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更大作为
3月19日,昆明市召开了全市2018年国土资源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省两会及市委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会议总结了2017年国土资源工作,分析形势,并部署2018年国土资源工作,实现新跨越的具体措施。
会议明确要求,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要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减少收费科目,建立“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实现“一站式”受理,探索“一窗式”服务,确保今年6月30日起实现我市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既定目标,并强调,重点保障我市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用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实行分类调控,建立房地产多元化供地机制。不遗余力支持脱贫攻坚,重点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快释放国土资源扶贫政策效能。
会议提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为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措施,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取得新成绩。2018年国土资源工作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全力支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积极主动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维护和发展群众资源权益;积极推进国土资源领域改革;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
会议强调,今年将继续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全力服务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着力打造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加快“十三五”高速公路和服务区用地报批工作,重点保障“四个一百”“五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和农民建房用地。当前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宝能集团、康美药业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为全市实现2018年“开门红”提供资源支撑。
2017
稳中求进 保障有力
2017年,是党和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不利局面,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提升工作水平,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保稳定促发展 更加优质高效
全力保障稳增长政策落地。全面完成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全年获批83个批次,3.64万亩(包含滇中)用地指标,完成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报批2.64万亩,全市供应土地491宗、3.53万亩、收缴土地出让价款413.93亿元,较2016年增长48.7%,保障性住房用地实现应保尽保,全市“五网”建设、“四个一百”、易地扶贫搬迁,以及社会民生建设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入贯彻落实国土部、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我市存量用地清理和盘活,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我市的1480宗、8.03万亩疑似闲置土地,处置核销1074宗、5.77万亩。
全面提升矿政管理水平。全面完成了171个探矿权、941个采矿权的年检网上报备工作,全面实现了矿业权年检工作的部、省、市、县四级联动和成果共享。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事中联合审查、事后有效监管工作新机制,完成了矿业权联勘联审18个,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30个。
保资源重生态 更加坚定有力
全面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昆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通过国土部验收,划定数据库中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475.86万亩,超过下达指标1.97万亩。坝区耕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171.92万亩,坝区基本农田保护比例78.62%。加快推进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完成19个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工作,建设规模13.101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3490万亩。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治理保护。严格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昆明市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报告已通过审查。大力推进矿业权联勘联审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监管,认真落实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保护要求,深入推进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采矿采砂采石点整治关停和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去年共关停采矿采砂采石点72个,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方案34个,治理恢复面积5万亩,该项工作也得到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全年开展巡查9200余次,出动2.3万人次,发现违法1751宗。当场制止土地、矿产违法行为249宗,向地方政府或委办局报(函)告515份,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土地矿产管理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
保权益利民生 更加用心用力
扎实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认真对全市181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核查,涉及120个乡镇,威胁3.8万户、17.7万人,潜在经济损失5.76亿元。不断充实、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逐点发放地质灾害防治“两卡一书”4.16万份、落实监测人员3552人。争取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6661.4万元,市级自筹配套专项资金3200万元。
加快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全面实现县(区)、市、省、国家四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纵向贯通和信息共享。全市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约33万件。其中主城区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 25.8万件,其余9个县区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7.2万件。
抓改革促规范 更加积极有序
稳步推进房地一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石林县被确定为我市房地一体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登记发证试点县,石林县以大可乡中龙村委会大波落黑村为试点,于去年6月22日举行了发证仪式,正式开启全县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
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出台了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实施意见。有力地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不断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推广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完成了我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收尾工作。昆明市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由原来10个基站增加为14个,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及用户工作效率。
正式启动了二级市场试点工作。2017年5月,《昆明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试点实施方案》获国土部批准通过,试点区域按照的试点制度文件、交易规则、工作流程开展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交易7宗,面积464.5亩,成交价12.9亿元;办理抵押土地37宗,1477.8亩,涉及金额56亿元。
2018
坚守底线 主动作为
今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明确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总体目标是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集约高效利用国土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设法治国土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建设和谐国土是落实共享理念、保障和改进民生的必然要求。
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指出,要把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新部署,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国土资源工作,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不断推动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历史的视角审时度势,以发展的视角谋划全局,以辩证的视角统筹协调,客观认识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主要从四个方面深入谋划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一是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国土建设;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和发展群众资源权益;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国土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国、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为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措施,围绕10个方面工作重点,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工作取得新成绩。
优化国土空间 提高资源配置
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划编制以2035年为目标年,以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为重点,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规划编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达到“两规合一”目标,确保昆明市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我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率,满足保护和建设的双重需要。
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全力服务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着力打造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加快“十三五”高速公路和服务区用地报批工作,重点保障“四个一百”“五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应保尽保保障性住房和农民建房用地。当前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做好宝能集团、康美药业等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工作,为全市实现2018年“开门红”提供资源支撑。
多渠道保障建设用地供应。深化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开展城镇低效用地调查和再开发工作,继续强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深化落实产业用地政策,落实单位GDP耗地下降目标考核。科学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人地挂钩,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做好耕地保护 强化建设用地
今年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贯彻落实中央4号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的细则,把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加快耕地保护新机制的推进落实。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管控性保护,促进新增建设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从源头上减轻耕地保护压力。加强建设性保护,切实做到“补足补优”。加强激励性保护,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发挥好“利益调节”作用。
积极化解耕地占补平衡矛盾。规范开展增减挂钩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商服和城镇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用地使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不得低于同类用地供应量的25%。改变建设用地项目与补充耕地项目逐一挂钩的做法,鼓励采取PPP、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等,投资或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合理有序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垦造优质耕地和水田,多渠道落实耕地补充任务。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强化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重大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的必须严格论证,按法定程序报批,对擅自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多措并举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积极服务“三去一降一补”。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用地政策体系,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严格把好新增产能用地、用矿关口,不向过剩产能和低水平重复产能供地、批矿。
坚持分类调控。建立住宅用地供应分类管理制度,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宅基地,实行计划单列、快速审批、应保尽保。探索建立房价与用地供应联动机制,稳定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
积极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保障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医疗卫生、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用地,保障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业发展。年度用地计划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大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
积极主动 打好三大攻坚战
坚守国土资源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国土资源领域是防范风险的重点领域,涉地资金问题、土地储备问题、土地违规抵押融资问题历年来呈高发易发态势。今年要严格规范土地融资管理,进一步构建公平、公开、高效的土地交易市场机制。
强化国土资源脱贫攻坚政策落地。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沟通协调,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中央出台的扶贫用地保障政策、增减挂钩政策、光伏扶贫用地政策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特殊政策,更加注重研究和打好政策“组合拳”,将土地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地质灾害搬迁等政策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深度贫困地区和乌蒙山片区脱贫攻坚国土资源支持政策,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统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用地,加快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涉及我市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
切实做好防治污染相关工作。积极做好我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认真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制。深入推进滇池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采矿采砂采石点整治关停和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抓好已关停矿点的监管工作和植被修复,确保年内完成全部修复任务30%以上的修复面积。
抓好建设用地使用权二级市场试点工作。按照实施方案及细则推进二级市场试点工作,加强试点统筹和工作指导,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认真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收官”。
确保完成年度改革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8年改革任务目标和重大改革事项,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出台改革举措,扩大改革权能效益,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网上审批”,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承接好下放的行政审批权。主动对接服务,优化办理流程,加快推进2000坐标系统一进程,多措并举、缩短发证周期,加快城中村土地供应。
优化审批流程 压缩办理时限
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统一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发证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完成试点发证的基础上,拓展扩大示范效应。不动产登记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目前,我市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客观上存在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加之相关基础工作薄弱,市国土资源局表示,必须坚持“最多跑一次”,实现“一站式”受理,探索“一窗式”服务,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受理程序,压缩办理时限,确保在今年6月30日起实现我市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既定目标。
确保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好局。2018年是“三调”的关键一年,将在我市全面实质铺开,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头绪多,要按照打造高科技工程、共享工程和廉洁工程的要求,“稳起步、快推进”,统筹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原则下,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和做法。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要切实落实防灾减灾责任,深入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强化重点地区、重点工程和重点时段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防范,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强化汛期防治工作,推进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加强执法监察 确保整改到位
全力做好国家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对我市未整改到位和正在整改的92个问题实行销号管理,涉及整改的县(市)区和开发(度假)区要克服困难,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严格按照原定整改标准,对辖区未整改到位的后续整改问题实行挂账管理,确保整改任务整改到位。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案件,严厉追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内涉矿违法违规行为,充分运用动态监测及时处置违法用地,强化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监察,健全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预警、处理的监管机制,保持查处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加强作风建设 打造廉洁国土
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揽,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系统把握学、拓展延伸学、联系实际学,将党的创新理论应用于指导国土管理工作实际,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国土管理实践的工作思路、办法和措施,实现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更大作为。
加强作风建设。压实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切实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干事的政治生态环境,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要增强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树立优良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做到态度认真、工作专业、作风务实,把全市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熟悉实际情况、精通政策法规、具备实战经验的专业管理队伍。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仍然是国土资源系统最大的危险和事业发展的拦路虎,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把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纵深,锲而不舍打造廉洁国土。
加强督查问效 压实主体责任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实施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严肃改革纪律,确保机构、职责、队伍等按组织要求及时调整到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要将深化机构改革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结合起来,不论部门怎么调、职责怎么改、人员怎么定,都要坚持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能。
压实主体工作责任。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主动汇报请示,加强沟通衔接,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国土管理工作格局。
强化部门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要提高履责能力,切实担当国土资源管理重任,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信、财政、环保、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升依法依规管地和“大家用、大家管”共管机制的工作水平。
加强督查问效。强化重点工作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整改。
敢于担当 营造干事创业环境
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领导干部要关心基层干部职工的成长进步,畅通干部职工进出渠道,为国土资源工作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随时关注当地国土资源工作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保障工作顺利推进。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支持,树立国土资源“一盘棋”思想,多沟通、多协调,配合做好涉及的有关工作。
着力消除消极因素。国土资源部门监管责任重、问责风险高、工作压力大,有些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岗位由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烫手芋”,一些干部存在“为了不出事,宁愿少干事”的倾向。要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并重,减少和消除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消极因素,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使干部能够放心、放手工作。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当前国土资源事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工作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出现的工作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昆明日报 记者罗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