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奶业协会会员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

10.06.2015  16:21

5月31日下午14:00—19:00,由中国奶业协会支持,福建省奶业协会、台湾乳业协会主办,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论坛由福建省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郭炜先生主持,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刘成果,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福建省闽港澳经济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祖可,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可仕,福建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畜牧兽医师梁全顺,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福建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马照南,台湾前农委会主任委员孙明贤,福建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应涛,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玲等领导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吸引了海内外业内人士的眼球。参加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的近500名代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奶业协会信息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州电视台、腾讯大闽网等近50家新闻单位参加了本次论坛。昆明市奶业协会有昆明龙腾乳业、寻甸唐牛山顶牧场、五华众维奶牛养殖场等会员单位的7名会员代表全程参加了论坛。与会代表参与互动热情高涨。演讲主题鲜明,论证严谨;听众凝神静气,入脑入心。

 第一、刘成果先生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巴氏鲜奶是中国下一步奶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扩大对这个论坛的共识,要让消费者懂得为什么喝奶,怎么样喝奶。懂得为什么喝,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自觉性。懂得怎么喝奶,才能有科学性,才能有消费的理性。这个巴氏奶论坛要承担起这样一个责任。

第二、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加启作了首场主旨演讲。他强烈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并把“优质乳工程”称为现代奶业革命。王加启说,其实国家对于“优质乳工程”也很关注,专门设立了创新工程,把奶业的研究列入国家级的创新团队。这个团队提出的“优质乳工程”,它是奶业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也是一个实践创新。

他特别指出,奶的过热加工,不但使活性物质遭到破坏;过热也会产生副产品,一个叫糠氨酸,一个叫乳果糖。国际上的研究证明这些副产物对人的健康是有风险的。

他进一步介绍说,我们检测了市场上所有进口还原奶这种产品,无一例外糠氨酸都超过标准。当我们建立这个优质乳体系的时候,我们会让进口的产品一样暴露在阳光下。不能让进口的产品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生产,我们需要同一个标准,同样在阳光下,中国的奶业才有出路!

第三、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日本北海道大学应用微生物学博士、东海大学畜产与生物科技学系荣誉教授施宗雄向大家介绍了洋品牌为何打不进台湾的原因,并就台湾如何坚守巴氏鲜奶阵地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施宗雄总结道,“新鲜”就是“好滋味”,台湾鲜奶最大的优势就是“新鲜”,两天内就“上架”,进口鲜奶来到台湾至少要15-30天才会“上架”,要积极运用这项优势,夺得先机。

施宗雄指出,台湾之所以能坚守低温鲜奶阵地,主要有赖于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的支持;二是奶农与奶品加工厂的自律行为;三是学术研究之协助;四是教育文化之深根。

施宗雄教授还就体细胞及生菌数纳入计价项目、鲜奶标章的採用以及相关协会维护奶业之权利分享了他们的成功做法。

第四、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宋亮等专家提出的,中国人已经解决了喝奶问题,现在进入到喝好奶的阶段。低温巴氏奶代表了高品质牛奶。发展奶业的目标将发生改变,即从焦虑安全转向聚焦优质,“优质奶”是中国奶业的唯一出路。

第五、台湾乳业协会秘书长方清泉教授,介绍了台湾乳牛群性能改良DHI执行策略与效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系博士、台湾大学动物科学系主任陈明汝,专家教授曾寿瀛等分别围绕巴氏鲜奶引领奶业未来,从不同侧面做了精彩而独到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