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面对极端天气更脆弱 专家建议纳入政策考虑范围

21.02.2017  23:07

女性应对气候变化与男性相比存在脆弱性差异

  云南网讯(记者 赵岗)“在生计方面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妇女,也就比男性更显著地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时也更加脆弱。”2月21日,云南省社科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大江在作《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新书推荐时认为,加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把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极端天气将对民众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云南网记者从省社科院了解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给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也让人们不断认识和重新认识着这一全球重要的发展议题。

  我国在过去100年中,气候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在未来还将持续下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普遍性升温,降雨量的区域间的显著波动以及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和强度的增大将是中国未来的气候变化的主导趋势。这些变化的趋势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妇女应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复杂的气候背景虽然带来丰富多彩的气候资源,但也造成复杂多样的气象灾害,其中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别占云南气象总灾害的44%和22%。此外,云南省自2009年以来连续出现中度以上干旱,局部达到重度,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极大损害。

  孙大江介绍,气候变化对男性和女性又产生着着不同影响。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欠发展,贫困人口数量大,在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妇女比过去承担了更多的生产性角色,因此在生计方面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妇女,也就比男性更显著地受到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时也更加脆弱。

  妇女作为维持家庭生计和保障生计安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从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持家庭生计的实际需求出发,还是从预防灾害发生、减缓环境退化、保护自然资源、增加生计模式的弹性和多样化以有效保障生计安全的长远利益考虑,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对妇女都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的社会性别敏感性,把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纳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框架之中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成果已经出版发行

  为研究气候变化导致的脆弱性,揭示气候变化给农户和妇女的生计带来的严峻地挑战,提高和增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基层社区农户、特别是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云南省社科院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山地中心(ICIMOD)合作开展“喜马拉雅气候变化适应性与妇女的适应能力”研究项目。

  目前该项目研究成果之一:《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性社会性别分析》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面向社会发行。

   要考虑男性和女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差异

  21日,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在新书发布会上分享了保山、怒江和大理等地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政策建议,提出诸多应对策略:气候变化适应性政策要充分考虑男性和女性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差异;在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与执行,以及在社区管理过程中,须重视妇女丰富的乡土知识、经验和智慧;加强社区水资源管理,组建有妇女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建设;设计针对妇女气候变化适应性能力建设的项目,提高妇女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持家庭生计安全的能力等。

  此外,参会单位、部门和研究者还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如何提升面对应对气候变化时相关部门提供服务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