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孙汉董:坚持二十多年研究五味子

24.08.2015  15:07

孙汉董院士

    新华网云南频道8月24日电(记者 岳冉冉)著名中药五味子因具有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小小的果子,在科学家的手里竟能分离鉴定出400多个新化合物。近年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汉董院士“五味子化学研究”引发人们关注。  

    记者从云南省科技厅获悉,“五味子化学研究”获得了“2014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 孙汉董是我国著名的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他研究五味子已有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别小看五味子,它作为著名滋补强壮和安神镇静的中药,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科植物具有保护肝脏、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及滋补强壮等药用功能,长期以来被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在民间广泛使用。    

    孙汉董说:“五味子科植物中的化合物主要分两大类:木脂素和三萜。在过去60多年中,我国的科学家主要是对木脂素类化合物开展生物活性研究,并创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的团队主要是原创性地发现了系列具有新颖骨架的三萜和降三萜类化合物。”   

    在孙汉董院士的带领下,研究组经过近20年的努力,对24种国产的五味子科植物开展了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系统深入研究,分离鉴定了425个新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发现了新颖的降三萜类化合物,并命名为“五味子降三萜”,同时合作者-杨震教授实现了该类分子的全合成,成为我国科学家从新颖骨架原创性发现到复杂天然产物首次全合成的成功范例。   

    对于五味子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孙汉董院士解释说:“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了五味子活性化合物的衍生物SJP-L-5具有强抗艾滋病病毒(HIV)的活性。由于这个衍生物具有无手性(易工业化生产),活性强,作用机制独特,毒性低等特点,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下,目前正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    

    目前,五味子化学研究组已发表研究论文110篇,其中SCI论文104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9项已授权。培养博士研究生22名;项目组成员6人已晋升为研究员或教授;两人分获“全国优博”“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两人分获“青年千人”和“优青”项目资助。   

    为什么用二十年时间研究一个科的植物,孙老的回答是:搞科研要坐得住冷板凳,哪怕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要坚持,才有可能有所发现,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