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高原农业快速发展

11.10.2014  10:20

  近年来,宣威市以云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为契机,牢牢把握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彰显自然属性,突出生态引领,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建设高原特色农业大市为目标,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支撑,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基地建设、高产示范、农产品加工营销为切入点,强力实施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和产业联动措施,巩固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特色经作大县地位,呈现出独特的“高原态势”。

高原粮仓成效显著。 宣威是云南最大的产粮大县,全国玉米、马铃薯生产基地县。 2014年,宣威市围绕粮播面积289万亩,产量8.4亿公斤的目标,以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和玉米成熟技术模式攻关示范县为契机,投入科技增粮资金2060万元,兑付惠农资金22684.8万元,举办50万亩玉米马铃薯样板,集成推广玉米“五配套、五统一”、玉米W型和U型抗旱集雨栽培、马铃薯高垄双行等集成技术,带动推广地膜玉米125万亩,农作物间套种240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55万亩,水稻钵盘育秧及抛摆秧栽培技术1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30万亩,全面实现100%玉米地膜覆盖、100%间套种、100%良种。今年人努力,天帮忙,玉米长势前所未有。9月19日,省农业厅组织相关机构专家对宣威2014年部、省玉米高产样板进行测产验收,板桥耿屯片区模式攻关试点最高亩产1095.96公斤,创滇东北地区最高亩产。百亩攻关示范片突破吨粮,平均亩产1002公斤。新品种研发再创佳绩,经审定151个新品种展示评选活动中,“宣黄单8号”、“宣宏2号”包揽冠亚军,为粮食持续增产奠定了基础。

  特色经作星火燎原。 全市经作产业在“建点、串线、连片、带面”思路的指引下,向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靠拢,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形成了以蔬菜、中药材、水果、花卉、蚕桑、火腿等的燎原之势,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点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优势,找准特色,一是特色产业园数量多。截至目前,100亩以上特色产业园有78家,其中,蔬菜27家,中药材28家,花卉8家,水果8家,其他特色经作7家。二是经营种类繁多。蔬菜类有20余个品种,主要有白菜、芥蓝、辣椒、西红柿、白芸豆、荷兰豆、甜脆玉米等。中药材类有18个品种,主要有重楼、党参、白术、当归、金铁锁、灯盏花等。三是经营主体类型多。经营主体有企业、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引进云南丽都花卉有限公司在龙潭种植食用玫瑰3000亩,云南宏斌蔬菜有限公司、香港龙华蔬菜公司、清和力蔬菜公司入驻热水镇,建立陡沟万亩蔬菜精品庄园。宝山镇吉瑞魔芋种植合作社,在摩戛和德积建设魔芋生产基地500亩。龙场镇种植大户姬丽萍共承包500亩土地种植红提等。

  “线长”:一是布局沿线长。特色产业园多布局在国道、省道、市乡公路沿线及适宜特色经作种植区域,着力打造板桥、落水、热水、虹桥片区和宣天线、鸡田线、虹热线、清务线、宣可线、宣会线、龙宝线等农业优势产业带。二是外销线路长。宣威市紧紧围绕“满足市内、拓展市外”的特色经作发展目标,让更多的优质宣菜“走出去”,市内部分蔬菜以远销到国内数十个城市。热水万亩蔬菜直接供应香港。

  “面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扶持发展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一乡一园“建设,注重乡镇相对集中成块、成片、成规模。全市推进土地流转面积14.6万亩,建成热水1500亩灯盏花、来宾4350亩金银花园、宝山1162亩中药材产业园、热水万亩供港蔬菜园等特色产业园78个,带动全67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其中蔬菜40万亩(订单蔬菜8万亩),中药材5万亩,水果9.4万亩,花卉2.5万亩,魔芋5.9万亩,蚕桑4.2万亩,预计实现产值将达到14亿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有序发展。 全市已登记注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57个,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05个,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48个,按加工原料分,玉米饲料加工2家、马铃薯薯片加工2家、火腿加工业25家、冻鲜肉生产加工业3家、魔芋加工1家、食用菌加工1家、木材加工4家、蚕丝加工1家、白糖加工1家,酿酒加工3家,蔬菜加工2家,生猪屠宰2家,黄豆腐加工1家。实现营业收入125349万元,带动农户31.8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宣威市紧紧围绕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务、中低改办、烟草、科技等相关部门的重大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高原特色农业,全力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自2010年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围绕到2020年农民人均1.5亩高稳产农田目标,整合项目资金6.55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地20万亩,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120万亩、商品粮基地10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6万亩,植保工程41万亩;建成动物防疫站22个、标准化规模养殖1370个、农产品质检站1个;建成覆盖全市、28个乡(镇、街道)、354个村(居)委会、3802个自然村的数字乡村网和1个市级农业信息网站;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现有各类农业机械1.27万套,农机总动力48.6万千瓦,农作物机耕面积150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40%。现已争取旱涝保收、旱作农业、蚕桑基地、设施蔬菜、中低改、现代种业、基层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7个,分别布局在全市22个乡(镇)实施,规划投入资金3762万元,各项目正有序推进。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和闯市场的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解决了政府“”不了、部门“”不了、单家独户“”不了的难题。现已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07个,培育种粮大户304户,经营面积31.84万亩,销售粮食8126万公斤,占全市粮食外销量的26.7%;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达25.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企业云淀淀粉、德康希望、神农集团、天使土豆等农业招商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建设淀粉厂、薯片厂、神农仔猪繁育场、饲料加工厂、肉链厂、生猪屠宰厂,玉米糖加工厂,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达35.7亿元。

农产品质量监管有力。 一是强化宣传,提高企业的法制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专项整治防治力度,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生产基地的检查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今年共立案9件,涉及农药的3件;三是推进“三品一标”的认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基地12个,生产基地面积3000公顷,今年申报6个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经省、市有关专家验收;四是加大抽测力度,对重点市场、超市、基地加大抽检密度,今年已抽检各类样品2600余个,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送检样品6个,配合省农业厅抽检2例。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宣威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和产业化战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狠抓粮、烟、猪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劳务产业,在农产品总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劳务收入持续增长的利好因素拉动下,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