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奋力实现城市新中心建设新突破

22.05.2020  08:35

昨日,  官渡召开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过去的一年,官渡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高质量发展、全面争当排头兵要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主基调,奋勇拼搏、砥砺前行,开启昆明城市新中心建设征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业绩,连续四年被市级考评为“目标完成优秀单位”,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今年,官渡区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夯实、调整、优化、提升”主线,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聚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主战场,奋力推动昆明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全市基本持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提质量 稳增长

培育中心经济新动能

聚焦重点领域兴产业。科学谋划“十四五”,以服务贸易为引领、以数字经济为支撑,做实做优与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规划。联动片区开发,打造“中心经济”总部聚集区。编制“数字官渡”发展规划,推动数字经济与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培育跨境电商、充分发展服务贸易等机会产业。吸引建筑总部型企业注册,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引进北科生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大健康产业增加值。扩展涉外金融业务领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增强“文创+”业态聚集效应。实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夜间经济品牌,力争旅游业总收入突破700亿元。

加快片区改造促开发。紧盯土地、资金等产业发展要素,强化国土空间、片区开发、产业规划、公共配套资源、奖励扶持政策“五图叠加”联动效应,绘制产业项目投资地图,提高片区开发匹配性。高标准推进巫家坝、滇池会展中心、金马—凉亭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启动棚户区改造2100套,建成回迁安置房50万平方米,交付5000套。

增强要素保障上项目。争取和推进新基建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梳理细化项目投资需求,力争储备项目转化率不低于50%。滚动安排1.05亿元项目前期经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116个项目前期。发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产业投资基金作用,争取更多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制定楼宇经济年度行动计划,探索“国有平台持有,专业团队运营”建设模式,打造“总部+产业”楼宇园区。

突出产投链接抓招商。探索实施“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资服务中心+产业(招商)服务公司”的专业化招商模式,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开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招商。坚持“一把手”招商工程,举办产业投资网络推介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决策协调、督查督办等机制,提高项目履约率、落地率。

激活力  重创新

释放开放发展新红利

深化破立并举推改革。聚焦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94条试点任务,建立健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动态管理推进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快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构建官渡国资国企发展新模式。深化财税金融、环境治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

拓宽对外开放谋发展。充分利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各种政策叠加的机遇,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发挥与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的优势,推进总部经济、航空物流、跨境电商联合布局。积极打造法律服务园区,探索实施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招才引智扶持专项政策,以点带面逐步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强化营商环境优服务。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证照同发”创新做法,加大“照后减证”力度。整合“互联网+数字+政务”共享平台,探索“刷脸办事”,压缩不动产登记和开办企业时限,在全省探索推行电子合同。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官渡)建设。

扶持民营经济强举措。发挥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主战场优势,落实好省级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改善法治环境10条等政策。贯彻实施各项纾困举措,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大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实现无争议存量欠款清零。建立民营经济数据库,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示范区。 

强基础  精管理

争创美丽昆明新典范

整治市容环境增颜值。全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巩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严谨细致抓实公共卫生等工作,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推进滇池会展中心、昆明火车站等重要节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投资19亿元对环湖东路等26条道路开展综合整治。强力推进违法违规建筑治理行动,有序推进日新小区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

攻坚污染防治守底线。全面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开展管网雨污错接、混接专项改造整治。年内完成盘龙江、小清河等4条“美丽河道”建设。完成矣六片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宝丰半岛湿地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大气污染防治自动监测能力,健全预报预警联动机制,确保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抓实基础配套优功能。启动芳华路、桥东路等14条道路建设,完成云福路等6个综合(节点)整治,新建南部汽车客运站等4座新型人行天桥,继续推进古滇大道、太平路等41个续建项目,新增里程76.72公里。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5000个。建设海绵城市3.34平方公里。

优化城市管理提品质。巩固“1+5+X”网格化管理模式,与“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环卫一体化”。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自我管理承诺制,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完善建筑废弃物处置联动机制,加强弃土运输管理。推进珥季路、先锋路等片区淹积水点治理,完善应急预案。

惠民生  增福祉

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完善社会事业顺民意。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强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速五甲塘、螺蛳湾等片区16所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官一中、关锁中心学校等10个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安装10条健身路径,建设1个社会标准足球场。加快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实施“双提升工程”,补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和应急储备短板。推进南部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区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保持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高压态势,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发展氛围。

注重民生保障解民忧。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2万人次。持续推进“1+8+N”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新建5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个专业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各类养老床位100张,2个街道开展社区居家上门照护试点。

紧盯脱贫攻坚体民情。持续优化“挂包帮”工作体系,发挥帮扶解困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稳定的长效机制,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持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继续做好禄劝县雪山乡、东川区因民镇对口帮扶,引进1个产业项目落户禄劝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防风险  保稳定

适应社会治理新形势

筑牢重大风险防火墙。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不折不扣实施“五个管住”,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作用,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成年度债务化解和风险降低“双目标”。在基础设施、水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科学合理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全风险研判、评估、责任和防控“四项机制”,深入开展非法集资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清退化解。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查严打“保护伞”,从源头防止黑恶势力滋生。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开展专项治理,加强消防救援能力建设。集中整治昌宏路、雨龙路等5条道路交通隐患点。实现规范化农村客堂全覆盖,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防控能力。

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实施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升级等项目,提高公安、城管、水环境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水平。提升打造区级社会治理创新创享中心,探索“社区治理改革”试点。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体系,全面加强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打造区级行政争议调解和解中心。挖掘提炼和乐居街坊荟、芳华里创客青年等特色亮点工作,为市域治理提供“官渡样板”。

重法治  转作风

提升服务管理新效能

”字当头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建永恒课题,建立健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长效机制。严肃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字为本观成效。认真落实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腾出更多精力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往深处想、往细处抓、往高处走,切实把该干的事干好、难干的事干成,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健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卸下包袱、鼓劲撑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

”字在心求善治。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国家监察、司法监督,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快提升政务公开规范化水平。加强重大决策、政策制定协商,广泛听取各位代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切实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昆明日报 记者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