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革,并不是“推翻即合理”

23.10.2015  11:55

    数学一直是我国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标配”课程,然而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一所公立小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却取消了数学课。同时,学校会在二年级时,给学生开设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奥妙,逐渐培养兴趣。校长称,逻辑性强的数学课程并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而且小学数学知识点不多,很容易让低年级的孩子养成死记硬背的怪圈里。这项大胆的改革也引发了不少的争议。(10月22日《中国之声》)

    这一稍显激进的教改举措,自一开始就饱受非议。公众之所以关注此事,无疑也有着多方面的考量。归纳而言,所有的意见之争,大致集中于两点,也即数学是否有用?以及,数学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几乎可以预见,当我们讨论数学课的存废,注定难以单纯从学科本义、教育规律出发,而势必会夹杂太多的经验评判与认知偏见。这是因为,素来与应试体制深度捆绑的“数学教学”,已然给几代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负面记忆。

    虽有不同声音,“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还是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然而,需要追问的是,这种“支持”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该校校长表示,低年级数学知识点少、逻辑性强,因而不适合低龄孩子——可以说,这番表述完全是“经验主义”的,并无明确的实证研究支撑。试问,难道仅仅凭着一己之见,就可以改变标准化的小学课程设置吗?这一教改试验,又是否获得了主管部门的授权,能否做到动态评估和后果可控?

    要知道,公共教育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复杂议题,绝非某个人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就可以随意调整,也绝非摆出一套看似能自圆其说的说辞就可以推到重来。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当现有的教育模式备受诟病久矣,任何“逆向”的改革举措,都很容易获得广泛支持……可是想过没,即便传统的小学数学课设置不合理,难道将之取消就是天然合理的吗?说到底,在推翻与重建之间,我们理应有更成熟的思考才是。

    一个共识是,小学数学课程必须改革。至于改革的具体路径,却绝非一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数学奥妙”这么简单。一直以来,数学教学因其超前的难度要求、密集重复的习题训练,而被许多人吐槽不已。这一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培养出了学生极强的运算能力、解题能力;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造成了某种催熟效应,限制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深度和质量,致使其研究生涯严重缺乏发现并描述问题、给问题建模和抽象化推理的能力。

    讨论数学课程改革,不应该总是摆出“救救孩子”一类的苦情姿态。当然,我们确有必要去反思,如何实现数学课与学生心智的更好契合?但是,同样要去追问的则是,该怎样重塑数学教育的方法论与目标激励,从而引导学生拥有“更本质的数学能力”。这一切,都有赖于通过体系化论证给出成型方案,而不是寄希望于某人某时的灵光一现就可求解。(然玉)

编辑:王莹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