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17.07.2015  12:06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项目性质: 改扩建 

项目地点: 玉溪市新平县、峨山县、红塔区,地理位置见图1。平面布置见图2。 

验收对象: 包括1号泵站、2#泵站、3#泵站,1号泵站~3号泵站长67.673km、管径13.375英寸的输矿管道, 3号泵站~终端脱水站长64k、管径8.625英寸的输矿管道。 

建设内容及规模  

扩建1号泵站、扩建2#泵站、扩建3#泵站、增设1号泵站~3号泵站管径13.375英寸的输矿管道67.673km,新建3号泵站~终端脱水站管径8.625英寸的输矿管道64km,并在研和建设研和终端脱水站。管线起点为新平县戛洒镇大红山1#泵站,途径新平县所辖戛洒镇、新化乡、峨山县富良棚乡、3#泵站、塔甸镇、岔河乡、双江镇、小街镇以及红塔区研和镇,终点为新建的研和终端脱水站。管线全长131.673km。 

1#泵站至3#泵站输送能力500万t/a,3#泵站至玉溪研和终端脱水站输送能力150万t/a。 

项目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62667万元,环保投资达1749.192万元,占工程实际总投资的2.79%。环保投资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等。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项目采用3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年运行约360天。1#泵站劳动定员35人,2#泵站劳动定员10人,4#泵站劳动定员25人,3#泵站劳动定员10人。 

环评单位及时间: 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6月。 

验收监测单位: 云南方源科技有限公司 

验收调查单位:扬州市苏辰环境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环评批复情况: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环审[2012]230号)《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工,2014年10月竣工。 

对工程项目环评批复提出的4项要求,建设项目满足3项,经本满足1项。 

试运行期: 2014年10月21日玉溪市环境保护局(玉环试〖2014〗34号《关于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试生产的批复》,同意项目试生产。 

环保设施、措施:  

1 、废水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措施  

(1)生活污水 

1#、4#泵站的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m 3 /d左右,经各泵站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由各泵站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收集到沉淀池后用于绿化及洒水降尘。2#、3#泵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8m 3 /d,经各泵站化粪池处理后,用于林地施肥浇灌,并设置污水收集池储存雨天的生活污水。终端脱水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3m 3 /d,经脱水站内的化粪池预处理后,纳入玉钢的生活污水管网系统,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已出具“关于接收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玉钢脱水站生活污水的证明”。 

(2)矿浆水及脱水站过滤机冲洗水 

管道正常运行时矿浆水量为5303m 3 /d,终端脱水站过滤机反冲洗用水量为191t/d。管道矿浆水及过滤机反冲洗水进入脱水站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处理后出水部分作为脱水站自身的生产用水回用,其余部分作为玉钢生产用水使用。 

2 、废气污染物的产生及控制措施  

(1)厨房油烟 

各泵站厨房配置有抽油烟机,厨房油烟经抽油烟机处理后,油烟排放量少,影响小。 

(2)无组织粉尘 

终端脱水站的物料转运站产生少量的无组织粉尘,脱水站内铁精矿封闭运输,转运站堆放的铁精矿含水率在5%~6%之间,不易起尘,转运站封闭处理粉尘产生量小。 

3 、噪声及控制措施  

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为泵站噪声及终端脱水站设备噪声,噪声源强约80 dB(A)。 

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设单位在进行设备选购时已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 

2)各泵站的主泵均安装在主厂房内;终端脱水泵的产噪设备全部布置于主厂房内或水泵房内,且设备基座底部均设置了减震装置。  

  4 、固体废物及控制措施  

(1)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后,1#、4#泵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5kg/d,2#、3#泵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kg/d,终端脱水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30kg/d。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并运至附近的垃圾堆放点,纳入当地的垃圾处理系统。

(2)机修废油

设备运转及检修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废油,各泵站及终端脱水站均设置危废暂存间,并设置危废标识牌,同时项目业主已同富民县豪贵再生能源加工厂签订废油买卖合同,委托其对废油进行处置。。

5 、生态环境 保护措施  

1)施工期间采取建设排水沟、沉淀池、拦挡措施,并对占用农地部分进行复耕,恢复公路绿化带并进行植被恢复; 

2)临时占地部分,进行覆土绿化及复耕,恢复原有的土地性质; 

3)定期对管道沿线进行巡查,设置标识牌。 

环保措施及批复执行情况: 根据核对有关资料和现场检查,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较好地落实了环评批复的要求。 

规章制度: 在环保管理制度上制定有《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和预案制定,备有相应的应急抢险物资和基本的应急装备。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实现个人经济效益与环保管理工作挂钩。 

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始终坚持从工程技术设计中,从源头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切实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试生产以来,公司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保设施的管理、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成立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通过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改进,环境保护设施已具备正常运转的条件并且运行正常,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人员等的配备适应项目需要。 

三、验收监测、调查结果  

生产工况: 在验收监测期间(2014年4月10日、4月15日、4月24日),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运行正常,且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监测数据有效。 

1 、废水监测  

终端脱水处理站进水口、出水口各设1个监测点,共设2个监测点,通过监测,脱水站出水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的相应标准要求。 

2 、噪声 检测  

1#、2#、3#、4#泵站及终端脱水站厂界噪声按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 

所监测的8个噪声监测点,两日监测数据昼间、夜间均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 

3 、项目生态恢复调查结果  

项目进行植被恢复及绿化面积达到12.35hm 2 ,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7%,环评中涉及项目绿化面积为6810m 2 。项目绿化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树种主要有竹类、蓖麻、桉树、刺桐和当地一些野生树种,草种主要有狗尾草、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和当地一些适生杂草,目前部分植被长势欠佳,建议及时补植补种并加强抚育管理。本项目建设临时占用了部分耕地,工程建设完成后已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进行了复耕。 

4 、环评对策措施及批复要求的执行情况  

根据核对有关资料和现场检查,对照云南省环保厅批复的4项要求,建设项目满足了3项,基本满足1项。对照环评提出的33项要求(施工期23项、运营期10项),建设项目满足了32项,基本满足1项。 

四、验收结论  

云南大红山管道输送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各项环保措施按要求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满足环评及批复要求,符合竣工环保验收条件,同意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