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效应更加凸显——大理州旅游产业“十二五”巡礼与“十三五”展望

03.03.2016  11:09

□ 本报记者 涂序波

双廊镇2013年餐饮店、客栈达291家,比上年增加139家,增长91%;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15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5万人次,增长11%;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同比增长50%;旅游服务业税收194万元,同比增长173%。2014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旅游社会经济总收入达10亿元,从事旅游服务业433户,旅游从业人数达到5000人。2015年餐饮客栈经营户490户,接待海内外游客约305.6万人次,同比增长52.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6.24亿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十二五”期间,我州旅游产业发展一路山花灿烂,无论是苍洱之间,还是洱源、剑川、巍山、南涧、宾川、漾濞、云龙等地,旅游接待人数都呈“井喷”态势。以“处处都是旅游景点,人人都是旅游形象”为理念,旅游业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十二五”期间,全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2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60亿元。

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腾飞夯实了跑道——

基础设施有重大突破。大丽高速公路、关巍公路、跃龙公路、环洱海旅游景观公路、大理至鸡足山旅游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理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大理游客集散中心等一大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主要景区景点的智慧旅游等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乡村旅游柳暗花明,旅游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自驾游,散客自助游及康体养生、民族文化体验、温泉度假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已成气候,全州现已建成特色农家乐700余家,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上亿元。

旅游产品开花四处。截至目前,全州共有130多个景区景点,有A级以上景区2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苍山洗马潭索道、鸡足山景区提升改造、环洱海旅游景观公路、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等重大旅游项目相继竣工投入运营并取得效益;高端酒店建设成效明显,现有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5家,在建12家。

宣传营销大胆创新,渠道不断拓宽。网络营销异军突起,专题片、电影、微电影宣传效应明显;开通了大理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长沙、郑州、贵州共9条航线;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民族特色节庆活动,把大理生动展现在世人面前。 旅游综合改革走向纵深。全面贯彻落实《旅游法》和《云南省旅游条例》,完善了旅游投诉受理、转办、督查、问责工作机制,从严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效提升游客满意度;编制完成了苍洱片区旅游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和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规划等近30个州及县市各类旅游规划;成立全省首家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打破了以往旅游局‘小马拉大车’的体制束缚。

十三五”期间,我州旅游发展目标为:率先规划建设成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示范区,滇西国际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地和世界闻名的智慧旅游城市。到2017年末,实现全州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6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大旅游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70亿元。到2020年末,实现全州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游客平均停留时间3天以上,旅游业总收入1000亿元,力争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旅游带动效应进一步明显,成为全州的主导型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