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为何频频上演“间谍风云”

25.07.2015  00:32

    汕头一公安局纪委书记装GPS跟踪区委书记被诉。汕头公安局潮南分局原纪委书记郑绍鑫,将GPS定位设备装到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的超标套牌车上,以锁定后者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情况,尾随拍照并上网举报。结果网上举报未果,郑绍鑫被以涉嫌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罪提起公诉。郑绍鑫为何会盯上另一个区的领导?他承认,“我和陈新造有私人恩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最多算个由头。我是响应中央号召,举报他不需要个人恩怨。”(7月24日《现代快报》)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官场颇不平静,窃听、偷拍等各类“间谍风云”频频上演,例如广东梅州市梅江区统计局熊某用透明胶将录音笔粘贴在局长温某办公桌与墙壁的夹缝中,窃听温某谈话内容。并发布言论称竞争对手李某品德败坏、与局长温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结果被指报复诽谤被查处……

    此类事件有的作案动机很明确,或系私人恩怨,或系争权夺利;有的则扑朔迷离,至今未有明确说法。那么,汕头这位公安纪委书记为的又是什么呢?真的是“响应中央号召”、为反腐倡廉“英勇献身”?这理由未免太高大上了一点。不过,抛开其采用的“装GPS跟踪”的方式不说,能够具有一定的反腐意识,当然并不为错。并且,反腐莫问动机,任何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对丑陋现象进行监督和举报。不过,前提是一定要采用合法手段,并且举报的内容应该有事实依据。不能“以暴易暴”,也不能无中生有、造谣生事。

    而此类事件的结局,却大同小异,最起码有两个共同点。一个共同点是某些细节成谜,特别是关于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并无权威结论。偷拍,到底拍到了什么?窃听,到底听到了什么?一直未曾公布。但从偷拍者将偷拍内容当面交给官员“要其看着办”来判断,这里边一定“有料”。具体有什么料,公众就不得而知了。

    而此次汕头事件,郑绍鑫的主要目的是锁定区委书记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情况,并且还真的拍到了陈新造4月19日在“陶轩酒家”用餐后出来的录像视频,将部分画面截图后拷入一个U盘,并手写了一份文字材料,交给别人去打印并上网。那么,官员在“陶轩酒家”用餐,是公款,还是自掏腰包?在场的有什么人,是否违反廉政规定?截至目前似乎无人对此深究。而实施“间谍行为”者被“绳之以法”、被偷拍窃听跟踪的“受害人”虽然存在诸多疑点,却很少受到进一步的调查和追究,正是类似事件的第二个共同点。

    官场为何频频上演“间谍风云”?原因可能很多,也折射出官场各种关系和利益的错综复杂。而非常值得反思的是,像公安局纪委书记这样的官员,理应知法、守法,为何不通过“正当渠道”举报和反映问题,非要采取有违法之嫌的方式来“发难”?其实,这并非他们太傻太天真、甘冒风险乱来,恰恰可能是因为他们太了解情况了,知道“正当渠道”往往很难起到作用。这跟许多普通人“找领导不如找媒体、上访不如上网”的想法是一个道理。可是,哪怕他铤而走险、豁出一身剐,真的能达到目的吗?恐怕并不乐观。由此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或许已经远远超出官场“间谍风云”的影响范畴了。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