水体里各放了100尾鱼苗,装在笼子里,1年后发现金线鲃的存活数在80%多。金线鲃是半穴居动物,它们要在龙潭里产卵。但现在龙潭绝大多数被截断了,金线鲃无法回到产卵地产卵。他希望下一步能把龙潭到滇池的水道打通,为金线鲃疏通产卵地的航线。

目前,滇池金线鲃的售价在600元/千克左右。

记者 杨质高(春城晚报)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