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精准扶贫 提高扶贫效益

24.03.2015  22:59

实施精准扶贫 提高扶贫效益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工作一直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扶贫效益不高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为此建议: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摸“”。实现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关键在于阳光操作,尤其在识别“数据造假”时要敢于较真,把真正的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识别出来,把假“贫困”剔出去。要高度重视“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他们多年没有享受贫困县的扶持待遇,贫困程度可能更严重。也要关注城镇的贫困家庭,他们可能因病、因灾致贫或返贫,不能把他们落下。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重点在“群众评议、公告公示、抽查检验、入户调查”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扶贫对象选准了,资金与项目的针对性就增强了,解决了“撒扶贫胡椒面”的问题,就会收到应有的扶贫效果。

结对到户,帮扶责任落实要“”。贫困村、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要选好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贫困村,每个贫困户还要落实帮扶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在人头上。同时要广泛动员各级机关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先富农户、农村党员,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具体负责结对贫困户的脱贫工作,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把“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变成针对性强的“滴灌”式扶贫,全方位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不脱贫,不脱钩。要加强扶贫工作队的培训,提升扶贫工作队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责任心教育,宣传推广各地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扶贫见到实效。

因地制宜,扶贫产业要选“”。培育壮大扶贫产业是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实现永久脱贫的根本,要将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特色资源与生产实际,选好切合当地发展的扶贫产业。要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发展规模化种养业作为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重点,在贫困县集中发展一批大型蔬菜基地、果品基地、养殖基地等。要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把家庭手工业作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家庭手工业。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像抓工业园区那样抓现代农业园区,科学制定规划,重点在大城市周边或城郊地区布局园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出处: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