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再赞昆明 昆明到底做了啥

06.11.2014  10:00

11月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版面

昆明市盘龙区金星社区“开心果业”的老板杜枭有段时间不开心:占道经营卖水果的“微面”们堵在门口,于是他也赌气把水果摆上了人行道。如今,店门口的颐园路多了条隔离栏,城管不时来巡逻,“微面”不见了,生意也重新红火起来了。

金星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挺高档,现在落伍了:车辆乱停放、治安上黑榜、出门踩狗屎、绿化带种菜。高层电梯老化,居民找物业反映,被答复:“电梯是日本生产的,找他们修吧!

小区物业经理王树红也憋屈:物业费每平方米才两毛三,至今没涨过,还收不齐。他诉苦:“一个保洁员当初每月工资四百五,现在要1400块!

业主委员会主任刘鹏南认为王树红在装相:小区位置好,收停车费加上做广告等收入,一年有一两百万元。

金星社区党总支书记苏琼芬是个要强的人,可手下八九个人面对六七千居民,有心无力。她说:“打破老旧小区的僵局,需要政府‘点把火’!

2013年10月,盘龙区在金星小区试点了“五级治理”新办法。区政府投入两三百万元,改造了文化广场和活动场所,绿化有人管,监控更完善。近日,记者在小区看到,文化广场破损的石凳换成了木凳,正在下棋的姚天贵老人说:“这一换把大家的心气换来了。”可不是,过去无人问津的“优秀庭院”评选,今年各庭院主动自荐,原定3个名额增加到5个。

盘龙区委书记吴涛说:“要把居民宝贵的心气引导到居民自治上,要不,时间一长就凉了。”金星社区增设了专职副主任,居民推选出89个庭院小组长和楼栋长。社区党委主导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还吸纳各方组建起“社区治理理事会”。

金星社区原本的“老龄化”,如今也成了优势。80多名小组长、楼栋长拿着退休金发挥余热,成立了8支志愿者服务队,“芝麻大的事也有人管。”12号院楼栋长刘礼贤管96户300多人,他做了张表,各住户名字、电话一清二楚。

如今,在每月“理事会”的例会上,刘鹏南老挑王树红的毛病,还盯着停车收费不放。王树红有时不开心,但也承认,物业的苦衷也有个说场了。光吵架不是办法,大家商量着,挖掘小区区位优势,多方增收,把小区搞得更好。苏琼芬告诉记者:“现在的金星小区更像个家了。

金星小区“枯木逢春”的经验,已在盘龙区到处生根发芽。

【记者感言】

政府投入来“点火”,众人拾柴火焰高,金星小区的社会治理搞得红火。公共服务与居民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两面,缺一不可。用公共服务代替社会治理,一则财政负担不起,二则出力却不讨好。而居民自治离开了政府引导,往往闹哄哄办不成事,甚至成了利益的“角斗场”。比较而言,构建起居民协商的问题解决平台机制,考验基层的智慧,也更有经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