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稳中求进力促经济社会提速转型

17.03.2015  11:41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2014年,大理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一盘棋”协同发展,全力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为核心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力促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3.51亿元,增长9%;实现财政总收入40.57亿元,增长6.7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2.48亿元,增长21.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4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26元,增长14%。
      注重惠民政策落实,生态农业有新突破。制定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7个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补助资金4366万元。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洱海入湖污染负荷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顺丰有机庄园、干海子有机烟基地、好宝有机稻谷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5万亩,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30个。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4万亩,秀野、立佳农业专业合作社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全年粮食总产达18.11万吨,农业总产值完成41.9亿元,增长10.2%。
      注重园区建设开发,工业转型有新突破。加快千亿元工业园区建设,调整完善天井、满江、上登和凤仪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满江18条道路、上登排水及再生水系统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标准厂房8.21万平方米;力帆骏马等9个技改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嘉士伯大理啤酒搬迁等11个项目快速推进;上海交大(大理)研究院、大理学院科技园建设进展顺利。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落实促进工业发展16条措施,兑现工业企业发展“五项奖”,金明药业等7户企业达标升规,明阳风电等3户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欧亚”等3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辖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80.88亿元、增长9.8%。通过抓项目、兴产业、打基础、增实力,大理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注重景区景点规划,旅游品质有新突破。加快苍洱旅游大景区高端产品开发,编制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集自行车交换、旅游大巴停靠、游客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20个环洱海服务站启动建设,天境阁示范点基本建成,旅游标识系统和环湖双层观光大巴项目加快实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感通旅游小镇、苍山假日公园等31个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标准化等级评定、旅游市场整治、A级景区创建、旅游宣传推介等工作扎实开展,新开通长沙、郑州等6条航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5.01亿元,分别增长11.95%和24.41%。
      注重居住产业发展,商贸服务有新突破。深入推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多种业态并存的商贸物流格局初步形成。海东金尚街区项目启动建设,曲靖市商业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入驻大理,5户民营金融企业获批组建。居住产业平稳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82.97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91亿元,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