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学者认为昆明抗战史在全国独一无二

17.08.2015  11:19

毕醒世展示自己收集的一份日文画报。新华社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抗日战争中云南和昆明的作用,国内学界普遍的定位是:大后方。实际上,云南史学界的学者对这一定位并不完全认同。记者就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对于昆明的意义采访多位专家、学者,他们一致认为,抗战8年是昆明以及云南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云南人民对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也促进了云南的发展,特别是昆明,在这段历史时期内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昆明应该大力挖掘、保护、宣传这段历史。

大后方、结合部、最前线

对于云南以及昆明在全国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近代史专家吴宝璋用9个字来概括:大后方、结合部、最前线。

吴宝璋介绍,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北方及沿海城市逐步被日军占领,昆明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但同时云南又位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和中国抗日战场的结合部。在1941年底,日本从泰国攻入缅甸,从而进攻滇西,占领怒江以西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云南又成为抗日的前线。这样的特点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云南以及昆明在全国抗战史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

市政协文史委顾问周家骅也认为,中国的抗战史如果不提及昆明,是不完整的,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诸多的云南元素。例如,抗战8年,日军先后切断中国对外的交通线,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史迪威公路以及中印输油管道,这些运输生命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实,每一个老昆明人的家庭里几乎都有抗日的英雄,只是有许多是无名英雄。”周家骅说,抗战中,云南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抗日将领,如周保中、王甲本等。另外,值得昆明人骄傲的还有聂耳,他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选作国歌,就证明这首歌发出了激励全国人民抗战的民族最强音。

以一隅而荷天下之重任

吴宝璋介绍,抗战中,滇军先后派出60军、58军、新3军赴前线。仅抗战爆发到1938年底,短短1年多的时间,就有20万滇军在抗日一线浴血奋战。抗战8年,42万云南人投入抗战一线,参加20多次重大战役,包括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滇军用英勇、顽强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吴宝璋介绍,昆明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为负荷涌入昆明的全国各地同胞,并为抗战前线提供大量抗战物资,昆明乃至全省的农民努力开荒、生产、节衣缩食,可以用“以一隅而荷天下之重任”来形容,其背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仅全省出动的民工数量,就属全国第一。此外,云南人民对抗战的物资支援也是巨大的。据估计,抗战8年,云南人捐献的御寒棉衣就有200万件以上,衣帽鞋袜更是不计其数。1941年初,抗敌后援会在全国发起捐款购买飞机抗日的倡议后,云南人民踊跃捐献,共捐出30架飞机,名列全国第一。至于像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捐献3万瓶“百宝丹”等事迹都颇为常见。

抗战8年昆明迎发展黄金期

在抗战历史中,昆明与全国命运与共,为抗日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获得历史的回馈。云南学者李晓明认为,战争带给全国一场灾难,但同时也给昆明带来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抗战爆发后,内地一些企业迁来昆明,为昆明现代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昆明的四大工业基地,马街、茨坝、海口、安宁。中国工业的很多“第一”都诞生在昆明:中国第一根电缆、第一台汽车、第一台军用望远镜、第一炉电力炼制的钢水……

另外,大批精英人士来到昆明,对昆明的金融、城市建设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的南屏街“银行如林”,堪称昆明的“小华尔街”。

随着十余所国内著名高校内迁昆明,一批知名学者、高素质人才涌入昆明,推动云南的教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帮助下,云南大学从名不见经传的省立大学变为师资规模壮大、院系完善的国立大学。同时,西南联大师生还创办了一大批私立中学,如江西学生创办的天祥中学,即现在十一中的前身;东三省学生创办长城中学等。这些都为昆明的中等、高等教育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昆明日报记者 马雪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