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宾川农产品初加工实现组装式冷库储藏

09.11.2015  15:40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 通讯员 张耀辉 王文彪)多年来,云南宾川县被列为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冷库建设)补助项目示范县。中央财政共投入项目补助资金1647.7万元,建成组装式冷库295座,约占该县冷库总数826座的36%,辐射带动了县内531座冷库建设。项目惠及农户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新建冷库基本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的目标。

截至2015年10月,纳入补助新建的冷库为54座,惠及农户17户、合作社8个,补助资金291.6万元。

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宾川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助推了全县葡萄、柑桔、葱蒜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宾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宾川县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全部为组装式冷库建设,主要用于葡萄预冷及柑桔、石榴、苹果、核桃、野生菌、葱蒜等冷藏保鲜。宾川县通过及早准备,抢抓葡萄上市前的有利时机抓紧实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的目标,为宾川县葡萄等农产品实现“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项目实施,宾川县300余户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学到了冷库建设、冷库管理的相关技术,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

同时,带动身边农户形成了“学技术、用技术、建设施、促增收”的良好氛围,农产品产后初加工设施经济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项目实施四年来,新建冷库295座,库容量9万多立方米,实现葡萄冷藏90余万吨,加工产值45亿元,冷藏收入4000余万元。

宾川县兴宏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明洪是第一个将红提引入宾川县的农民企业家,他种植的红提,克仑森,黑提等品种的葡萄农产品经预冷后运输,市场销售范围从邻近地区扩大到全国各大中城市,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韩国、泰国、越南、缅甸、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宾川县实现外贸出口达9159万美元,同比增18.06%;2015年1至10月,全县实现农产品出口创汇7782万美元,同比增4%。

记者了解到,当地共培育了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21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户,超5000万元的企业4户;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1户,其中省级7户、州级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8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3个、州级示范社4个,发展会员2万余人、农民经纪人6000多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61个,年交易量20万吨以上。。

记者看到,由于实现了农产品增值,延伸了产业链,促进了宾川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冷库建设呈现出“一业兴带百业旺”的良好局面,进巩固了葡萄等高原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5年,宾川县葡萄总面积达18.48万亩,预计总产40万吨,总产值30亿元,成为全国县级规模最大的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被誉为“高原葡萄城、南国吐鲁番”,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据省农业厅统计,2014年,宾川县种植业总产值58.81亿元,亩均种植业产值15855元,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129个县市(区)第一。

截至201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在宾川建立了云南省第一个县级运营服务中心,65个村级服务站(淘宝店),累计下单14万单,累计交易额1250万元,促进了全县物流配送加快了近40%,为农产品上线销售奠定了基础。阿里巴巴“特色中国·宾川馆”成功开馆运营,实现上线企业和个人45家,入馆企业37家,建立店铺37个,上线农特产品20余种,宾川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网络化销售。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