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寻甸县“一镇带三村”走出村美民富路

11.11.2020  15:22

  作为“云南省特色小镇”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凤龙湾小镇独特的生态风光和童话故事令人迷醉,逐渐成为省内外游客旅游度假的网红打卡地,成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随着寻甸县高位推动实施“一镇带三村”特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乡振兴示范样板,着力巩固脱贫成效,凤龙湾小镇还将演绎出更多村美民富的动人故事。

   强化组织领导,注重统筹指挥——

  构建高效运转体系

  “我们将凤龙湾小镇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总体构架统筹安排,通过构建‘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企业助力’的运作模式,实施‘一镇带三村’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凤龙湾小镇开发与景区比邻3个自然村联动融合发展。”寻甸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3个自然村分别是塘子街道大坝者村和七星镇小坝者村、老村子村。

  该负责人说,寻甸县聚焦加强领导体系,着力构建高效实用的项目推进指挥机制。一是成立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凤龙湾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县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5名县级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27个有关部门“一把手”和塘子街道、七星镇主要负责人组成。二是组建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专班,围绕重点难点逐项突破,实现历史遗留问题快速清零,项目全面实施。三是建立高频次的工作例会机制,既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更聚焦阶段任务,全力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强化规划布局,注重农旅融合——

  提升乡村发展品质

  “一镇带三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文旅型小镇和民族团结示范村,带动建设“村在绿中,房在果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美景,形成以乡村旅游为主导,多种产业形态融合发展新格局。

  辩证分析,突出“村企共建”。景区核心区3个自然村世代靠着凤龙湾的山水生活,解决好景区开发和传统自然村的保护,事关凤龙湾小镇长远发展。寻甸县不搞大搬大拆大建,创新村企合作、村企共建、村民共治模式,推动旅游开发和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实事求是,突出“新旧结合”。“一镇带三村”项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兼顾人造景观和自然乡土特色,保持乡村传统文化的根脉和本质,在充分开发特色的基础上做到“新旧结合”,提升品位、规模和层次水平,争取更大市场发展空间。

  差异布局,突出“一村一品”。3个自然村在保持乡村独有田园风光和农家文化基础上,弱化商业化、城市化氛围和人造景观,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布局。大坝者村定位为牧野农场、田园风情,着力营造童话意境,风貌改造以茅草坡屋顶为标准;小坝者村定位为民俗文创、鲜花世界,重点突出鲜花小镇风格,风貌改造以红瓦坡屋顶为标准;老村子村定位为渔家乡村、森林人家,整体风格中式古朴,风貌改造以青瓦坡屋顶为标准。

   强化产业提升,注重发展成效——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一镇带三村”坚持从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带动百姓发展多种业态、多种形式的致富路子,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引导新兴旅游服务产业发展。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现有人才资源活力,努力回引在外务工“能人”,鼓励支持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2019年,凤龙湾特色小镇共接待游客62.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增加4万余元,带动周边2000多群众参与旅游业发展。村民还在餐饮、民宿、商贸、集市、农家乐、趣味采摘等领域进行多模式、多业态的自主创业实践,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经济结构从农耕经济逐步转向旅游经济,逐步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型发展。

  引导传统种植业养殖业提质增效。当地党委和政府结合各村传统产业及村落生产发展实际,分别编制了大坝者、小坝者和老村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传统种植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果采摘区、农耕体验区、萌宠互动区、家庭体验农场、百果园等相继开工建设,传统养殖业同步改造升级,既有效提升了人居环境,又实现了养殖业提质增效。

  引导企业劳务供需无缝对接。项目实施以来,凤龙湾小镇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带给周边村庄的用工红利初显,企业和3村实现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实现企业用工满意和村民务工高兴的“双赢”。当地还根据旅游小镇多元化市场需求,结合产业发展人才需要,着重做好3个自然村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工作,全面覆盖餐饮、住宿、保洁、安保等行业。

   强化群众参与,注重村民意愿——

  提高乡村治理能力

  “一镇带三村”坚持从村民利益出发,尊重村民主体地位,让广大村民全面参与,激发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乡村治理“自治、德治、法治”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村民代表充分履职,群众全面参与决策。“一镇带三村”从计划到实施,历经了现场初步调查、设计单位座谈交流、专家踏勘调研、企业村民共建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设有政府企业村民交流互动环节,政府主讲政策、企业主述思路、村民边听边反馈,专家团队详细讲解发展方向、发展路子、共建模式,从源头避免因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矛盾隐患。七星镇、塘子街道还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学习考察人居环境整治、风貌改造、民族文化融入等先进做法,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凝聚了工作合力。

  村民共建合作社,群众利益全面保障。3个自然村各自成立合作社,村民作为社员参与,村子的集贸市场、停车场、旅游厕所、环村道路、村内巷道、活动中心、活动广场、田园步道等公共设施,由企业统一规划出资建设,建成后移交合作社经营管理使用。村党组织建立健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经营收益一部分转为村集体投资资金,一部分作为集体分红,直接按股份分配给村民。合作社还借力“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把本地特色旅游产品等销往全国各地,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村企共建共享,群众全面参与建设。村民主体意识、主角意识不断增强,在住房风貌改造、巷道风貌改造、出入口提升改造、空置住宅商业改造、河道景观改造、居民厕所改造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方面,自愿按照规划美化提升自家周围庭院景观。村民还主动退让自家土地,积极支持村内道路“拉直、改弯、修平”,实现车辆交通“内环”“外环”环村通行,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