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推动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转变

20.11.2014  12:48

      本报讯(通讯员 杨斌) 近年来,我州积极研究解决集体经济“空壳化”、村社干部“空岗化”、活动场所“空置化”的“三化”问题,推动基层党组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推行强基惠农“合作股份”,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实施“空壳村”五年“摘帽”计划,从2013年起,5年内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集体经济薄弱村推行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引导村级依托合作社、经营大户发展合作股份,获取集体收益,解决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采取村级组织“”、挂钩部门“”、乡镇党委“”、组织部门“”的方式,选定产业发展项目。鼓励各级把项目、资金投入到村,督促12县市把每年投入的100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转化为村级集体股本,引导村级盘活集体资产、资源。通过整合资金、盘活资产、转化资源,124个村累计整合资金6451.38万元,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基层服务人员“空岗化”问题。针对基层反映村社干部动力不足、约束不力等问题,采取综合施治的办法,改进基层服务作风。一是提高报酬待遇,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和村党建经费保障机制。从今年起,由州县两级追加1.05亿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村级工作经费补助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仅在村干部待遇保障方面,村(社区)干部每人每月增加300元。二是增强岗位约束,实行村主要干部“坐班制”,要求村干部每人每月上班不少于20天,每天上班不少于8小时,每天至少有一名村干部24小时驻村值班,并向群众公开联系方式,确保群众有事“不白跑”。加大随机调研力度,州县乡三级以随机调研方式对村干部在岗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三是充实服务骨干,选派1975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常务书记、新聘150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充实基层服务骨干力量。推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三亮一评”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记在职在岗,发挥作用。推进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组织19337名党员开展服务活动15895次,确保基层服务常态化。

      整合服务资源和功能,解决基层活动场所“空置化”问题。推行党员轮流值守采取“定人、定时、定点”方式,安排在村党员轮流值守党支部活动场所,负责收集民情、答复咨询、帮解困难、提供服务。大理市大理镇南五里桥自然村党支部每天安排2名党员坐班值守,明确处理村务、接待来访、处置应急三项职责。永平县龙街镇普渡村小麦庄村党支部每天安排一名党员轮守,不仅负责接待群众,还为过往游客、群众提供茶水服务,做到“支部门常开、党员人常在、群众常来往、服务常开展”;整合功能用活阵地,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鼓励文体、卫生、商务、科技等部门下移服务资源,把娱乐健身设施建在村、医务人员留在村、农家超市搬进村、科技培训办在村,让基层活动阵地“”起来、“”起来。弥渡县新街镇大马房村党支部在县文体部门帮助下,在活动场所内建起篮球场、安装健身设备,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娱乐中心;场地共建资源共享,针对部分村党支部地域相邻比较集中的情况,采取多个党支部共建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等公用场所的方式,在资源共享、场所共管中用活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活动阵地的功效。