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问诊”记

28.01.2015  18:35

    新华网云南频道1月28日电(李玲艳)一月的昆明,春天的气息已经在冬樱花的枝头跃动,一年一度的云南两会如期而至。而编辑小李却有些无精打采,无法跟上这一“盛会”的节奏,看着其她同事们风风火火寻找选题、布局报道,小李头痛欲裂、思维短路。

    素日活蹦乱跳的小李霜打茄子般的模样引起了资深前辈老黄的注意,她告诉小李:“你肯定是生病了!”什么?生病,小李摸摸额头,没发热啊?前辈神秘兮兮地说:“你这恐怕不是一般的病!不如请个‘大夫’诊治诊治?

    小李带着疑惑和不解找到了“医生”,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曹立新副教授对小李进行了“把脉问诊”,她首先询问了小李的“症状”。

     症状一、热衷肥皂剧

    打开电视,正值新闻时段,小李毫不犹豫拿起遥控器,切换到小米盒子,看起了肥皂剧。比起改革发展、GDP数据、反腐倡廉、人事任免……小李更喜欢追剧,最近热播的《何以笙箫默》剧情跌宕起伏,帅哥美女扎堆,好不过瘾!打开浏览器,小李关注更多的是娱乐、时尚等轻松的内容,还是星座、旅游节目的忠实粉丝。打开手机APP,大多是游戏。一看微信订阅号,最严肃的就是单位的公众号啦!

    小李想,这是生病了么?身边的朋友不都这样?

     症状二、沉默没意见

    对于各种投票、调查、测验,小李嗤之以鼻,采取“三不政策”,不关注、不参与、不跟帖。说起近日热点事件或者时政话题,小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说起淘宝、美容,小李滔滔不绝来了兴致。对小李而言,老公孩子就是“全人类”,她厌倦于所谓的“国家大事”,对“民生民计”无所感想,参与公众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持沉默,充当听众。

    小李无辜地说,生活节奏太快,我根本无暇顾及其她,这只是生活状态而已,怎么就成了病?

     症状三、专注泼冷水

    其实小李怎么会甘心做“沉默的大多数”?要说她也算个“吐槽”高手。就说两会吧,她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多是一级跟着一级定,步调一致,规定动作多,围绕本地实际的原创动作少。而那些有关教育、卫生、环境、医疗的热点提案议案也是年年提,年年不见成效。“这根本不可能”、“哪有这么容易”、“这些都是形式主义”……对于政府的规划部署、实施方案,小李真的很“毒舌”。

    小李寻思,这恐怕只是缺乏信心吧?

     症状四、怀疑成常态

    吃饭不相信食品安全,上医院不相信医生医德,打官司不相信司法会公正,觉得一切陌生人都是威胁,不相信媒体报道,政府说什么都加以怀疑……“质疑”成了小李生活的“新常态”。对于那些指点江山的“愤青”,小李当然也不会理会,她始终记得那句至理名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理她人瓦上霜”。

    小李琢磨,自己真的有点不对劲儿。

     小李:我是生病了么?

    专家:你的症状不少人都有,政治冷漠症是现代社会的常态,它是对现代生活现象的一种描述。首先它是一种政治态度,是公民对待政治问题和政治生活的基本判断和心理前提,是决定和支配政治行为的关键,政治冷漠表现为对政治冷淡、漠视、对政治生活缺乏信心和兴趣,缺乏参与政治活动的动力的一种心理状态。你觉得你的症状符合这个情况么?

     小李:看来我真的是“病了”,那么“病灶”在哪里呢?

    专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政治体制、经济根源、社会原因、历史文化原因、心理原因和公民主体原因都可能有影响,主要一条我认为是大家被排挤在公共事务的讨论、决策、实施、监管等公共事务之外,因而有一种无力感,无力而无奈而无感而冷漠。

     小李:长此以往,会造成什么影响?

    专家:很多人不愿意涉及公共之事,高高挂起保护自己的状态实际是在伤害自己,当摆脱政治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失去了价值。另外,这将使公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公权力没有监督之可怕,不仅老百姓遭殃,官员自己因为没有规范和约束最终会导致自我毁坏。

     小李:还有救么?该怎么治疗呢?

    专家:简而言之,方法不外两种,第一种是建章立制,让大家有表达利益的渠道和积极性。夯实物质基础、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拓展参与方式、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公民政治社会化、推进公民教育、提升公民主体意识、加快培育公民社会、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保障……这些非常重要。第二种就个人而言,人必须和外界发生联系,政治是一种公共性,是人与社区的粘合剂,对于公共事务该发声时必须发声,哪怕声音再微弱,即便没有用也要关注,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两者不能彼此以对方为先决条件,应相辅相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