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生产重回扩张区间 经济低谷的一抹绿色

02.03.2015  17:51

尽管经历了春节假期,但中小企业生产活动却逆势上扬。2月25日公布的2月汇丰PMI初值数据升至50.1,创下了4个月来高点,这也是该数据今年以来首次站上50荣枯线,表明制造业活动重新进入扩张区间,成为经济寻底过程中不多见的一抹绿色。“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在2月春节前有小幅改善,只不过,国内经济活动可能仍继续低迷,从外需看来也存在不确定。”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多家机构认为,考虑到受春节影响扰动较大,2月汇丰PMI初值数据不宜过度解读,中小企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货币政策近期仍有必要进一步宽松。内需回暖从分项指数来看,2月产出分项指数为50.8,高于1月的50.3,创5个月来高点,表明内需有所回暖;新订单则为3个月高点。

此外,2月汇丰PMI初值中的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出现了扩张,采购和产成品库存重返50上方,这明显不同于前期走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此前指出,目前企业心态较为积极,对全年经济形势抱有信心,2月春节过后补库存需求料将加快释放,带动供应链活跃、经济走势趋稳。汇丰2月PMI初值较上月略微上升;不过,新出口订单分项指数47.1,为2014年4月以来首次萎缩,且为2013年6月以来最低,创出20个月最低点,表明出口需求疲弱,显示了当前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仍需要政策加以支持。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加速增长还不够稳固,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非常大。

从最新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创近年来最低水平可以看出,近几个月全世界出口和贸易形势明显下滑;此外,通货紧缩的加剧使中国经济各项指数下降,造成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萎缩,同时也造成就业指数的加速回落。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称,当前工业经济仍低迷,2月以来地产销量和电力耗煤增速降幅较大,通缩风险依然未消。屈宏斌表示,内需回暖拉动节前制造业活动略微加快,企业节前补库存,采购活动上升,产成品库存小幅增加;尽管投入产出价格指数降幅收窄,但需求面疲弱的状况未扭转。最新数据显示,受内需小幅提振影响,制造业略有好转但尚不稳固;居民消费、工业生产依然萎靡,可能影响2月份经济数据的表现;内需不振和通缩压力尚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并行宽松。而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看来,受春节影响,2月的汇丰PMI初值的样本仅是2月10日到18日的数据,存在一定扰动。结合其他数据综合来看,2015年开局经济承压的态势并没有变化,主要体现在国内投资的下行压力,同时外需的回落值得关注。进一步宽松尽管数据向好,但和往年相比,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

姜超分析认为,汇丰PMI尽管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高于市场预期的49.5,指向制造业景气指数短期回暖;不过,将1、2月合并平均值仅为49.9,处于历年同期中等偏低水平,过去十年中仅好于2009年、2012年和2014年。“PMI上升可能是‘虚晃一枪’,汇丰预览值上升并没有预示后续经济走强。”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汇丰PMI预览值上升对应后续经济上行时期一般有地产开发投资上升周期和制造业补库存对应,与当前经济运行周期不匹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跌破50荣枯线,为2012年9月以来的最低位。同时,1月份CPI大幅下降至0.8%,PPI通缩率水平加剧,同比降幅达4.3%,同比来看,PPI自2012年3月起一直保持负值。1月份的CPI、PPI数据均创5年以来的低值。管清友认为,去年底的降息对房地产销售的提振在衰减。

全国房地产市场在分化,一线城市受益于人口流入等因素,多数二三线城市受制于人口流出、库存高企,货币宽松对房地产提振相当弱。预计一季度可能还看不到房地产销售的明确拐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行周期不改,未来经济还需货币宽松和基建“稳增长”托举。“结合终端需求改善有限,我们预计未来政策仍将趋向宽松,在4月开工旺季前,存在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姜超称。此前,长江商学院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中,企业融资环境2月数据为40,1月数据为41.7,微幅下降,低于荣枯线,这表明当下企业融资环境不佳。瑞银证券首席分析师汪涛分析称,去年四季度以来,通胀下行将实际利率推高了100多个基点,与实体经济持续下行形成鲜明反差,这导致还息负担加重、实际货币条件被动收紧。预计今年央行有两次降息,随着春节因素影响的消退,3-4月可能出现首次降息。“经济增长与通胀动态指向进一步的货币政策举措。”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在增长方面,近期增长趋势依然低迷,国内需求尤为如此。最新商业调查的数据疲软、1月份进口数据走弱以及行业利润走弱均说明了这一点。同时,通胀势头进一步减弱导致实际利率提高,在国内需求低迷、国内杠杆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可能会加剧经济调整期的阵痛。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