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办公室互殴 谁的脸被“打肿”?

14.10.2014  17:44

    昨天,有网曝盐城市总工会的两名干部在办公室打架,总工会的组织部长用茶杯将下属单位负责人的嘴角砸破,缝了3针。江南时报记者昨天从盐城市总工会了解到,盐城市纪委已经成立调查组,负责调查此事。目前,在调查处理结论出来之前,盐城市总工会已对两人作出了停职检查的决定。(10月13日,新华网)

    近年来,政府官员打架互殴的新闻屡见报端。自2009年以来,媒体曝光的官员打架事件竟然多达21起,从经费报销、公车使用、人事调度等工作问题到酒后闹事,甚至“打篮球引发打群架”。这些打架斗殴的官员们在各种原因的趋势下,如同“中二少年”一般忽然抛却了平日的“架子和自傲”,用令人不能直视的幼稚打碎了围观群众的“眼镜”,更打碎了自己的“节操”。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干部到底“肿么了”,难不成真的“返老还童”,临到老了再来体会一番热血青年的冲动和幼稚?事实恐怕并不尽然。表面上看,盐城总工会的两位干部能因为“工资签批”问题闹出流血事件,的确是幼稚缺乏考虑了一些,但中间蕴含的一些“作风问题”却不容忽视。组织部长认为下级事业单位的工资核算不合理,为何不耐心对下属单位负责人和会计进行说明,并听取对方的解释。而作为下级单位负责人,在上级领导不愿签字的情况下,为何不能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反而要用言语来刺激他人。一语不合就打打骂骂,甚至动用“烟灰缸”等家伙,我们的领导干部就算不到“谦谦君子一个”,也不该是“粗俗土匪一枚”吧。

    无论是“骂爹骂娘”的语言暴力,还是“拳脚相加”的肢体暴力,都不该和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扯上关系。要建立“文明有序”的法治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率先垂范、敢当表率、敢为榜样。唯有领导干部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尊礼守节,才有立场要求民众讲文明、讲道理、有修养。其身不正,何以正天下,如是而已。

    干部互殴,脸被打肿的不止彼此,还有组织。干部在工作场合不顾颜面的大打出手除了自身修养不够问题,还有组织管理不严问题。领导干部本身就具有“双重身份”,是“公私领域矛盾统一”的化身,官员的任何行为不但要受到个人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的约束和制约,同时也要受到组织纪律和公众监督的“关注”。官员打架斗殴无论缘由如何“私人”,一旦曝光也将不可避免的带上“公家”色彩。组织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轻描淡写的说一句“实在幼稚”,可能“实在难以服众”。

    要杜绝官员打架斗殴事件的再次发生,关键还是要组织严管、个人约束双管齐下。组织要摆脱“慈母”角色,爱护干部却不包庇干部,对行为失范的干部要拉的下脸、狠得下心。而干部自己更要摆清自我定位,严谨审慎、自控自制,而非任意妄为、胡闹行事。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